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椒江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椒江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台州市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台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椒江不断加大对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海洋新兴、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较快成长,成为椒江经济新的增长点,部分产业领域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进一步显现。五年间,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58.19亿元、151.81亿元、165.28亿元、141.05亿元和148.49亿元,期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24.35%。生物产业领域2个项目列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1个项目列为省级重点。主要领域发展状况如下:
生物产业。椒江生物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基地椒江区块为重点的医药行业,现已形成以特色化学原料药、动物营养保健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为主,并积极向制剂、生物制药等领域发展的产业格局。经过十多年的环境整治及产业转型提升,椒江医药产业以海正药业、九洲药业、新东港药业、海翔药业等企业为主体,在全市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巩固,并成为全市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生物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2.1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规上,下同)的8.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物联网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椒江进入本世纪后快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基地化、园区化发展的框架。椒江信息技术产业目前所涉及的产品领域主要包括光学光电子元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元器件及平板电脑电视、光学玻璃视窗保护器件、智能调光膜、触摸屏、小型智能控制集成电路板等方面,形成了星星电子产业基地、中新科技平板显视产业基地及八塘区块光电子产业制造基地。水晶光电、星星科技两家上市公司同时成为全球多家跨国信息通讯企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中新科技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电视电脑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物联网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8.5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3%。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期间,椒江装备制造业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中高端汽车零部件、机电一体化缝纫机整机及配件、真空设备、精密磨床、石化医化设备、智能机械手以及大型装备关键部件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企业。代表企业信质电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发电机定子铁芯供应商。通宇机械的机械手(关节)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杰克股份通过兼并重组等市场运作,在工业缝纫、机床等装备领域的行业地位显著提升。利源重工顺利投产,填补了我省大型铸锻件领域的行业空白。传统真空泵通过以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多年技术提升,形成了国内最重要的真空泵研发与生产基地等等。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6.7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4%。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众多相关产业发展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椒江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涵盖了生物材料、高端染料、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诸多方面。如海正生物材料的聚乳酸树脂生物材料,水晶光电的蓝宝石衬底材料及交通领域的反光材料,方远建材科技的新轻质高强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以通力改性为代表的防火阻燃、防静电、可导电塑料改性专用料等等。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5.2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5%。
海洋新兴产业。椒江海洋科技水平整体上不高,海洋产业总体处于粗放型开发为主的阶段,主要仍以海洋船舶制造、海水养殖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化工、海洋资源深度开发等海洋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十一五”后期开始,除少数特种船舶制造企业外,船舶行业受宏观环境影响整体处于低迷发展状态。以兴旺水产为代表的若干企业,涉足并初步形成海上冷链物流、陆地精深加工和冷藏流通配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海洋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实现工业产值7.7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6%。
节能环保产业。椒江节能环保产业以节能型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主。椒光集团是国内较大规模的太阳能路灯生产企业及各类LED节能灯具的专业制造企业,出口优势明显。银河电气的单台容量24万KW及以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35KV以下干式变压器、20(10)KV双电压等级油浸式、干式变压器以及SBH15非晶合金变压器等高节能型系列变压器,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竞争优势。普瑞泰环境设备是国内热回收中央新风系统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齐、技术最先进的专业生产企业。此外,椒江以通力改性为代表的一批从事塑料改性的企业,在从事废旧塑料改性再利用行业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确立了椒江在本区域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龙头地位。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4.2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等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椒江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以风力发电、小规模太阳能光伏利用、新能源电机或零部件等相关行业为主,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浙江星星风力发电充分利用海岛优势风能,在大陈岛建成装机容量2.5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6000多万度的风电工程。信质电机凭借强大的竞争力,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台湾富田电机股权,涉足新能源电动汽车供应链产业。截至“十二五”期末,椒江新能源产业实现工业产值0.3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0.0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量低于预期。“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总体处于低谷,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避免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加上统计口径调整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实际出现下滑,与预期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2.