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校企人才“流动共享”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3-28 09: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每年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遴选30名左右的企业高管、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人才实行聘期制管理,原则上每个聘期为1-3年,同一人员最多可连续享受2个聘期的政策支持”“人才年度考核合格的,给予兼职人才每人每年度10000元补助”……

3月26日下午,椒江区举行校企人才“流动共享”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椒江在全省优先探索校企人才“流动共享”机制的举措。浙江之声、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椒江区传媒中心、椒江广电中心等媒体记者应邀出席。

搭平台:产教融合,推动教育和产业“同频共振”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源头,科研院所是开展技术攻关的前沿,企业是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的终端,校企人才“流动共享”就是实现产学研融合的关键之举。

如何做到“流动共享”?椒江根据我区主导产业对各类人才、项目的需求,形成“需求库”,牵头对接领域相近、产业相关的高校院所,每年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遴选30名左右的企业高管、高层次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在全区企业、市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间开展“流动共享”。

“通俗来说,就是高校、科研院所选派的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企业选派的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产业教授’,开展实训指导、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工作。”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尹贵龙介绍。

校企人才“流动共享”,椒江已先行探索。“我是做农药、医药、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中间体的绿色合成工艺的技术开发,此外我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浙江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业教授,我认为企业人才到高校上课,有益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有机结合。”顺毅股份研发中心工作人员郝树林说。

强链接:人才双聘,推动科技与企业“亲上加亲”

一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身份、编制、社保等壁垒,尤其对中小城市而言,经常遇到“为事业想来,为生活不敢来”的引才难题。如今,椒江的“双落户”人才聘期给出了解决良策。

“在确定校企‘流动共享’人才名单并发布互聘结果后,企业和高校将会与人才签订互聘协议,明确人才的的人事行政关系、薪资待遇等权利义务事项。在人才合作模式上,主要分为兼职、全职、‘双落户’三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辉介绍,是椒江探索“双落户”人才聘期,依托椒江申报人才计划并入选的人才,或是原就职于市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椒江企业及在台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双聘协议,人事行政关系可落地到在台高校、科研院所,薪资、社保等待遇由企业承担。

“我们相信人才是发展的最大变量,引进一个人才往往能够带动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双落户’将进一步拓宽人才流动共享的渠道,进一步吸引有科技成果、有能力解决产业问题的专家学者、高素质人才来到椒江,共同推动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李辉说。

建生态:政策赋能,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才共享,重点是“人”。如何留住人才?是摆在椒江面前的又一课题。

“对‘流动共享’人才我们实行聘期制管理,人才年度考核合格的,给予兼职人才每人每年度10000元补助;给予全职人才、‘双落户’人才每人每年度15000元补助。企业每聘用、派出一名人才,给予企业兼职人才每人10000元,全职人才、‘双落户’人才每人15000元补助。”尹贵龙介绍。

其中,被聘用为“科技副总”的人才可申请椒江区人才公寓;对选派的人才应纳入派出单位人才培养计划,并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获得“流动共享”资助的人才、企业加强管理,并做好政策兑现。此外,椒江在商圈楼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地搭建“台爱人才”服务小站,构建“15分钟人才服务圈”,让各类人才在家门口、园区中、企业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