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413X7/2021-141204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 |
成文日期: | 2021- 07- 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椒江区“十三五”水利事业发展规划
椒江区“十三五”水利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我区水利事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推动我区水利事业持续科学发展,依据水利部《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台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台州市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水利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水利建设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五水共治”战略部署推动下,全区水利深入实施“强塘”、农田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围垦及行业能力提升等工程,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平安水利”扎实推进
沿海堤塘全面达标加固。完成堤塘加固24.4km,保护人口约35.9万人,保护范围达16万亩,包括城区堤塘、江南堤塘、黄礁堤塘、章安堤塘、前所堤塘等加固;完成老鼠屿海塘五十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完成岩头闸加固改造;两岸江堤通道、闸门等维修、加固。
大力推进平原排涝骨干工程建设。省重点工程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完成河道整治5.5km、桥梁3座,十塘节制闸建成;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椒江境内完成东山河开挖1.2km,永宁河整治1.0km,栅浦2#闸开工;完成椒北梓林西大河拓疏工程,实施椒北干渠至建设闸段2.2km拓浚,修建八三线公路桥梁1座,并配套2座桥梁、沿河绿化、道路等。
防汛防台抗旱综合能力不断增强。修编完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应急预案》和各街道(镇)防汛预案,组织开展防汛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百乡和汛”防汛演练活动,组建防汛志愿者服务队,举行“台州防台风日”大型宣传活动。建成区级避灾中心1个,各街道均建有避灾中心,共28个。
2.“民生水利”进一步深化
小型农田水利改造全面铺开。实施五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水仓里水库、明驹里山塘等小型水库及山塘整治5座,改造机埠45座,改造渠道 234.37km,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17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354万亩。
配合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椒南洪家片、东山片、大陈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道总长51km,解决7.8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各街道、镇和农场均建立区域水利站,配备水利员2-4名;全区275个行政村共配备村级水利员275名。注重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制定了《椒江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椒江区水库山塘巡查管理办法》、《椒江区村级水利员工作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考核办法。
3.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转变
加大水资源监管力度。全面安装5万立方以上非农取水户实时监控计量装置,完成全区地下水井封堵工作任务,设立3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点,完成水质监测断面标准化建设。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成节水型机关15家,节水型企业9家,节水型学校2家,节水型小区1家,节水型灌区2个;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点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滩涂围垦建设科学有序开展。十一塘围垦、造地工程完工,围堤总长14.7km,围区总面积40013亩。十二塘围垦工程项建书获省发改委批复,进入可研阶段;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初设报告获批。
4.“生态水利”加快推进
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清理97条垃圾河;对高闸浦、九条河、上洋桥泾等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共计53.71km,完成河道疏浚240km;对葭沚泾、海门河、江城河、群英河等9.43km河道进行长效生态修复试验,治理效果逐步显现;主城区河道生态调水20次;按照“河长制”的要求,设置40块区级以上河道的“河长制”宣传牌,对全区河道实行区、街道两级管理、常态化保洁。
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督促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完成水土保持规划修编,监督检查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落实情况,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43件,治理水土流失1.54km2。
5.“科技水利”稳步实施
着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编发防汛减灾体系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椒北水利综合规划、智慧水务实施方案等,科学指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阳光水利”建设,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和监督水利建设市场交易行为,制定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额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项目变更管理等制度。
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建设完成组织机构体系与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中的值班预警及街道、村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报表管理系统、防汛保障管理系统,指挥系统中的市—区—乡—村四级防汛会商等内容。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创建更加完备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和更加智能的防台风决策支持系统。
