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在古街深巷里,她用汉服编织跨越千年的浪漫

发布日期:2025-05-27 09:4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椒江的五月,阳光穿过章安老街的青石板,在“蒹葭汉服体验馆”的雕花窗棂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缓缓推开木门,95后姑娘林燕霞望着衣架上随风轻摆的襦裙,眼中盛满温柔与坚定。从东丰名苑的小区一楼到章安老街的古宅深院,这位来自三门的姑娘用五年时间,在椒江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汉服乌托邦。“一开始只是喜欢,没想到最后成了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林燕霞的声音里,藏着一路走来的感慨与庆幸。

在波折中寻找扎根的力量

2019年,汉服热潮初起,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她不会想到,朋友的一句“要不要一起开店”,会彻底改变人生轨迹。“那时椒江几乎没有像样的汉服馆,我们就在姑姑家的客厅里腾出一间房,挂起第一件‘重回汉唐’的襦裙。”凭借真实自然的风格,吸引了不少“同袍”打卡。然而,理想主义的浪漫很快撞上现实的高墙。2020年突发的疫情,让这家刚起步的小店几近夭折。

意得的地下一层、黄岩江口的新建老街、爱华大厦的摄影棚……在那段四处漂泊的艰难岁月里,林燕霞带着她的汉服辗转于各个角落,甚至把道具寄存在朋友家。每一次搬家,都像是一次无奈的逃离。“但每到一个新地方,总有人循着小红书找来,说‘终于找到你们了’。”林燕霞骄傲地说。

直到2024年,经朋友介绍,她踏入了章安老街。那一刻,仿佛时光在此刻静止,斑驳的青石板路、古朴的明清建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与她心中的汉服梦竟如此契合。章安街道提供的三间古宅,为她的店铺安下了家。街道提供的房租减免政策,更是在经济上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林燕霞全身心地投入到店铺的打造中,为了寻找合适的老物件,她跑遍了周边的大小集市;为了布置出最真实的场景,她常常熬夜到深夜。如今,推开店门便是清汉女服饰展区,二楼是“洞房花烛”实景影棚,老床、屏风、红盖头皆是她亲手淘来的老物件。“这张床是杜桥收来的,刷漆时蹲在地上三天,腰都直不起来。”她抚摸着床头的雕花,“但当客人穿着婚服坐在上面,灯光一打,那种穿越感是花钱买不来的。”

看到客人穿着汉服在章安老街留下美丽的身影,林燕霞知道,这里就是她梦想重新发芽的地方。

从租赁到“三生三世”的跨越

林燕霞说:“现在很多汉服馆做‘网红妆造’,浓眼影、大卧蚕,看着热闹,却失了古韵。”她翻开手机里的客片,模特眉如远黛,唇点绛朱,发型以 “灵蛇髻”“飞天髻” 等传统样式为主,“我们坚持根据客人的自身条件,打造真正适合客人的古风妆面。”这种坚持,源于她在杭州的进修经历。

“老师说,中式妆造的灵魂在‘留白’。”她指着一张清代旗装妆造图,模特眼角微微下垂,眉形细如柳叶,“西式化妆强调‘改造’,中式更讲究‘顺应’——顺着客人的骨相、气质去勾勒,就像古人画工笔画,一笔笔都是耐心。”在她看来,每一根发丝的缠绕,每一个发饰的点缀,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在汉服租赁市场逐渐饱和后,林燕霞开始思考差异化。2024年,她突然意识到:“椒江有山、有海、有古街,为什么不能做有故事的汉服体验?”说干就干,她请来合作多年的摄影师,在章安老街开拍第一支样片。“舟山客人是我们第一个微电影客户,他自己写脚本,我们跟着调整分镜,从早上四点拍到晚上十点。”成片中,男女主执手相望的画面,在小红书收获上万点赞,也让“蒹葭汉服”的名字飞出椒江,飞向上海、湖南等地。

在林燕霞的规划里,汉服不该只是“拍照道具”,更应融入日常生活。她为孕妈妈拍摄孕期写真,宽松舒适的汉服,让准妈妈在孕期也能留住优雅;为孩子拍摄汉服写真,让孩子在古韵华服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于镜头定格间种下对华夏衣冠之美的认知种子。她还计划在章安老街布置“四季景”——春天在草坪搭紫藤花架,秋天在巷口摆菊花屏风,让客人随时来都能“入画”。

暮色四合时,林燕霞站在章安老街,看着自己的小店在灯笼光影中若隐若现。五年前,她带着一腔热爱闯入这片未知;如今,她在椒江的烟火气里,为汉服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土壤。有人问林燕霞,为什么不回三门,或是去更大的城市发展?“因为椒江像一位老友,它见证过我的狼狈,也托住了我的梦想。”她说。

风起时,店内的汉服裙摆轻轻扬起,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或许,这就是留在椒江的理由:它容得下年轻人的野心,也守得住手艺人的匠心,让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