产业层次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椒江属民营经济高度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企业结构和产业层次对于发展高投入、高技术、风险相对较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先天不足。在工业经济投入总体下滑严重的影响下,“十二五”末,全区R&D投入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无疑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区域政策阶段性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最高的医药制造业持续开展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新的替代性转型升级项目刚刚开始进入前期或实施阶段,无法在“十二五”时期形成产能,从而制约了椒江“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4.高技术型领军人才总量不足。“十二五”末,椒江人才总量20.41万人,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4160人,仅占人才总量的2%,远远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基本需求,严重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十三五”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抢抓国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坚持特色发展、创新驱动,依靠深化改革激活企业创新动力,依靠结构调整激活产业升级活力,通过实施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相结合、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机制相结合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提升一批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全面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按照椒江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的企业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预期“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产业发展速度有望高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期末争取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2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比“十二五”提升6个百分点以上,为椒江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发展任务
“十三五”时期,椒江将继续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强、技术集成度高、绿色环保、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重点产业。
(一)做精做优生物产业
重点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改造升级化学原料药,大步推进化学原料药向化学药制剂延伸发展,积极培育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发展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精神类药物、驱虫类药物等特色原料药并加快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度高、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料药新品和首仿原料药,集中力量扶持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高端制剂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出若干重磅新药。大力研发及应用手性技术、酶催化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等改造原料药制造工艺,发展绿色环保原料药产业;积极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重组药物和预防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力争在“十三五”时期,以浙江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为依托,打造台州医药高新园区核心区块和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在水果新品培育、植种造林、水产及畜牧养殖等领域中,大力引进生物育种技术,改良种子种苗质量及适应性,促进椒江水果、林业和各类养殖技术发展。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生物产业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1%。
(二)提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提升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特种缝纫设备、数控机床设备、重大成套装备制造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型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模具、特种泵和电机等产品研发。依托椒江下陈缝制设备产业区,大力发展电脑绣花机、自动裁剪机、整烫机、定型机等特种缝制机械及自动吊挂柔性制造系统等,扶持培育高精度零部件制造企业。重点配套建设热处理、伺服电机、缝制数控芯片、高档旋梭四大核心技术项目,打造全国缝制设备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缝制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工业缝纫机,引领缝制设备行业加快转型升级。跟踪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扶持发展数控高速精密车床、专用数控机床及机械手、机械臂、精密减速机等工业机器人领域产品,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进一步推进具备优势的真空泵产业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将其打造成具备国字号地位的产业基地并更多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领域。提升发展医化石化领域成套装备、节能环保领域环境治理设备及大型装备关键部件,提升椒江装备制造产业层次。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7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
(三)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围绕关键光电子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依托龙头企业,继续大力发展光学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光学光电子元器件,将椒江建成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及摄像手机行业主要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成为全球主要通讯设备和显示设备制造商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应商。引导企业从器件向部件领域提升,积极开发摄像头模组、机芯等部件产品,并逐步开发整机产品。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积极发展微显示产业和虚拟现实产业,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片式化、微型化、绿色化的新型元器件。积极研发大尺寸、高强度、超薄型视窗防护屏,加速推进防护屏技术与触控技术实现完美对接和技术集成,做大做强手机、平板电脑等传统视窗防护屏与触摸屏市场,建成国内最大的视窗防护屏和重要的高端触摸屏生产基地。深入开拓传统消费领域新热点,特别是创新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重大消费领域的显示及防护产品,提升供给侧消费产品技术水平,引领全社会消费升级,扩大企业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数字平板电视、平板电脑新品开发,实现地面无线接收、卫星传输接收、有线网络接收等多网络集成并逐步开发兼容具备移动通讯与多媒体业务功能的高端产品视讯产品,建成国内最大的多网合一多功能数字平板电视、平板电脑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针对我区量大面广的缝纫设备、家用电器、卫浴等行业,对接日益发展的物联网产业,积极引进和培育芯片开发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嫁接开发通用软件与芯片,推动相关行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5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7%。
