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千里援川,我区三位教师在色达的支教故事

发布日期:2024-11-27 15:1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今年8月,我区三位教师奔赴距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四川色达红军小学支教。高反、停电、停水……作为土生土长的椒江人,初到色达,三位老师在语言、生活、气候、饮食习惯等方面有诸多的不适应。面对陌生的环境,她们迅速调整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积极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感受她们热辣滚烫而又柔软的教育初心……

洪海青:学生的喜爱,让幸福具象化

“‘天’覆盖万物,‘地’ 负载万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之间以人为贵……”来自椒江区实验二小的洪海青老师来到红军小学后承担了一(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上一年级语文识字第1课《天地人》就让她犯了难。“这边学生的学习水平跟我们那边差距不小,班里有十多个孩子听不懂汉语,教学难度相当大。”洪海青说,最基本的识字课,也成了挑战。为此,她及时地调整了教学方法,自制生字卡片等简单教学辅助工具,并联系生活实际,把游戏融入到学习中,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都很配合。”洪海青高兴地说,她所教学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洪海青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红军小学支教的3个月以来,她主动承担示范课展示任务,为全校30多名语文老师展示了《天地人》《海滨小城》等课程的教学。此外,她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与红军小学的多吉卓、泽吉卓、扎根上姆三位新教师结对,指导她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上课背着制氧机都有点喘不上气,连上两节课心跳就跟开了5倍速一样。”进入11月,天气越来越冷,氧气更是稀薄,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越来越困难。“但是我走在校园里,班级里的学生就像一只只小蝴蝶一样,开心地扑进我的怀里,我就感觉幸福感满满,走路都有力气了!”课后,洪海青深入当地学生的生活,带他们出操、排队就餐,探访学生宿舍……收获了孩子最简单、最热烈的喜爱。

陈赛赛:为孩子打开艺术的窗

“走在校园里,不管认不认识,孩子们看到我们都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色达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特别乖巧,这是洪家小学美术老师陈赛赛对当地孩子最大的感受。

来到色达后,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停水停电的问题。“有时候一连停水好几天,学生也在找水喝。”陈赛赛说,我们几个支教老师一起去打地下水,孩子们都很热心地帮我们一起搬水,我们也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寻找最基本的饮水。

“同学们想把纸杯做成什么呢?”“剪的时候注意手把剪刀张开到最大,剪到一半再张开到最大再剪下去,这样剪出的线条又直又平整。”……在《认识纸杯》课上,陈赛赛正拿着剪刀跟纸杯,详细地为学生讲解示范如何将纸杯剪出均匀的图形。“有的孩子不会使用剪刀剪纸,等于是从零开始。”

陈赛赛介绍,两地教育资源差距比较大,有些学生都六年级了还没上过美术课。来到红军小学后,陈赛赛承担了三、四、五、六4个年级段共10个班级的美术课程教学任务,一周要上12节课。上课的材料大部分需要她自行网购,但由于色达比较偏远,快递送达时间比较久,还是挺不方便的。“虽然客观条件提高了教学难度,但是我的美术课能给学生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帮助他们打开艺术的新天地。”陈赛赛非常欣慰。

俞悠:一场梦想与希望之旅

“同学们,看老师的手势,这样是‘Do’。”来自椒江二中的音乐老师俞悠在音乐课上,使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学生们认识感受音符、音高。

在高海拔地区唱歌,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更何况是又说又唱。来到红军小学支教后,俞悠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在高原环境下高频率输出音乐知识。“上音乐课的时候,我要调动整个人的状态,一边示范唱歌,一边讲解乐理,还要搭配上显眼的肢体动作,一节课下来几乎是筋疲力尽。”俞悠说,一下课就立马吸氧已经是她的“常规动作”,她承担了一、二、三、四、六5个年级段共10个班级的音乐教学任务。

“这里的孩子们都很质朴、很可爱,每天老远看到我就会和我打招呼或者跑过来抱着我。”俞悠看着孩子们清澈干净的眼神,切身感受到了“大人的拥抱礼貌且克制,而孩子的拥抱是大大的热烈且毫无保留的。”

除了柯尔文手势,俞悠还设计了一些奥尔夫音乐律动节奏游戏,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变化。“这里的孩子需要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在这里上好我的每一节课,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支教老师的力量,让更多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俞悠表示,来色达,是一场希望与梦想之旅,萤火虽微,愿为其芒,她将竭尽所能为色达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