水利队伍呈现新面貌。“十二五”期间新增水利专业从业人员11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对全区275名村级水利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有效提高基层水利人员服务品质。荣获浙江省水利“大禹杯”优胜奖及铜奖,全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跻身于全省水利工作先进行列。
(二)当前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等时代背景下,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
1.防洪减灾体系仍存在薄弱环节
平原排涝标准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洪家场浦、栅岭汪、华景闸等流域区域骨干排涝工程的建成,工程建设进度还需进一步加快。椒江南岸作为台州市行政与未来经济发展重心,一线堤塘的防护对象重要性也在不断升级,堤塘设计防潮标准有待进一步提升。
2.水资源保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椒北目前只有溪口水库一座饮用水供水水源,预计至2025年将无法满足椒北的用水需求。全区水资源利用方式仍显相对粗放,用水效率不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较低。
3.水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015年椒江区总体水质仍不乐观。椒南主要河流水质为V~劣V类;椒北河网水质为Ⅳ~V类。河道清淤、清污等综合治理工程有待进一步推进。
4.水利管理能力与现代化要求仍有差距
水利管理资金投入占比低,水利管理在水利发展过程中未被摆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以大干、实干为主要工作方式的传统治水观念未被彻底打破;水利信息化等先进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也仅处于起步阶段。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一都三城”的战略部署,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完善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配合推进“一基地五中心”建设,努力将椒江打造成为“品质港城、首善之区”。
2.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系统治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协同发展。注重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坚持洪涝兼治,防洪与水资源利用并重,灾害防治与水环境保护并行。
保护优先、加强约束。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坚持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治污的理念;坚持突出生态保护,注重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刚性约束。
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坚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明确事权,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和管理。
依法治水、科技兴水。加快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抓好水行政监督执法、水资源水环境依法管控、江河湖库和水利设施依法保护等关键环节;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发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平台作用,促进行业管理效能提升。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均衡、功能综合、安全可靠的
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和科学规范、管控有力、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为椒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防洪减灾
全面提升防洪减灾综合能力,基本形成洪涝兼治、分级设防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和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的防洪减灾综合管理体系。到“十三五”期末,全区防洪减灾能力基本满足日益提高的防洪要求和不断增大的洪、涝、潮威胁。逐步提高椒江南岸一线堤塘标准至100年一遇,椒江北岸一线堤塘至50年一遇以上。椒南城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降雨不受灾,椒北规划工业用地、旅游、特色经济农业区为10年一遇最高水位不受淹;农田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基本不受灾。
2.水资源保障
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形成量质并重、节约高效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基本形成红线约束、市场配置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到“十三五”期末,全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满足不断提高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城乡生活及重要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75-85%。用水总量控制率10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达到24%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达到23%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
3.水生态环境
持续增强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初步建立生态友好、环境优美的水环境工程体系,基本形成权责明晰、管控有力的水环境管理体系。到“十三五”期末,初步展现源水润山林、活水畅河湖、清水绕城乡、秀水映万村的水乡风貌,提升人民幸福感。实施河沟池塘全面清淤泥治污泥250km;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25%,水土流失率不高于2%。
4.水利管理与服务
加快完善水利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步伐,深化水利改革,切实加强涉水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初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综合管理体系和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工作效能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大中型水利工程划界率达到80%;大中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率达到100%。
