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一批热血青年登上大陈岛,将满目疮痍的小岛变成“东海明珠”,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如今的大陈岛,每一年都在书写着新的传奇,今年又有哪些新的印记,记者带你走进这座“东海明珠”。
红色氛围更浓厚了
沿着环岛公路一路驱车,时不时在路边能看到形态各异、造型别致、颜色鲜艳的党建标语;在客运码头、环镇路、青春路、梅花湾等游客必经的主干道和机关单位等地,一面面设计新颖、色彩鲜明、主题突出的宣传标语、LED广告标语醒目地张贴悬挂;在甲午岩、垦荒纪念碑、鸡笼头等景区,专设了“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的打卡点,可爱的红色卡通造型等你来打卡……
作为中央团校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今年以来,趁着建党百年之际,大陈岛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优势,开展全域党建,将党史学习教育之风吹遍海岛的每个角落。丰富多彩的红色标语、红色小品,广大游客和岛上的民众都深深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岛共布置了道旗178个、红色文化墙3处、红色小品10个、党史学习角14个、红色打卡点3个、红色环线3条、红色大巴10辆。
另外,大陈镇还挖掘、整理了一些在大陈岛的垦荒故事,精心培训了一批“红色导游”。让游客在游玩体验中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
岛民生活更便捷了
海岛由于交通不便,快递缓慢成了限制岛民生活提质的大问题。今年5月,为帮助海岛居民解决寄收快递难题,大陈岛建起了垦荒邮局。原本几天才寄出一次的快递,有了垦荒邮局后,每天都能顺利寄出,收快递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垦荒邮局还整合了中通、百世、申通等快递公司的业务,岛上所有快递由邮政统一揽件、送货,岛上快递的当天送达率大幅提升。同时,邮局内还放置了大陈黄鱼、海鲜干货等特色产品以及邮戳、明信片等大陈岛文创产品,游客可直接通过邮寄将大陈岛特色产品寄到全国各地。如今,位于梅花湾街区的大陈岛垦荒邮局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点,前来购买黄鱼、干货的游客络绎不绝。
8月,随着海底光缆的前期敷设工作已全面完成,大陈岛5G信号全覆盖计划又迈出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智能技术应用,实施海底光缆工程,大力建设“5G智慧岛”,借助5G技术,已经实现5G远程诊疗、远程课堂等应用,推动生活、旅游、医疗、教育等实现陆岛互通。未来,大陈岛将在5G智能助力下,岛民生活将更加便利,游客上岛体验也将更加舒心便捷。
垦荒建设项目更丰富了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不少垦荒建设项目逐渐建成开放。
来到位于凤尾山顶的垦荒纪念碑景区,入口处设置了一座民居遗址,放置铜质的灶台、餐桌等景观小品,向游客展示垦荒队员艰苦的生活条件。沿着长长的走道拾级而上,大陈岛垦荒纪念碑巍巍挺立,新建成了两座革命人物的雕塑,代表守望和传承。开阔而肃穆的垦荒纪念碑在五角星形的广场映衬下更加庄严大气。
浪通门景区是今年新改造完成的,作为大陈岛标志性景点之一,浪通门最新的雕塑采用金属合金材质,旁边还设有一片台风科普宣传区。高高低低、形状各异的石块镌刻、记录了近年来各地强度较大的台风情况。
可触屏、可互动、LED投射……走进新建成的大陈黄鱼文化陈列馆,犹如来到小型科技馆。据大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座场馆是目前岛上最先进的场馆,该馆充分利用高科技,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介绍黄鱼的历史、黄鱼养殖、黄鱼文化等,目前已经建设完成,过不了多久就能向游客开放。
还有青垦梯田已经改造完成,青垦纪念馆、青少年宫也正在加紧内部装修,明年将有更多新景观等待游客打卡。
青年垦荒人更有活力了
在位于下大陈老镇政府地块,有一座造型朴素而雅致的石砌建筑,这是由清华大学老师和学生共同选址、设计的乡村振兴工作站,这也是浙江大学在省内建立的首个乡村振兴工作站。这座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投入使用,也将为大陈岛乃至椒江提供乡村规划,有效撬动清华大学智囊团和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乡村汇聚,助推大陈岛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邀请年轻外援,大陈镇积极发掘乡贤力量。近年来,大陈乡贤们积极培育黄鱼养殖新技术,带头发展渔家乐、民宿,参与岛上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捐助岛上困难群众等,带领岛民建设家乡、走上致富路。今年3月23日,大陈镇乡贤馆正式开馆,从此大陈岛的乡贤们有了聚集地,增添了凝聚力。乡贤馆坐落于大陈老街,设有“贤聊吧”大陈镇新乡贤调解室、同心会客厅、同心讲堂等场所。
随着大陈岛加快发展,上岛游客趋于年轻化,岛上年轻人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变化。“90后”老板陈晨光是土生土长的大陈人,母亲在岛上开旅店20多年,去年他子承母业,正式接手旅馆“映海山庄”。不同于母亲陈旧的经营理念,陈晨光花了60万元,大刀阔斧将破旧的旅馆整体翻修,还新开了餐饮排挡,取名“映海渔家”。这样的改造也让原本以接团客为主的小旅店摇身一变成为经济型民宿,吸引了不少中低消费的游客上门。据统计,今年,大陈岛上新增3家民宿、1家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