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大陈黄鱼游出10亿元产业

发布日期:2025-01-16 08: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省级“土特产”全产业链名单,椒江区大陈黄鱼全产业链名列其中。

多年来,我区围绕大陈黄鱼持续输入农业产业化和海岛振兴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富密码”,大力推进养殖模式的迭代和养殖技术的创新,多方联动共同擦亮“大陈黄鱼”这张地理标志“金名片”,助力大陈黄鱼一跃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技术创新  迭代大陈黄鱼养殖模式

上世纪,椒江人想要吃上一尾鲜嫩的黄鱼,必须等待“黄鱼汛”到来。渔民们以竹筒探底,听音辨位,布下船阵,再轰隆隆地敲起船梆,把黄鱼逼出水面,接收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后来,随着野生黄鱼逐渐稀少,大陈岛上的渔民开始进行大海里人工养殖。

“一开始是用木质小鱼排进行养殖,但一到台风天,黄鱼直接就被刮跑了。”星浪合作社负责人陈招德是土生土长的大陈人,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转型者。1996年,他首次开展养殖黄鱼,选择在大陈岛浪通门海域进行尝试:“小网箱损失太大,养殖规模上不去,品质和产值都无法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从2012年开始,大陈岛黄鱼养殖业从过去的木质小鱼排养殖、深水网箱养殖,转型升级为如今的大型铜网衣围海养殖模式。铜网衣围海圈养出的大黄鱼,色泽、体型和肉质都接近野生大黄鱼,真正实现“更健康、更优质、更环保”的生态理念。同时,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抗风浪能力,而且单个网箱面积可扩大到上万平方米。

养殖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大黄鱼的成活率。目前,椒江区大陈岛拥有黄鱼养殖基地8处,围栏养殖设施19口、深远海桁架围网3口、深水网箱710只,总养殖水体150多万立方米。大陈黄鱼养殖年产量达9245吨,年产值超10亿元。

多措并举  打响“大陈黄鱼”品牌

2024年6月,椒江首家大陈黄鱼品牌店成立,该品牌店由椒江汇鑫元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台州市广源渔业有限公司、台州广盛渔业有限公司等9家养殖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在大陈黄鱼品牌店里,每条黄鱼有都一个“电子身份证”,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了解这条鱼的全部信息。另外,大陈黄鱼“浙地标链”的上线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它的二维码具有不可改、不可复制的特点,这是对大陈黄鱼原产地非常有力的证明。

“大陈黄鱼”于2010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陈岛共有黄鱼养殖企业14家,其中11家获准使用“大陈黄鱼”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近年来,椒江区高度重视“大陈黄鱼”品牌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对养殖基地建设、科研投入等方面给予奖励补助,推进黄鱼产业转型升级。

2019年大陈镇促成了大陈黄鱼行业管理协会成立,引导大陈黄鱼养殖规范化、生态化模式,加强经营管理、品牌建设、技术培训及推广带动黄鱼餐饮、黄鱼销售,并修建了下大陈黄鱼馆和上大陈黄鱼产业交流和研究基地。2023年,大陈镇与区农水局一同升级了大陈黄鱼溯源码,对黄鱼投苗、养殖、起捕、运输实行全流程监控,保障了黄鱼的品质。同时引进院士团队,推广深水网箱技术,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规范标准,加强鱼苗监管,争取产业扶持资金6200万元,创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渔旅融合  共创海岛共富新篇章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是大黄鱼养殖基地台州广源渔业有限公司铜围网养殖区,这是全国最大的铜围网单体网箱……”在大陈岛,一批批来自外地的旅游团上岛的必游名单一定有鸡笼头休闲廊道,在这里,凭栏远眺,大陈岛特色黄鱼铜网养殖基地咫尺眼前。

去海岛旅游,怎么能少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大陈黄鱼宴。大陈黄鱼饭、黄鱼羹、清蒸黄鱼、酸菜黄鱼、黄鱼鲞……鲜美的黄鱼盛宴让吃过的游客均是赞不绝口,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渔旅融合,日子更红火。大陈黄鱼已经成为大陈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富民产业,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陈岛深入谋划渔旅结合等项目,充分利用海岛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海上休闲观光等产业,将向休闲渔业发展,形成喂黄鱼、赏黄鱼、钓黄鱼、吃黄鱼、购黄鱼的产业链,推动渔旅融合深入发展。同时,进一步培育深加工及营销推广,挖掘大陈黄鱼文化,把大陈黄鱼元素融入餐饮店、民宿等地,鼓励岛民制作鱼鲞等伴手礼产品,逐步实现全岛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