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入深水区。浙江省以 “千万工程” 为指引,创新实施 “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通过构建 “政策扶持 + 平台孵化 + 产才融合” 的立体化人才生态体系,在大陈岛等特色区域探索出 “农创客驱动型” 共富新模式。2024 年启动的 “大陈海味” 乡村共富示范工程,更以 “红色直播 + 股份分红” 等创新机制,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困境提供了鲜活样本。
树立正确认识,助力人才发展。面对城乡人才流动 “虹吸效应” 与乡村人才结构 “空心化” 的双重挑战,大陈岛打出政策组合拳,吸引青年干部投身乡村建设。大陈镇干部毅然扎根大陈岛,这里成为他们与百姓紧密相连的广阔舞台。在这座海岛上,棘手的难题接踵而至,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到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每一项挑战都考验着干部们的智慧与勇气。他们时刻将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是帮助渔民解决海产品滞销困境,还是为改善岛上教育条件四处奔走,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青春在海岛的每一寸土地上发光发热。
多元人才结构,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不仅缺乏实干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也极度缺乏既懂农业生产,又熟悉农村文化、能处理乡村事务纠纷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乡村地区培训资源有限,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现有劳动力技能提升渠道不畅、质量受限。然而,电商运营、市场营销、食品加工等多领域专业人才的不断涌入,显著地完善了工坊运营流程,提升了产品品质,提高了当地渔业产值和经济效益。下一步,“大陈海味” 共富工坊将建立大陈岛的海鲜售卖直营店,在资金引入、技术指导、管理优化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持续努力,为大陈岛实现产业兴旺、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
上升渠道受限,改善乡村管理方式。一些农村地区不能做到因类施策,缺少明确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措施,导致乡村人才引进配套服务和后续跟进工作不到位,人才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的平台有限。一方面,人才进入乡村,可以逐步改变当地村民的生活形态和思维方式,带动乡村百姓摒弃落后观念,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在乡村治理中,这些人才可以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基层组织管理、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从 “十万农创客” 到 “大陈海味” 工坊,浙江正在书写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95后海归渔二代遇上区块链技术,当博士生导师与老渔民共商碳汇大计,这场人才与乡村的 “双向奔赴”,正谱写着新时代 “山海情” 的壮丽乐章,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宏图里,每个投身乡野的奋斗者,都是点亮乡村振兴明灯的执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