表1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指标属性 | 2015年实绩 | 2020年规划目标 |
1 | 重要防洪保护区达标率 | % | 预期性 | / | / |
2 | 海塘配套加固 | km | 预期性 | 24.4 | 1.6 |
3 |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座 | 预期性 | 5 | 4 |
4 | 主要江河堤防加固 | km | 预期性 | 1.0 | 0 |
5 | 中小河流治理 | km | 预期性 | 6.2 | 41.5 |
6 | 低洼圩区整治 | 万亩 | 预期性 | 0 | 0.5 |
7 | 用水总量 | 亿m3 | 约束性 | 2.239 | 控制率100% |
8 | 万元GDP用水量 | m3 | 约束性 | 52.5 | 下降率24% |
9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m3 | 约束性 | 50.7 | 下降率23% |
10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统 | 约束性 | 0.55 | 0.58 | |
11 | 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 | 万人 | 约束性 | 7.83 | 0 |
12 | 新增年供水能力 | 亿m3 | 预期性 | 0 | 0.04 |
13 |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 万亩 | 预期性 | 0.51 | 0.80 |
14 | 完成滩涂圈围 | 万亩 | 预期性 | 4.00 | 2.84 |
15 |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约束性 | 0 | 25 |
16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约束性 | / | / |
17 | 河道清污(淤) | km | 预期性 | 240 | 250 |
18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 km2 | 预期性 | 1.54 | 2.20 |
19 | 完成投资 | 亿元 | 预期性 | 21.94 | 40.35 |
三、“十三五”水利建设工程
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总体要求,根据椒江区水利特点、财政及水利建设实际,通盘考虑、合理布局“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着力提升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环境承载等能力,不断推进全区实现水利现代化。“十三五”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投入资金约39.46亿元。
(一)防洪减灾工程
在已有防洪减灾总体格局基础上,重在补短板,成体系,基本形成洪涝兼治、分级设防的网格化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强库、固堤、扩排三方面措施。防洪减灾工程“十三五”规划投资共约27.93亿元。
1.强库工程
水库山塘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大小浦水库、南磊坑山塘、黄泥坑水库、华山山塘除险加固,投资共约1100万元。
2.固堤工程
城区堤塘加固:对城区海东船厂东侧边界至葭沚闸段堤塘启动百年标准外延建设,包括1.6km堤塘加固及通道门、船坞(排)门等配套设施改造,投资约1亿元。
3.扩排工程
(1)平原骨干排涝工程
按照温黄平原水利规划等要求,椒江区涉及排涝骨干工程主要为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二期工程。
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位于台州市规划的“心海绿廊”中心,工程任务是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等综合利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自东山至十一塘,整治总长18.2km;新建十塘节制闸,总净宽60m;新挖东山调蓄低地,面积980亩;建设十一塘调蓄湖,面积1800亩;项目总投资21.7亿元,“十三五”投资7.4亿元,完成工程建设。
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通过“南水北排”、“蓄排结合”的方式,重点改善路桥桐屿、螺洋涝区及工程沿线涝灾。椒江境内建设内容为新开东山河2.47km;整治永宁河5.55km;新建栅浦2#闸及桥梁等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十三五”投资5亿元,完成工程建设。
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为主,兼顾灌溉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整治内容包括黄岩区和椒江区的南官河、东官河、永裕河及相关桥梁、截污纳管等交叉建筑物。椒江区水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东官河整治2.49km,“十三五”投资4.53亿元。
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强排泵站2座、生态护岸6km等,从而达到改善洪家场浦沿线水环境及增加周边区域排涝能力的目的。工程估算总投资8.98亿元,工期3年。
(2)水闸工程
对区内2座主要排涝挡潮闸进行改扩建,实施杨司两座节制闸新建,提高椒北中东部平原排涝能力。
华景闸外移工程:华景闸位于章安街道华景河下游,为章安、梓林、杨司片排涝挡潮闸,新闸由老闸址外移,并将净宽由9m扩大为24m。新闸设计最大过流能力430 m3/s,属中型工程,工程总投资6700万元。
红旗闸改建工程:红旗闸位于前所街道沿海海塘与红旗河交汇处,水闸规模为1孔净宽3m,改建工程投资880万元。
杨司节制闸工程:根据椒北水利规划,“十三五”实施两座节制闸改善杨司片涝灾,闸址分别位于华景河与梓杨河、椒北干渠交汇处。水闸净宽均为10m,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
(二)水资源保障工程
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禀赋条件,坚持节水优先,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科学增加蓄量,努力提升质量,形成量质并重、节约高效的水资源保障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开源、提升等措施。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规划投资共约0.53亿元。
1.开源工程
椒南主要由长潭水库作为供水水源,按照流域统筹考虑水源保障工程,城乡供水保证率基本满足要求;椒北是优质水十分紧缺地区,根据《椒江区椒北水利综合规划》等,增加优质水量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山兵溪水库新建前期工作:山兵溪水库坝址位于章安街道山兵溪陈宅村上游900m,水库集水面积约4.78km2,多年平均来水量450万m3;水库总库容400万m3,正常库容330万m3,相应正常蓄水位50m;工程总投资9000万元。
新建万方以上山塘2座:九龙山山塘,位于章安街道,库容9.8万m3;一江山岛山塘,位于大陈镇,库容2.0万m3。工程总投资1070万元。
2.提升工程
大中型灌区改造:继续完成长潭灌区与牛头山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一高四小”农水工程:包括高效节水灌溉8000亩,山塘改造2座,泵站20处,灌溉渠道20km,量水设施8处;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约2620万元。
