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413X7/2024-158483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 |
成文日期: | 2024-10-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答复的函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42号
提案答复的函
李展明、陈国庆、王春明、周长娟、肖遵平等5位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大陈“双碳”海岛建设,完善碳汇交易激励机制的建议》(第142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大陈岛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一次登岛、两次回信”,给予大陈岛深情关怀,并作出重要指示,这赋予了大陈岛特殊的政治地位。近年来,大陈岛始终牢记总书记弘扬“垦荒精神”、建设“两个大陈”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入践行垦荒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海岛大花园建设,统筹生态环境与海岛开发协调发展,致力将大陈岛打造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级现代化生态岛,以及面向未来、国际品质、生态优先、协同发展、智慧支撑的首个国家级海岛碳中和示范区。
一、目前工作推进情况
(一)发展绿色能源消费,全要素构建海岛绿能体系
一是风能发电。发挥风能优势,引进浙江星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打造了成熟的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全岛共有34台750型风力发电机,总装机25.5兆瓦,每年富余5000多万度电,减少4.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绿氢储电。投运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使用全国产化PEM(质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可以做到在晚间利用岛上富余风力通过电解水制氢,在负荷高峰时用氢发电,实现了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满足岛上生产生活对电、氢、热等多种能源需求,为我国海岛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了成功范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向世界点赞该项目。
三是低频输电。国际首创海岛低频互联技术及风机低频接入技术,建成全球首条柔性低频输电海底电缆,可提高海上风电输送容量30%,实现陆岛两地电网间的电能高效互济。
四是海岛生活纯电化。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推进海陆交通全电化,已启动新能源渡船招投标工作;推出“绿电积分”,建设一批低碳民宿和养殖基地,实现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引进最先进的被动房技术,配以信息化宣传窗口和建筑节能模拟试验台,加快打造“网红公厕”。
(二)发扬红色垦荒精神,全方位打造红色旅游第一岛
一是厚植红色文化,打造精神立岛。改造提升垦荒纪念碑、青少年宫等景观教学点,新建青垦文化旧址公园、青垦文化馆等。设立以“智慧研学”为主题的5G党群先锋驿站。目前,5个国家级、10个省市级教育基地落户大陈,每年7万余名党员团员上岛开展红色研学。完成鸡笼头、胡宗南指挥部旧址等153处的军事遗迹修复,谋划大陈岛军事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国内首创的体验式海岛国防教育公园。
二是聚焦海上花园,打造旅游富岛。主办协办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全国海钓节等。红色旅游标准化服务获评国家级试点。打造“大陈海味”共富工坊,开展“闲置农房+民宿”模式,成为央视总站共富观察点。
(三)打造海洋蓝颜生态,全场景推进降碳减污协同
一是垃圾处理资源化。建成2个垃圾生态处理中心、21座智慧垃圾分类亭,采用机械-生物垃圾(MBT)技术,预计每年减少2737吨二氧化碳排放。加快废水处理及低碳回收改造,通过“多点进水高效低耗生物反应器耦合复合湿地”工艺,每年能减少3533吨二氧化碳排放。海洋污染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世界打造了塑料污染治理椒江样板。
二是生产方式减排化。建成全电水产养殖场,在水产增氧、水循环、黄鱼加工、冷藏、运输等环节开展“一站式”电能替代改造。加快渔船转型升级,减少38艘传统渔业捕捞船,将17艘休闲渔船投入运营。投资1.5亿元建设大陈海域海洋牧场,提高海洋碳汇潜力,目前已建成鱼礁礁体426个,规模达10.5万立方米,成功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四)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全流程构建海岛碳中和路径
一是汇集高端智囊,强化科技支撑。聘请吴丰昌院士团队全程参与碳中和示范岛建设,将为大陈岛碳汇测量、统计、交易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全过程服务。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推进蓝碳实践。吴丰昌院士团队已完成碳中和示范岛建设方案编制,已启动建设“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项目,将对大陈海域和陆地进行系统性的调查和采样,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陆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建立海洋相关CCER方法学(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贝类养殖固碳,海洋牧场等),为海洋蓝碳核算标准体系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三是推动价值转化,实现零碳惠民。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岛合作单位海环生态已与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大陈岛碳慧云平台项目上开展合作,系统核算结果由中国国检进行碳核证,为大陈岛碳汇交易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岛上森林、渔业和风力发电、岛礁等都纳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账户系统,探索进行碳交易,实现生态致富。
二、存在问题
一是低碳、共富等主题仍需加快推进,分配机制有待完善。“双碳”工作是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我区打造高质量青年发展型城市、品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必有之举。但在目前推进过程中,低碳、共富主题不够凸显,社会认同度不足,要大力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变政策目标为社会认同,为实现“双碳”共同努力。同时,大陈碳汇的收入分配机制也有待完善,去年碳汇交易收入的资金仍在大陈镇的惠民公司账户中未分配,需要加快研究形成一套公平有效的分配方案带动岛民共富增收。
二是海洋蓝碳支撑政策仍需加快出台。近几年,我区“海洋蓝碳”取得较为丰硕的亮点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海洋蓝碳”高质量发展,深化大陈岛海洋蓝碳交易试点,解决政策落地兑现问题,我局与区环保、区改革办、区市监、区财政、区经科、区金融、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并多次牵头组织并召开政策讨论会,反复研究,逐条修改,形成政策条例初稿。但因政策不够具体、内容不够细化,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目前仍在商讨制定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构建海岛低碳产业体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的殷切嘱托,依托丰富的海岛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策划“碳”索“零碳海岛”休闲旅游项目和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全电民宿、全电景区,涵盖海岛“食宿行游娱购”等生产生活多个领域。依托风电、绿氢等零碳能源,发展全电养殖等海岛特色产业,推进大陈海域海洋牧场示范区、碳汇示范林建设。通过发展海岛低碳产业,促进岛上居民实现绿能增收、渔业增收、旅游增收和碳汇增收,走出生态资源变现的共富路。
二是营造海岛低碳生活消费圈。通过对“绿电”“绿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替代与消费的常态宣传引导、舆论环境营造以及“三色打卡”“绿电积分”等服务体验感知,进一步提升岛上企业、民众和广大游客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认知认同,潜移默化影响更多人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打造低碳交易案例、共富试点。紧抓蓝色循环列入联合国卫士奖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赋能海岛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托双碳大陈岛智慧云平台,发挥普及低碳理念、宣传生态海岛的作用,系统性地评估大陈岛陆地、海洋的碳汇潜力,充分论证碳汇核算体系,为推进碳汇交易、打造低排放高质量共富海岛发展样板提供了重要途径。大陈岛也在逐步实现海洋垃圾数字化管理,通过“陆防、闸截、滩净、船收”,进行源头控制,利用港口的物联装备“蓝色云仓”,实现塑料垃圾无人化减容减量。
四是加快政策细化推进。在目前政策条例基本内容已构成的基础上,下一步就政策条例再次征求各部门意见,再政策条例的细节进一步完善后,将推动开展政策发布程序,争取早日发布,为椒江海洋蓝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联系单位: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人:叶峰
联系电话:88836781 邮 编:318000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