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厚度决定城市高度。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城市的能级跃升不仅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都市经济发展建强人才基础底座,更需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人口集聚与结构优化中筑牢未来竞争力。
在引育机制上求“新”,以更开放姿态汇聚英才。机制活水,是撬动人才格局的第一杠杆。纵观杭州“六小龙”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耦合的生态、“城西科创大走廊”面向全球引才的魄力,多地在青年人才招引、产业链人才集聚等方面虽已有探索,但在人才引育的市场化、国际化、精准化上仍有提升空间。他乡新绿,可栽本土新枝,深化市场化引才探索,探索“双认”等新模式,借鉴“百校引才”成功经验。继续放大“骄子归籍”“海智回籍”品牌效应,同时结合AI产业趋势,探索运用政务垂类大模型精准匹配人才需求,提高引才效率。
在平台能级上求“强”,以更实举措推动产城人融合。没有梧桐树,难引凤凰栖。高能级平台是人才价值释放的载体,虽然当下各地市正在通过人才城、智能工厂等搭建各地引才的“四梁八柱”,但对比浙江创新馆、杭州未来科技城展现的强大平台聚合效应,各地市在平台承载力、资源整合力、创新策源力上仍需加码。着力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高成长性人才企业,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依托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以国际产业论坛、尖端项目遴选为纽带,深化平台链接功能,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做实“产城人融合”大文章。
在服务生态上求“优”,以更暖环境涵养人才沃土。人才是“国之大者”的实践者、托举者,需呼唤人才工作者的情怀、格局与担当。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借鉴人才公寓先进做法,加快青年人才社区建设,同时,打造集安居、乐业、社交于一体的青年人才友好生态圈,在青年人才集聚区优先布局教育医疗资源。此外,还可通过深化技能培训品牌,结合产业升级和AI应用新趋势,如智能工厂操作、大数据分析,拓展“人才夜校”培训内容,精准赋能技能人才成长。配套做好人才体检、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优化人才政策兑现流程,真正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才“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