(三)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初步建成生态友好、环境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主要措施包括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及其他水生态治理措施等。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十三五”规划投资2.7亿元。
1.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约2.2km2,投资约400万元。新建水土保持监测点,投资约200万元。
2.河道综合整治
小流域整治:续建完成山横溪小流域整治。平原河道整治:继续推进高闸浦综合整治;其他河道综合整治长度15km,主要对部分区级以上、重要乡镇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继续完善椒江区平原河网主框架。清污(淤):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新目标,清污(淤)河道250km,池塘86个。河湖综合整治规划总投资约2亿元。
3.其他水生态治理措施
继续在海门河、丰收河、庆丰河、群英河、屷崦港、江城河等6条河道9.43km实施水生态修复实验;继续实施河道保洁及生态调水,同时开展水质监测点水生态修复。各项措施投资合计约6400万元。
(四)围垦工程
根据全市滩涂资源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椒江十二塘围垦工程建设。围垦工程“十三五”规划投资约8.3亿元。
1.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
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位于台州市椒江河口南岸、椒江十一塘围垦工程东侧。椒江口南岸滩涂采取人工促淤措施,加快滩涂淤涨,部分修复椒江口南岸的浅海潮滩湿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为滩涂围垦创造条件。工程生态促淤面积2.846万亩,工程措施为新建促淤坝总长12.946km。工程总投资7.7亿元,于2015年开工,“十三五”规划投资6.2亿元,完成工程建设。
2.椒江十二塘围垦工程
椒江十二塘围垦工程,位于椒江口南岸,围填海面积2.846万亩,用于围垦造地和农业开发,估算投资25.9亿元。“十三五”启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约2.1亿元。
四、水利改革和管理主要任务
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机遇,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三五”水利改革和管理投入经费共约0.89亿元。
(一)深化水利改革
1.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
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从宏观层面上明确水资源使用权,并确权发证,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供基础保障。至2025年椒北优质用水需求将难以得到满足,从牛头山水库引水是解决椒北优质水源的最佳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大从牛头山水库引水量,尝试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保证椒北片优质用水需求。
2.创新投融资机制
根据水利产业政策和国家相关投融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水利领域,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项目的政府投入和补贴机制,确保公共财力的投入。椒江区十二塘围垦工程是“十三五”期间区投资最为重大的水利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资金投入,采用ppp模式进行融资。
3.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建立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制度,改革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因地制宜进行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水利站改革,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长久安全并充分发挥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改革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项目公开,让群众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路子。二是探索多种投资形成的小型水利工程资产确权以及产权移交的路子。三是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由产权所有者筹集为主,政府绩效考核进行奖补为辅的路子。计划到2017年改革覆盖面达到50%,到2019年基本覆盖辖区内各小型水利工程,到2020年全面实现改革目标。
4.探索洪水风险管理
洪水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开展主要河流、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制定洪水风险管理目标及相应措施,做好城市建设、居民点和工矿企业选址等洪水影响评价,制定不同洪水风险区域居民避洪安置方案等。“十三五”进一步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等建设,加强对涉水项目洪水影响评价的管理。洪水风险图编制范围包含处于温黄平原的椒江区大部(除西部山地),保护面积约162.75km2;椒北平原的椒江以北至台金高速一带,保护面积约76.25km2。
(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继续推进用水总量红线控制试点工作,强化椒北水功能区——百里大河椒江章安工业、农业用水区达标建设。强化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创建节水型农业灌区、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小区等。
2.加强江河湖库水域管理
推动省、市、区级河道、水库、堤防、水闸的划界工作,包括河道34条,水闸12座,堤防16条,水库4座等。结合“河长制”,完善河道等级划分,落实管护主体、责任,确保“五水共治”整治成果。
3.完善基层防汛和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以街道(乡镇)为单位,以行政村、社区为单元,以自然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水利工程、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等责任区为网络,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抢险救援、宣传培训、运行保障七大体系。
进一步推进水文站网新改建工作,实现基本雨量站网全面标准化,水文、水位站网标准化率达到50%以上,主要江河水文、水位站视频监视率达到100%。
