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3268P/2025-144197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3-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一、2024年总结
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椒江教育全面贯彻“教育同质”理念,全力打好“教育提质三年行动”收官之战,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省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全市教育工作考核优秀,荣获“2024年度台州市聚力“三条路径”、奋进“三高三新”先进集体”。
(一)实现“学府之城”的新跃升。主要做到三方面的扩容:一是聚焦“项目提速”。快速推动“80亿、45个项目”,全年建成投用文昌第一学校、下陈中学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840个,项目投用数、新增学位数居全市第一。二是聚焦“队伍提能”。全年新聘教师286名,引进区外名校长、优秀教师共28人,培育省春蚕奖3人、市区名师工作室4家,省优秀论文比赛一等奖和获奖总数全市第一。三是聚焦“服务提优”。推动教育“同城同质”,应收尽收随迁子女,100%保障2827名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推动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融合发展,开展线下家长学校讲座277场,建成椒江区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心,面向师生、家长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二)交出“学有优教”的新答卷。全力推动教育均衡全段优质,打造全市一流教育。一是做优基础教育。加强“两区创建”力度,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从60.04%提升至70.2%,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从83.65%提升至89%。义务教育质量领跑全市,中考所有学科的五项指标蝉联全市第一。二是做强职业教育。职业中专、二职均创成省“双高”学校,新建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共3个,学生就业率保持99.5%。三是做大终身教育。建强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体系,新建村社老年学堂72所,全年组织老年培训近4.8万人,区老年学院、前所老年学校获评省级优质办学点,葭沚成校“玻雕文化书院”获评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三)打造“铸魂育人”的新样板。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构建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是“五育特色”走在前列。先后承办省级思政教育、美育体育等5场现场会,2个思政案例入选省级典型,劳动教育登上央视新闻,青少年足球县域综合改革入选中国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二是“科学教育”渐入佳境。全年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第二批10个科创实验室,研发科学校本课程84门,培育社区实验室5家、实践基地10家、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8所,亮点获沈市长批示肯定。三是“校园安全”迭代升级。“智安校园”体系全面建成投用,实现校园安全监管全天候、无时差、零盲区,防入侵率达100%,典型做法获省委《浙江信息》《今日择报》刊发推广。
三、2025年工作重点
2025年,区教育局将持续贯彻“教育同质”理念,全面落实区党代会关于“教育强区”的各项要求,深耕“学府椒江”品牌,市对区教育考核确保全市前3、力争第1,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全力提升“学府椒江”的“首位度”。坚持谋长远、优资源,推动教育事业与都市品质同步。一是坚定不移“建项目”。新开工水城小学、马庄中小学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17个在建项目,投用港头徐小学、前所二小、天悦外滩幼儿园等10个项目,力争新增学位5500个,不断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二是坚定不移“强师资”。坚持“增量、提优”两手抓,新招引名特优教师30名、银龄教师20名,赴华师大、浙师大提前招聘优秀毕业生80名,新培育区级名师工作室8-10家,遴选500名优秀教师进行主题式培训,促进教师“长链式”发展。三是坚定不移“育名校”。继续招引北上杭高校、名校来椒合作办学,力争将名优资源引入高铁新区,高起点举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启动华师台州东校、浙师大附属幼儿园招生工作,全面实施“名校+”工程,进一步拉高区域教育品质。
(二)全力提升“学府椒江”的“美誉度”。坚持谋突围、优链条,推动教育事业与人口集聚同步。一是学前教育“亮品牌”。实施新园提质三年行动,新评省一级幼儿园3所、二级园10所,确保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以上。深入推进浙师大课程改革合作项目,大力推进“省安吉游戏实践区”建设,形成百园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二是义务教育“抓均衡”。全力补齐短板,力争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持续开展“低小散校网撤并”工作,抬高薄弱片区的教育质量。扩大“应收尽收”招生覆盖面,100%保障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三是职业教育“强特色”。紧盯新质生产力方向,校企合作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积极打通人才上升通道,再筹建一批企业学院2家,搭建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提高技工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
(三)全力提升“学府椒江”的标识度。坚持谋革新、优品牌,推动教育事业与区域发展同步。一是提升“教育影响力”。以市民学习需求为驱动,构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1.5万人以上。启动“与城市共成长”行动,在场馆、街区、企业开展系列活动,展现更多“教育新风采”。二是提升“学生成长力”。高水平推动科学教育发展,再建科创实验室10个、后备人才培养基地6个、校外实践基地10个,科学教育实验校30个、家庭实验室700个。深化青少年足球综合改革,全面融入青少年足球“一城三区”建设,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抓好赛季制度和主客场制度。三是提升“育人协同力”。启动全区“教联体”建设工作,有力联动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做实做细家庭教育,持续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巡讲行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优良率和及格率,降低近视率,全力构筑青少年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