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68741Q/2025-154415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经信和科技局(区中小企业局) | |
成文日期: | 2025-05-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椒江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2024工作总结和2025思路谋划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区经科局围绕人口集聚和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总战略,全力践行“八大理念”,助力建设“六大片区”,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化椒江实践样本,全年工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大关,成功入选浙江省工业大县(市、区)。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全市第3;完成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全市第3。充分发挥了工业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压舱石”的作用。
产业集群成绩斐然。贯彻开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创成省“415X”生物医药协同区,《台州市椒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2家,省生物医药领军企业3家,博锐生物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圆满召开2024年复旦大学-台州周活动之合成生物产业交流会。创成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浙里光谷”入选省首批示范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投用入驻企业10家,水晶光电获评省链主企业。
数字经济成效明显。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数字经济核心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等关键指标持续保持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100%。缝制设备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并在全国现场会做典型推广(仅3例),杰克科技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和省5G全连接工厂,缝制设备产业大脑获评省优秀行业产业大脑,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未来工厂1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制造业“云上企业”3家。
企业培育硕果累累。全区各园区、企业共获得国家级荣誉6家,省级荣誉近百余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雄鹰企业4家(全省第1)、省管理现代化企业2家(全省第1)、省隐形冠军1家、省制造业质量标杆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8家,获省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园区1家,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1家。实现小升规37家,完成市对区考核任务近1倍。
项目攻坚贡献突出。全区“六大片区”工作和“双百双千”行动中每月排名名列前茅。持续做好项目服务,博之锐、光电智能工厂等14个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泰田、方远新强等21个项目建成,信质新能源、赞生等一批优质项目投产。深入贯彻“服务好现有企业是最大的招商引资”理念,精准供给本地优质企业,落地博锐、水晶、速普等项目5个。统筹全区工业用地出让,连续4年工业用地出让500亩以上。
有机更新全速冲刺。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三年行动成功收官,完成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面积近5000亩。在深水区中再抓推进,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奋力再实现3000亩工业用地实现提质增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速和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速均跃居全市第1、全省前20,全年完成高耗低效企业帮扶提升91家,超额30%完成市对区考核任务。
助企服务有力有为。有序推进企业家培训,椒江民营经济学院地瓜经济班圆满结业,潘云鹤院士作结业授课。深入开展“双万”活动,解决企业诉求415个,平台办结率、满意率持续保持100%。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光电产业、缝制设备产业两张“一类事”清单编制完成。助力企业人才引育,成功入选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普济生物获省“双创”大赛一等奖(全省唯2),培育国家级重点人才7人,新增数创历史新高。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区经科局将牢固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发展为王”实干导向,以发展都市未来经济、都市制造经济为己任,坚定不移抓经济、谋项目,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圈。
(一)坚持“产业为王”,全力构筑新型工业化发展优势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先进制造业。加快“4+N”产业体系打造,凝聚各方合力,建链补链强链扩链,助推“椒江制造”向新聚势、向质攀高。拓展未来新兴产业赛道。瞄准合成生物、泛半导体等未来新兴产业,开工建设博之锐生物二期、海正合成生物产线,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泛半导体产业,聚焦光电产业,做大做强“浙里光谷”核心平台,培育壮大格灿等已落地孵化企业,力争招引光电企业增至18家;推动水晶光电光学面板项目一期厂房结顶,光电产业智能工厂一期竣工投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缝制设备、汽摩配、智能家居等产业链主型项目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投资10亿元的信质集团定转子总成项目,泰田超级工厂、星星冷链生产基地等项目完工投产。赋能升级眼镜、绣衣、童装等领域富民产业,从发展空间、上规培育等方面探索破局路径,促进产业入园上楼,集聚发展。
(二)坚持“项目为王”,努力增强新型工业化发展动能
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做好项目全周期服务支撑,尽最大努力以确定的项目带动确定的增量。当好项目“服务员”。新摘地项目督开工,紧盯速普、未来产业园等摘地未开工、已挂牌待供地项目,靠前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入统;在建项目抓进度,关注水晶光电等20个投资亿元以上在建制造业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力争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当好项目“守门员”。完善本土优质企业留驻机制,动态更新需求项目库,尽最大努力将优质企业新项目、新产能留在椒江。坚持“地等项目”,联合区资规分局、经开区、属地街道,加快做地进程,确保项目有地可落,竭力保持工业用地出让500亩以上。当好项目“策划员”。将“腾笼换鸟”“零地技改”作为椒江产业突围的重要路径,推动新一轮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三年行动,实现“低效换高效、存量求增量”。
(三)坚持“发展为王”,大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
当好“店小二”,大力夯实企业发展根基,持续解好企业发展难题。做好梯队培育文章。构建“小升规-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隐形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单项冠军-雄鹰企业”梯度培育矩阵。力争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重点国家小巨人实现零的突破。做好帮扶纾困文章。高质量打造“椒江企业之家”线上线下双平台,提升服务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实现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持续推进政策服务增值,进一步完善光电、缝制设备产业服务“一类事”场景。重点推进精密光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引进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2名以上。做好数字赋能文章。充分发挥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赋能作用,分行业、分层级、分阶段推出一批“小快轻准”的应用,同时提炼“现场可看、效益可信、样本可学”数字化改造标杆案例典型,不断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面提升椒江制造业数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