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413X7/2024-158402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 |
成文日期: | 2024-10-2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关于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号建议案答复的函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号
建议案答复的函
罗斌代表:
你在台州市椒江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椒江区打造现代都市产业的建议》(第20号)收悉。结合10月17日区领导在本议案面商会上的讲话要求,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区十届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打基础、谋长远,在高质量建设“六大片区”中厚植现代都市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水平践行“八大理念”,立足于打造拥有百万人口规模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和具备较高辐射能力的现代化都市核心区,谋深做实都市产业大文章,更大力度培育发展都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为全面推动“十四五”椒江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一、我区现代都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都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我区大力构建“3+3+N”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都市先进制造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并不断向高能级突破。
一是传统产业加速突围。传统产业是我区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的“基座”,在新发展理念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为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我区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升级,通过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注入和原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1.01亿元,同比增长10.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4.4%。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杰克科技获评省科技领军企业,海正集团入选省首批雄鹰企业,海正药业、信质集团列入省“未来工厂”试点。
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近年来,我区基于现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划布局新赛道,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领域,2019年1月成立的博锐生物聚焦于免疫领域,具备全方位研发、生产及商业化能力,集团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安佰特”等6款产品上市,营收超10亿元,成为全市首家中国独角兽企业。新能源领域,本土企业信质集团、博弈科技紧跟新能源车消费趋势,以驱动电机定转子、发动机轻量化功能件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开企业成长空间。人工智能领域,2022年酷哇科技成功落地,结合智能网联设备提供城市复杂场景下的智慧环卫营运服务和智慧城市数据服务,将联手椒江打造全场景机器人之城。元宇宙领域,水晶光电布局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和Birdbath三条技术路径,在每条技术路径上都能提供核心的元器件、成像模组和全套解决方案。人工智能领域,今年我局招引了国内GPU芯片头部企业上海沐曦,近期椒江区与上海沐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落地浙江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围绕高性能国产安全智算中心,积极打造AI产业链及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垂直生态应用示范。
三是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区十届三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始终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发展为王”。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今年,我区共谋划23个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超123亿元。其中,赞生药业年产20亿片(粒)中成药口服固体制剂项目完成竣工验收,酷哇科技(华东)总部项目完成主体建设40%,博锐生物四期项目开工,信质集团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定转子总成建设项目全面施工。高质高端的制造业项目加速布局落地,将带动我区都市型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二)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潜能持续激发
我区围绕“拥江向海、全域蝶变”的时代发展主题,紧扣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构建“三大生态”,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两业融合,增强平台集聚效应,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潜能持续激发并不断向高质量跃升。
一是新产业积蓄势能。工业设计崭露头角,去年十月开园以来,设计小镇已引进12家设计企业,其中国内顶尖设计企业6家,包括杭州博乐、厦门拙雅、深圳智加、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国礼大师”李加林在小镇设工作室;乔恩特、信质、怡和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壮大,浙江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形成包括人力资源招聘、培训、高级人才寻访、劳务派遣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园区机构入围省人力资源机构榜单2家。法律服务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44家,社会专职律师603人,《椒江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法治智检和服务规范综合标准化项目》成功入选“国标”试点项目。
二是新业态激活动能。一方面,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截至2023年,椒江区共有59幢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商业出租楼宇纳入统一管理,总商业面积达26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024家。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一江两岸等重点区块日益丰满,腾达中心、远景中心、金茂中心、金融大厦、德智和大厦、中环世纪等重点楼宇加速领跑,台州人才城、城发清鹤滨江总部大楼等总部园区加快建设,总部经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发展,夜经济、周末经济点燃城市活力。心海天地共享空间北区暨中华美食一条街写好“吃”文章;葭沚老街、宝龙、海龙路区块打造有逛头的好去处;耀达路步行街、青悦城、康平路区块主打青年“潮文化”;育才路、岩屿路、花园菜场构建小吃集散地。
三是新模式迸发潜能。金融业创新发展,2023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8.5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8.46%,汇集了全市九成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台州金融创新发展区成功列入首批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名单,创新构建的“私募可转债+政府性担保”发债模式为企业打通融资新通道,相关做法获张雁云副省长批示肯定。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序推进,积极探索“XOD”社区开发新模式,包括以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导向的“SOD”模式、以高铁、轻轨S1、S2等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以心海绿廊等生态单元为导向的“EOD”模式等。计划2024年我区新增4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规划相对零散。2023年,我区研究制定了《椒江区拥江向海发展战略研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区已制定的规划仍以分区域、分行业的专项规划为主,关于现代都市产业的整体规划仍处于缺位状态,一定程度上会拖累顶层设计布局落地的节奏。
