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传来好消息,大陈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全国共15个),为全省唯二、全市唯一。
据区资规分局介绍,椒江区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采取“陆海统筹”+“精准修复”的模式开展大陈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政策支撑与要素保障为抓手,通过实施砂质岸线修复、危岩岸线防护、海岛植被恢复等工程,助推“生态+文旅”“生态+渔业”“生态+双碳”深度融合,建立起“生态保护—旅游开发—资金反哺”的良性循环,走出了新时代海岛地区共富垦荒的新道路。
大陈岛自2016年以来持续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申请国家蓝湾补助中央资金1.2亿元。将弘扬红色垦荒精神宣传与生态保护修复方案设计紧密衔接,让“红绿交融”贯穿项目始终,争取地方配套资金1.267亿元,以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引领更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大陈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中,坚持“陆海统筹”“精准施策”,以生态问题为导向,梳理分析主要问题并对症下药,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面对砂质岸线侵蚀退化问题,对丁勾头沙滩、梅花湾西侧沙滩、土地堂沙滩总长超900米岸线进行补砂,形成“自然+工程”双重防护体系。针对岸线边坡侵蚀、植被破坏等问题,对乌沙头2.5公里边坡进行防护,降低滑坡风险;采取近自然混交的方法,恢复植被96公顷,完善了海岛生态防护林体系。
通过修建亲水栈道467米,拓展了市民近海亲海空间,解决了梅花湾亲水功能不足问题,凿除旧岸线并修复原岸线,实现破损岸线恢复。将原人工岸线从4.8米提高至6.5~7.4米,有效阻挡海浪冲击,增强了海岸的抗灾减灾能力。
以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为基础,大陈岛持续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碳中和”示范岛。通过推进林相改造,碳汇样本和碳汇先行基地创建,推动生态修复项目与大陈岛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已完成近1500亩山体森林植被恢复和24个碳汇监测样地配建。
在绿色能源转型中,以低碳试点乡镇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风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加快全电民宿和全电交通改造,通过“风、氢、电”多能互补,实现岛屿能源供给低碳化转型。
同时,聚焦蓝色碳汇与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增殖放流与生态养护,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已建成超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4年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国家级美丽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