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近日,国务院公布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椒江区77株古树名木过上了“老有所依”的日子。
据区资规分局介绍,目前全区77株古树名木中,古树75株,名木2株,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及以上)2株,二级古树(树龄300-499年)5株,三级古树68株。
在章安街道东西村,就有一颗宋代古樟树,位于该村陈氏宗祠内,平均冠幅10米,树高7米,胸(地)围550厘米,要多人才能环抱。这棵古樟被判定为二级古树,估计树龄将近500年。而在海门老城姚家里宅前有一棵大樟树,树高19米,胸围423厘米,平均冠幅28米。2018年,区人民政府给该树挂牌,标示树龄265年。
这些古树名木,已静静伫立数百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珍贵的一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 ,堪称城市的“绿色活化石”。刚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从保护范围界定、养护责任划分到违法行为惩处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且明确的规定,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为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筑牢法律屏障。
2023年以来,我区陆续投入古树名木资金十万余元,对5株衰弱古树开展健康体检和封堵树洞、砌树池、病虫害防治、树体修补等救护工作。今年年初,区资规分局又会同区住建局开展古树名木年度更新质检实地调查工作, 双方共同完成古树名木系统更新录入工作
下一步,该分局将联合住建局持续加强《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并响应上级要求,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动态掌握古树名木资源底数和管理状况;强化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实现“一树一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