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直留在椒江,我在椒江能赚到钱!”坐在浙江诚信医化设备有限公司办公室里,彝族小伙曲别拉夫斩钉截铁地说。
2018年,因椒江与峨边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峨边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将4名学生送到了浙江诚信医化设备有限公司,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合同,曲别拉夫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的实习机会也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实习结束,曲别拉夫直接留在诚信医化工作至今,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还承担起新人带教工作,月工资从最初的3000元钱不到,到如今的上万元。曲别拉夫成为了车间里少数民族员工的优秀榜样。
曲别拉夫的家乡位于四川西南小凉山区与峨眉山交界,属于典型的山区,山路崎岖、狭窄,交通不发达,山区群众普遍不富裕,经济来源几乎全靠外出打工。
曲别拉夫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赚钱养家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曲别拉夫说:“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就很羡慕其他小伙伴,可以出去打工赚钱给家里花,现在我有机会了,再苦我也要坚持。”
从四川峨边到椒江,跨越山海,30多个小时的火车,这样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曲别拉夫下定决心要跟着师傅好好干。然而命运最爱戏弄人。比起车间技术,听不懂普通话才是曲别拉夫第一道门槛:“我们从小就是在彝族学校读书,说的都是彝族话,老师头教的都听不太懂,遇到问题想请教,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普通话表达,当时感觉非常挫败。”
大山里出来的孩子充满韧劲,绝不轻易服输。不会说普通话,他就每天跟带教老师用普通话聊天,不断练习,反复学习。初入车间时,他以学徒身份从零学起,凭借吃苦耐劳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快速掌握设备操作与工艺要点。虽然公司业务繁忙,会经常加班,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咬牙坚持下来。在车间主任邓超的眼里,“拉夫很好学,很主动,不懂就问,学东西也快,指点一下就懂了。”
勤劳肯干,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汗水的付出最终换来成绩。曾经的青涩小伙在岁月中慢慢成长,连续2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员工,现在的他更是成为了车间里的“老师头”,已带出了6名学徒。凭借中级证,他成功申请到了椒江公租房,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靠着这份优渥的工资,他成功带动了整个家庭脱贫。椒江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改善了他整个家庭的经济情况。
在椒江七年里,曲别拉夫见证了椒江的发展,他看到了机遇,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留在椒江的信心。“刚来的时候,公司附近什么都没有,现在附近全部都是大厂,发展得非常快。感觉椒江很好,机遇很多,年轻人在椒江只要肯吃苦就能赚到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