继续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发挥农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村级水利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基层水利设施的管护。
4.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和标准化管理
台州水利标准化管理实行“3+1”体系平台联动模式,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水利建设行业管理标准化、防汛防台标准化3个体系工作组及智慧水务平台化联动建设。其中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对象包括除国电系统以外的已建成运营(包括新建已投入使用)的水库、山塘、海塘、堤防、水闸、泵站、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水电站和水文测站、生态示范河道等。计划至2018年完成创建,2019-2020年提升和形成长效运行管理,并计划和探索对其他所有小型水利工程和水利管理性工作推行标准化。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
按照“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主动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继续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四大技术的应用,加快建设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监管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监管系统、水务综合监管系统、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继续完善水政执法、工程建管、政务服务等信息平台,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
“智慧水务”建设包括智慧水利、智慧水环境、智慧排水、智慧供水四部分,“十三五”规划完成所有监测站点铺设,村级便民服务网点和视频会商网点铺设,所有站点数据接入智慧水务云中心。“十三五”末“智慧水务”系统整体投入运行,并对运行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
表2 “十三五”水利事业重点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和规模 | 计划开工时间 | 计划完工时间 | 总投资(万元) | "十三五"投资(万元) |
1 | 椒江区城区堤塘改造工程 | 拟建 | 城区堤塘加固1.6km及配套设施改造 | 2017 | 2020 | 10000 | 10000 |
2 | 台州市椒江区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 | 续建 | 河道整治总长18.2km,新建十塘节制闸,新挖东山调蓄低地,十一塘调蓄湖 | 2013 | 2018 | 217000 | 74000 |
3 | 台州市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 | 续建 | 新开东山河2.47km;整治永宁河5.55km;新建栅浦2#闸 | 2013 | 2020 | 55000 | 50000 |
4 | 台州市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 | 续建 | 东官河整治长度2.493km | 2014 | 2019 | 232924 | 45260 |
5 | 台州市椒江区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二期工程 | 拟建 | 强排泵站2座,生态护岸6km | 2018 | 2020 | 89845 | 89845 |
6 | 华景闸外移工程 | 拟建 | 净宽由9m扩大为24m | 2016 | 2018 | 6700 | 6700 |
7 | 高闸浦综合整治工程 | 续建 | 椒江段永宁河-学院路 | 2014 | 2016 | 8900 | 2000 |
8 | 河塘清污(淤) | 拟建 | 河道清污(淤)250km,池塘86个 | 2016 | 2020 | 10000 | 10000 |
9 | 椒江口南部生态促淤工程 | 续建 | 促淤总面积约2.846万亩 | 2015 | 2018 | 77000 | 62000 |
10 | 椒江区十二塘围垦工程 | 拟建 | 围填海面积2.846万亩,兴建13.129km海堤和2座水闸 | 2018 | 2025 | 259000 | 21000 |
11 |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 | 拟建 | 全区水利标准化管理创建 | 2016 | 2020 | 3000 | 3000 |
12 | 椒江区“智慧水务”建设 | 续建 | 实施站点、终端和个性化子项目 | 2013 | 2020 | 1500 | 1350 |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将规划落实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考核目标。本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椒江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统筹推进。加强对重大和难点问题的协调,明确节点,抓推进、抓落实。
2.强化人才队伍,适应发展需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现有人才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锻炼一批有一定操作技能,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建树的技术人员,形成一支以高级工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结构合理的行业技术工人队伍。
3.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水利投入
建立健全稳定长效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水利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在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拓展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渠道,采用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
4.健全规划体系,强化要素保障
进一步强化水利规划管理职能,理顺规划、审批、执行、监督之间的关系。适度超前做好规划研究和项目前期技术储备论证等基础性工作,提高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按照滚动发展思路,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政府要协调好国土等相关部门,破除水利建设用地这一制约因素;提高政策处理标准,加大征迁力度,妥善解决移民和政策处理等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
5.借助科技创新,利用测评手段
积极引进、消化、吸引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跟踪科技发展新趋势,用现代科技武装水利。将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估作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序推进全区水利现代化进程,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