(四)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绿色建材等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蓝宝石衬底片、交通工程领域定向反光材料并加快形成国内新的重要产业基地。鼓励引进创投企业,加速发展稀土超磁伸缩功能材料。加强国内外高分子研究机构与本地相关企业的合作,提升发展聚乳酸等高分子生物基材料,规范引进发展高档纤维材料等,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椒江打造成国内外重要的生物材料产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扩大改性塑料、功能性塑料等工程级塑料产业规模,提升台州塑料产业整体层次。引进发展纳米技术,在多领域发展纳米材料产业。跟踪当前国家发展导向,鼓励企业涉足石墨烯产业,重点在电极材料、防腐涂料、电子薄膜和高性能热界面材料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大力发展锂电池隔膜、太阳能智材膜、光学膜等大容量、耐高温、高安全性的电容器薄膜。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涂料、轻质高强和保温隔热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绿色建材产品。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27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2%。
(五)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围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海洋多糖及其衍生物化学与生物学,依托医药龙头企业,辅之以引进若干家海洋生物科技型企业,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海洋生物技术主要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开发一批新型海洋药物、保健制品和功能性食品,逐步形成区域性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深水高科技养殖、海珍品良种繁育、人工鱼礁及人工增殖放流等海洋产业。积极研发海产品养殖保活、保鲜、贮藏、冷链物流等全程控制技术,推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在船舶工业领域,大力引进、培育发展船用机械、船用电子、船用曲轴等关键船用部件,重点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好的各类特种渔船、集装箱船、游艇、化学品船、工程船、小型军用专用船等特种船舶。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
(六)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利用国家推广使用节能照明和椒江在光电技术和半导体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发展高亮度LED用蓝宝石衬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及碳化硅衬底材料,进一步拓展LED产业链,不断强化产品设计,开发高效节能照明新产品。重点引导家电、电气机械行业在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改造,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引进、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弥补我区产业结构不足。争取条件建设国家级废旧塑料再生加工利用生态产业示范基地,整合目前广泛无序分布于市区各地的废旧塑料经营和加工利用企业,形成“城市矿产”和有序规范管理格局,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轻废旧塑料加工利用对区域环境的污染。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7%。
(七)开拓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扶持企业积极开发太阳能集热装置并实现向家电化、便利化方向发展,促进全社会太阳能利用。围绕本区域极具优势的助动车和家用汽车产业,针对庞大的车用能源市场,引进或引导企业促进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电池组件及电池系统开发与产业化。推动电线电缆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用特种电缆。充分发挥椒江拥有广阔的海洋风能、潮汐能资源优势,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引进建设海上风能和潮汐能发电项目。继续大力支持我区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改良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积极进军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相关产业链,加快发展充电桩等配套服务产业。预期到“十三五”末,椒江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左右,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0.1%。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争取成立椒江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实行综合协调、部门联动、资源集成配置,形成合力推进的体制与工作机制。建立区对有关部门和街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并与现行的考核体系相衔接。
(二)强化财税扶持
争取在现行区产业扶持专项引导资金中切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补助比例和补助额度,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培育、示范基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组织做好资金申请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对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三)增强要素保障
积极争取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奖励,每年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规模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尽最大努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用电、用水等要素保障机制,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优先获得政府性公共资源要素的供给。特别是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部分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椒江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0.5立方,在台州各县市区中高居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偏低于一般工业,要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供应,为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投融资体制
加强对民间资本和各类产业资本、风险资本的扶持与引导,吸引优质、高端金融资本投资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荐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获取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争取低息、无息等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性的金融业务,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鼓励上市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再融资;鼓励优势企业争取上市(含新三板),或推进一批优势企业寻求与上市公司实现战略重组,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R&D经费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设,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和实施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企业产业提升和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各类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
(六)培养引进人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要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健全以创新和业绩为导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激励机制。紧紧围绕椒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加强企业与在椒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