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前所中学凭借在急救教育领域的扎实实践与突出成果成功入选。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前所中学始终将师生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构建了“制度保障+设施配备+课程落地+实践创新”的四位一体急救教育模式。
“我校按标准配备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并规范管理,定期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为校园应急救护提供硬件支撑。”前所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AED放置在学校的显眼位置,并设置了明显的标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并使用。
“针对新生,学校定制了‘急救知识第一课’。”前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初一学生入学即掌握急救黄金四分钟等关键知识,为接下来的校园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除集中培训外,学校还将急救教育融入日常育人场景。利用班会课开展“急救案例分享会”,通过真实事件讨论强化学生认知;每月设置“急救主题国旗下讲话”,从火灾逃生到防溺水知识,多维度普及安全常识;各班以黑板报为阵地,打造“急救知识文化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营造校园急救氛围……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模式,使急救知识从课堂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
根据教育部试点工作要求,此次试点周期为2025年6月至2027年6月。前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依托《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进一步完善课程大纲,开发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校本教材,力争形成可复制的义务教育阶段急救教育经验,为平安校园建设贡献“前所方案”。
在课程与活动体系构建方面,前所中学形成了覆盖全学段的特色教育内容。2020年起,学校相继开展“呵护身心健康,为成长保障护航”安全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训练结合,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核心技能。2021年至2024年间,学校持续深化教育形式,邀请台州市中心医院医师、浙江省红十字会讲师等专业力量进校,开展“学救护知识,护生命航帆”等主题讲座,系统讲解海姆立克法、创伤包扎等实用技能,累计组织师生参与超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