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0578/2025-143291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成文日期: 2025-01-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椒江区司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 01- 03 11: 0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椒江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高质量建设“六大片区”、全面厚植现代都市产业目标,积极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尽责,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法治统筹协调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落实协调小组例会制度,首次召开司法协调小组会议。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眼镜行业合规经营“一类事”改革,推进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中心建设,并开展涉企执法“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专项监督活动和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已排查规范性文件185份。

2.法治参谋广度进一步延伸。完成全区首批法审员选聘及培训。拓宽法律顾问作用发挥路径,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协助办理复议案件暂行办法》,今年共参与办理诉讼案件279件、复议案件67件。

3.改革创新维度进一步拓展。涉企法务三新建设”项目入选省司法厅司法行政改革项目清单,围绕“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法治智检和服务规范”已出台15项标准内容;“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基层联系点制度”入选省司法厅揭榜挂帅项目清单,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重大决策途径。

4.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深入。新增飞跃科创园为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目前全区共有行政复议服务点10家。标准化打造行政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分公司复议听证室、调解室,推进规范化办案。截至目前,全区共新收行政复议申请198件,审结176件。

5.基层调解形式及效能进一步提升。联合区委组织部开展“解忧小娘舅”活动,24位选调生共参与矛盾纠纷化解318起。做好律师参与市场化调解机制试点工作,成立台州律谐调解中心椒江工作站。今年以来,全区共调处矛盾纠纷6639件,调处成功6624件,调处金额达6.9亿元。

6.“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造进一步细腻。“法律服务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项目获台州市共富改革试点。在企服中心打造“法治服务板块”,服务事项达81项。探索嵌入式法律服务,将法律服务融入“数字门牌”小程序,并在前所眼镜小微园区、飞跃科创园增设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点,在行政服务中心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99件,挽回经济损失279.38万。  

7.律师工作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青年律师成长助飞行动”入选省司法厅律师工作基层揭榜挂帅项目清单,并创新探索青年律师挂职司法所所长助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青年律师培养路径。落实律师行业发展扶持政策,2023年度涉及政策扶持律所21家,补助392万元。成功招引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入驻。目前全区律师万人比为8.04,前三季度共办理案件19545件,业务总收入2.499亿元。

8.普法形式及体验度进一步优化。探索脱口秀普法、直播普法、短视频普法等普法新形式。由律师、业务骨干等组成“一江山”法治讲师团,采取“点单+接单”模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场次。建立1家“法律明白人”法治工作实践站,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

9.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帮教进一步和合。抓好重要节点安全稳定工作,共排查社区矫正对象762人次。推行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审批一件事改革,共办理相关审批91件。探索类型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方法,开展针对性公益活动。

10.党建工作实效进一步显化。高质量完成党纪学习教育任务,已开展专题学习100余场次,组织实地“廉警示”17场次;打造“司想家”和“司法明廉”两大品牌,局机关党委获评区五星级党组织,洪家司法所党支部获评区级先锋党支部,“510”“910”系列活动被“清廉椒江”公众号刊发,并在多项宣讲比赛中获得荣誉;打造法治实训基地,相关工作获“浙江法治”公众号报道,搭建椒司青训平台,开展“传帮带”、法治微讲堂等活动。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明目标、抓统筹,在推进法治建设上更深一层。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统筹力,推动协调小组工作制度化,形成工作合力。科学制定法治建设考核细则,用好考核指挥棒,以最有力的举措推进行政诉讼“双下降”。利用区位优势,与市局形成市县街道三级联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开展专项领域督查工作。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工作,进一步深化品牌监督室创建。制定区合法性审查中心配套制度,促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范化运行。强化行政复议的监督功能,充分运用复议纠错、复议案件会商等方式,督促从源头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复议陪议员、监督员等队伍建设,提升复议案件办理质效。

(二)下真功、求实效,在优化法治供给上更进一步。联合纪委开展“听廉合规”,建设“清廉产业链”。推进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中心(法治教育基地)实质化运行,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法治智检和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化试点结项验收。持续深化“法律服务护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试点工作,拓展服务站点建立推进《法律援助资源库管理办法》出台,探索建立“调解先行、援助兜底”制度,推进“固定坐班律师”参与案卷审核、听庭监督等法律援助质量监督工作。探索律师参与社区矫正、行政复议等工作模式;加大涉外律师团队培养,进一步健全涉外法治工作机制平台做好“八五”普法评估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打造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品牌,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训全覆盖;持续推进大陈岛法治阵地建设。

(三)保稳定、护民安,在深化平安建设上更精一寸。推进商事纠纷市场化调解工作,积极指导律师、民办非企业调解组织等专业力量开展调解工作。探索司法协理员制度改革,将专职调解员纳入司法协理员队伍统一管理。加强“智慧矫正”建设,对接“天网工程”,促进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与社区矫正业务深度融合。加强重点对象清单化监管,分类建立重点对象公安协助临时管控清单、卫健协助管理清单、民政协助帮扶清单,确保管控到位。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打造2个以上安置帮教项目品牌。完善红橙黄绿“四色”分类帮教,有针对性“一人一策”开展帮扶救助,实现符合条件的安置帮教对象社会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

(四)强党建、促融合,在强化队伍建设上更实一分。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系统“法治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工作需求建立应诉复议岗位顶岗交流培训制度,针对性提高全系统干部的办案能力。继续完善党建阵地打造和“司想家”“司法明廉”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党建成果。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司法行政业务高效开展,争取在海门司法所和社区矫正管理局建成特色红色所队品牌。优化干部晋升选拔机制,加强科室间合作能力,增强系统内部凝聚力,进一步建好专业化、高效率的实干型法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