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15年,他用画笔爱上椒江

发布日期:2025-08-12 08: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近日,随着人群走进海门老街的椒江书画院“台州心象”刘相仪师生美术作品展,小声的讨论响了起来:“这是江城南路”“白云阁”“这里是东门路老房子”……在这个美术展,椒江的一些老房子、标志性建筑都成为了主角。

而让椒江成为作品主角的人叫刘相仪。一位在椒江工作生活了15年的江西人。

从山沟教师到美术追光者

一把画笔改写人生轨迹

刘相仪,1975年出生于江西万安,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画。而在2010年之前,他甚至没听过台州椒江。

“我小时特别喜欢连环画,但那时学校没有专门教美术的老师,中考时我考了师范,毕业后顺利地在家乡一个山区小学里教书。”在椒江书画院,一直忙着作品展的刘相仪终于坐下歇着,想到以前不得不感谢他的一位同学。

教师、有编制、铁饭碗,这些旁人眼中让人艳羡的东西,刘相仪早早就得到了。但他一位同学却打破了这一切:“你不能再在山沟里混着了,你要考大学,外面的世界更宽。”刘相仪说,这位同学跟他关系非常好,中考后他读了高中并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一直跟他保持联系。

一语惊醒梦中人,想到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应该在美术这一块有前途。刘相仪马上行动起来,一边工作一边拜师学画画,暑假期间到省城跟着油画家马志明教授学素描色彩。“那时学习画画非常重视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临摹连环画作品,线描的,明暗素描的作品,版画味的等等,从头临到尾,很少用橡皮。也是在那时他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刘相仪说,后来他考上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山水画画家孙宪教授,正式走上了美术之路。

因爱迁居从零起步

藏在街头的“画室”与初心

四年的画画生涯让刘相仪彻底将美术作为终身职业。毕业后,他在宁波艺术高中从事美术高考教学工作,一教就是数十年。

“我教的学生中,有考上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全国各大美院,很多家长要求把孩子送进我的班。”这让刘相仪非常有成就感,工作更有动力了。因他沉迷于美术世界中,没顾得上自己的终身大事。

2008年,经同校教师介绍,他与来自椒江、在椒江某中学教书的陶老师相识,因志趣相投,他们于2009年结婚。

结婚后,刘相仪毅然放弃了所有,来到椒江,从零开始。“去学校或企业工作总感觉不是我的初心,无法兼顾自己多年的画画兴趣。我就想着办个培训机构,既教学生又有足够的时间画画。”主意定下,刘相仪马上就开始了美术培训的工作。

万事开头难,他创办的九贤书画培训班第一次招生只招了7个,学生基本是老婆的同事、朋友孩子。但刘相仪并不气馁,他结合自己的绘画特长和教学经验用心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参加各项官方正规美术比赛。没想到后来参加的学生在各项层级的正规的比赛中屡屡获奖,有几个孩子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大赛中入选。慢慢家长从认可到非常支持,他的名声也慢慢积累了起来。

也有家长对他严格对学生训练基本功的教法有意见,认为学画画就是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这么专业这么严格可能会吓退孩子。但刘相仪坚持己见:“我培养的是基础扎实的艺术人才,是为了孩子十年后能干什么考虑的,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他一直坚持要做一个认真、走专业化道路的老师。

他带着学生们训练基础,临摹作品,临摹连环画,画老屋、画路、画人、画身边的风景。一直画到了现在。

作品诉情深

老墙旧巷里的记忆与温度

春秋时节,在椒江的街角、小巷你时常会看到这么一个人:身材瘦小,支着画架、坐在小板凳上,对着面前的老屋画画。渴了喝口水,饿了啃几口随身携带的馒头,有时一画就一天。而这早已成为他10多年坚持的习惯。

画一天,画十几年,不满意反复重画,不枯燥吗?刘相仪却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枯燥。”

在此次“台州心象--刘相仪师生美术作品展”的展览中,共展出160多幅画,其中学生作品50来幅,他自己100多幅。大部分画的是椒江的风景。有老屋、小巷、门头、东山公园、江滨公园、葭沚老街、白云阁、以及椒江的大街小巷等。他尤其擅长画老屋,那剥落的墙体、古朴的门头、转角的砖块,在他的线条和色彩中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又让人看了亲切有共鸣。

“在椒江生活顺了,时间久了,对身边的一砖一瓦都有了感情。”刘相仪无论是自己还是教学都要求把着力点放在观察身边的事物上,放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说时间久了感情也会加深,笔下的作品才有灵魂,才能说话。

他一直说,艺术的本质是人文,是人留下来的痕迹。而他的作品,就是他在椒江生活,椒江成长的最好印迹。接下来,他将继续画画,建构起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扎根写生基本功,扎根生活第一线,创造出更加鲜活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