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肿包,相信在不少人的夏日记忆里,蚊子是一种讨厌的存在。除此之外,蚊子还会给人们带来可怕的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目前,全国疾控系统蚊虫生态学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盛夏将至、雨水增多,我国南方省份媒介伊蚊密度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登革热防控形势需引起广大市民高度重视。
一、认识登革热:热带亚热带“重要蚊媒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存在四种血清型,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它不仅是目前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更是在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掀起传播浪潮。
二、传播链条清晰:人—蚊—人
1.传染源:在城市疫源地,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地区,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明确: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在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1-14天,多为5-9天。
三、典型症状需警惕:早发现早隔离是关键
感染登革热后,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高热、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三红(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以及皮疹。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通常5-9天后便可能发病,绝大多数病人症状较轻,可在1-2周内痊愈;部分感染者可无症状;极少数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是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治疗”是防止重症发生和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四、揪出家中“蚊虫老窝”:积水才是重点
预防登革热,除了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灭蚊措施外,定期清理家中的媒介伊蚊孳生地是根本。那么家中常见的媒介伊蚊孳生地有哪些呢?
白纹伊蚊的幼虫偏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存接水的瓶瓶罐罐,室内养花的积水容器、盆托、水缸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喜欢与人类共居一室,家中的饮用贮水缸、水培植物、花盆托、腌菜坛、饮水机的积水等,都是它们最爱的家园。
五、家庭灭蚊“四步走”:清除积水是核心
蚊子喜欢在静止的清洁水体中产卵,因此清除积水是家庭防止蚊子孳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清理容器积水。检查家中的花盆、水桶、废弃轮胎等容器,及时倒掉积水并清洗干净。二是覆盖储水容器。对于必须储水的水缸或者水桶,务必加盖密封。三是疏通排水系统。确保阳台、院子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四是定期更换水源。宠物饮用水的水碗、花瓶等,建议至少每2-3天更换一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