二是政策体系不完善。整体来看,我区出台的政策有效承接并充分发挥了省“8+4”政策体系的效能,但针对楼宇经济等新业态的专项扶持政策尚不完善,总部经济运行机制及认定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导致对头部企业的吸引力不足、虹吸效应不强。
三是要素保障不足。由于城市功能定位及市区两级体制机制,我区工业用地资源整体受限,且大部分已完成出让,当下可直接利用的建设用地数量稀缺,对工业经济规模和产业集聚度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三、现代都市产业发展方向
当前,椒江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诚如建议案中所指出的,椒江作为市政府所在地,仍面临着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城市功能品质有待提升、人口集聚有待突破、产城融合有待加强等问题。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以发展都市产业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成为唤醒椒江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
(一)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提升现代都市新能级
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目标,全面厚植现代都市产业,充分发挥椒江主城区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利用好市级资源。借力“十五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结合建议案中提到的“一心、一带、多点”的现代都市产业布局结构,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适时启动现代都市产业整体规划研究,进一步明晰现代都市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聚焦“六大片区”建设,紧密结合台州市区十大重点区块建设目标,着力推动城市建设提中、东延、南融、西接、北拓。一是提升优化行政中心区建设,打造稀缺CBD、品质行政服务和绝美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完善都市功能核心。二是匠心打造一江两岸,联动推进椒北开发和老城区改造,携手三江新城,推动台州中心城市建设从背江向拥江蝶变。三是加快大体量开发高铁新区,集聚人气,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四是持续推进市区融合先行区块商贸核心区建设,打造城市高端游憩商业中心。五是推动椒江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带动城东、下陈、洪家传统产业功能区改造提升。六是突出大陈岛全域旅游建设,打造都市后花园,推动海洋经济发展。通过拉大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构建起“一江两岸一岛四区”(一江两岸、大陈岛、行政中心区、高铁新区、商贸核心区、椒江经济开发区)六大平台,带动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和建设,扩大都市新兴产业植入空间,提升现代都市能级,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二)高标准完善政策体系,构建都市产业新格局
为充分发挥“8+4”经济政策效能,我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承接落实实施意见》(椒政发〔2024〕32号)和相应配套政策,从深化扩大有效投资、深化科技创新、深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深化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等八个领域提出61条意见,区级财政2024年拟统筹安排42.4亿元,省级、区级资金均已拨付过半。针对先进制造业重点方向,我区先后出台了《椒江区扶持光电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强化政策支撑,加速制造业发展壮大。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医药健康产业突出生物制药,大力拓展CDMO、CRO及医疗器械领域;缝制设备产业加快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产线迭代升级;汽摩零配产业加快向车联网、智能传感、智能交互等高端领域拓展延伸。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博锐生物四期、酷哇科技华东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优势,吸引聚芯光子、格灿光电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入驻,着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光电、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产业体系。三是聚力制造业招大引强。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导方向,以链主型企业为牵引,精准育链、补链、强链,做强做优产业生态,瞄准机器人、元宇宙、算力等新赛道,以产业引导基金形式打造产业项目库,探索“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新模式,努力实现招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成一片基地。针对现代服务业重点方向,当前正在修改制定《关于椒江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待通过审议后正式发布。后续将进一步借鉴吸收杭州、宁波、温州在培育都市产业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精心布局服务性产业。围绕150余万方在建、存量楼宇空间,制定特色化、专业化提升方案,打造更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多措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质量跃升发展。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主动链接产业资源,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电产业、智慧家居等重点产业,依托工业设计小镇、心海数贸港等重要平台,培育打造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立足台州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演出经济、打卡经济、市集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围绕高品质商贸业,重点盯引新奥莱、山姆等头部现代商超落户椒江,全年力争招引地区首店10家以上,错位打造新型消费核心商圈;依托葭沚老街、耀达路步行街品牌效应,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空间;每月举办一场演唱会,激活年轻群体消费潜力。三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能。通过财政投资导向引领,持续引进布局一批教育、医疗、康养等领域的优质资源,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聚焦“一老一小”,深化推进普惠托育、怡家食堂等工作,试点探索“养老地产”,全域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带动城市价值整体跃升。
(三)高质量落实要素保障,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能级城市、促进高水平共富”三大历史任务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组团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将是椒江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城市的功能定位决定椒江必须脱离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和新空间的重新布局,有助于椒江在空间要素制约上实现突破,深入推进“二次城市化”。一是统筹把握全区建设用地供应的总量、布局和时序。梳理董家洋、高铁新区、开发大道两侧等开发重点区块,提速做地、收储、出让节奏。2024年计划盘活批而未供用地1000亩以上,出让经营性用地800亩以上,保障工业用地500亩以上。继续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推动产业项目集群集聚发展。二是充分释放江北片区发展潜力。全面谋划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3200亩潜力用地招引,瞄准工业自动化、核心智能硬件等工业4.0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绿色能源、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领域,全力招引颠覆性突破性百亿级制造业项目,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落子,打开发展新空间。
感谢你对我区现代都市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区发改局 联系人:黄丰
联系电话:88830262 邮编:318000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