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68442T/2024-156626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
成文日期: | 2024-07-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台州市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4号
提案答复的函
农工党椒江区委员会和王奋、卢阳雨、鲍羽、曾祖建、李丽丽、周小琰、林霞、颜放宇、卢柏宇、王晖钧、阮敏剑、杨杰、郑美萍、周之英、卜杰等15位委员:
你们在台州市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倾力打造高品质之城的建议》(第124号)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城市品质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城市韧性,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针一线“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我们认真听取各位委员意见,积极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落实,让我们的城市市容更清爽、道路更平坦、街区更靓丽。
一、精工细作,刷新人居环境颜值
(一)启动全域“增花添彩”
启动街景“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瞄准城市重要点位和边边角角,持续实施“增花添彩”专项行动。在市区主要公园、重点路段共增植早樱、海棠、银杏等树种约3000多株;在开元路、商业街、机场北路等路段设置“增花添彩”点位34个,利用鲜花、花箱、景观小品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角落风貌改造。探索利用绿植、花箱对部分道路的停车位及路边的强电箱等公共设施予以遮挡和修饰,以街景“微更新”扮靓街区环境。
(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把洪家、下陈、前所、章安等区域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区域,以乱搭乱建、私拉乱接、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为切入口,以分类分步推进模式,强势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提效。今年将建设省级未来乡村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2个,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线)1个、精品村2个,建成美丽庭院示范区块3个,创建美丽庭院2500户,整治乡村河道10条。
(三)打造高品公共空间
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我区邀请大师、院士进行城市设计,目前一江两岸、高铁新区、商贸核心区和东部创新区均已委托国内一流设计院对标大都市进行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已全覆盖,控制性详规里充分考虑教育、医疗、养老、“十五分钟生活圈”等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全区范围内空间重构、环境重生,打造高品公共空间。另外,今年我区计划完成4处口袋公园(枫南空间口袋公园、滑板公园、船坞公园和云中绿道口袋公园),建设2条城市绿道(云中绿道二期和永宁河绿道)。
二、摩拳擦掌,提升城市街面格调
(一)深化“靓见行动”
选定全区68条严管街,从基础设施、环卫保洁、公共秩序、精准服务、规范执法等方面着手,全域推进标准路、示范路、精品路建设。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东至疏港大道,西至通江路,北至江滨路,南至开发大道区域及高铁站周边范围内的所有灯杆、指示牌、电箱、警示桩等进行地毯式排摸,共撤销警示桩1500余根,“白改黑”警示桩6700余根,“白改黑”其余各类灯杆、指示牌、电箱等2500余个、停车棚900余平方、隔离栏3500余平方。
(二)打造特色街区
以“国际范、生活家、山海情”为导向,全力打造耀达路步行街“青舞飞扬”商业特色街区、海龙路“有滋有味”餐饮特色街区,“历史传承”葭沚老街文化特色街区。目前,上述3个街区基本完成建设,位于商贸核心区的中华美食一条街特色街区还在建设之中。下一步,我区将加强特色街区的管理和运营,统筹完善街区商铺门头管理,在规范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化,体现椒江元素,彰显城市特色,不断提升街区颜值和品质。
(三)创新门头广告
出台《关于个性化户外广告设置方案(征求意见稿)》,全面开展椒江户外广告“拆、改、增”,并探索门头广告管理新模式,使门头广告形成“地标特色”“商业美学”。选择餐饮店集中、商业氛围浓厚的海龙路、康平路先行试点个性化广告,通过严格把关,规范管理,提升视觉档次。
三、聚焦服务,提高文化服务质效
(一)丰富文体娱乐生活
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每月有亮点、全年出爆点’,让大咖演唱会、高端音乐会成为都市生活新常态”的要求,我区力争音乐节、演唱会等活动大型文体活动“落户”椒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流量密码”。自2023年跨年晚会举办后,今年上半年接连举办了3场演唱会,据数据统计,当日接待观众最高达到3.2万人次,其中台州地区以外的观众占35%。“打飞的”“坐高铁”看演唱会的风潮悄然兴起,酒店、餐饮、旅游、文创等周边产业链一路高走,大幅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二)推广文化交流服务
以“嵌入空间”为亮点,打造一批能提供文化分享、艺术普及、互动交流、文旅资讯等多种服务形式的场馆型文化设施。目前我区共开设6个文化驿站,其中椒江美术馆文化驿站不仅是全市首家文化驿站,也是椒江文化馆全民艺术拓展基地。该驿站每周定期推出各类文化艺术分享和体验活动,涵盖各类DIY课程、美妆课、摄影课、陶艺课等。计划在椒江云西公园-白云山体育公园地下1层空间布局“云西小剧场”,预计七八月份完工,将向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戏剧、脱口秀等表演,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要素供给,丰富市民的文体生活。
(三)增添便民服务设施
以体验“精致”、设施“精良”、服务“精心”为要点着力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增添一系列公共便民服务设施。如在老梁坊文创园、椒江图书馆、科创园等多个点位设和合书吧,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聚焦读者需求,提升基础服务设施、网络通讯、便民服务,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四、齐抓共管,拓展多元治理模式
(一)强化部门统筹
去年,市级部门为进一步理顺工作体系,成立市建管委,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由市住建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通过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跨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我区已计划成立区住建局牵头的建管委,建立多部门协同常态长效管理及全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动态评估机制,共同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挑战。
(二)鼓励群众参与
为激活源头活水,我区积极探索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党建引领三方协同”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三方面对面”“业委会沙龙”“议事·恳谈”“合伙人话共治”等特色活动,倡导居民积极融入小区管理。例如今年上半年,洪家街道在鸿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引领 三方协同 一呼联应‘合伙人话共治’圆桌派”交流活动。“合伙人”即在官方力量基础之上,整合辖区的企业、站所、小区范围内各领域人才等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五、稳步推进,优化停车秩序
(一)缩小停车供需缺口
近两年,我区已新建椒江城市发展中心立体停车楼、椒江二中地下停车场等。并结合城区道路改造和公建项目配套建设公共停车位,如和合公园南面建成125个彩色停车位、在凤凰山西侧建成44个停车位。同时,在不影响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挖掘城区停车资源,在城区非主干道、小区支路等增设停车位,在背街小巷增设限时停车位,近两年来共增设停车位2000多个。2020年以来,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在工作日晚18时至次日7时30分,周末、节假日全天向社会开放共享,满足群众停车需求。
(二)推行“停车一体化”
自2022年开始,我区持续开展停车一体化工作。目前,我区道路停车位已接入市停车一体化系统、浙里办停省心,可以查看停车点定位和空位数量,为市民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区城发集团投资建设椒江城发智慧停车运营中心并于2024年2月投入使用,该运营中心是我区绿色智慧停车项目的综合调度中心,接入城发集团所管理的所有道路泊位及停车场库的实时停车数据,提升停车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开展车位“清障”行动
今年,我区对主次干道上的“僵尸车”进行全面排查并清理整治,腾出更多的停车位。另外,对于其他一些利用石墩、地锁、杂物占用公共停车位的行为,开展了“清障”专项行动,对私占车位的行为进行查处整治,提高公共车位资源利用率。
六、迎难而上,修复淡化城市“疤点”
(一)聚焦退让地整治行动
自去年开始,依据《椒江区城市道路两侧退让地管理办法》,我区将部分城市退让地管养盲区纳入到政府统一管养范围内,对照退让地整治进度表,将退让地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等进行整改提升,2023年全年完成20条道路691570平方米退让地整改。今年上半年,已对中山东路、白云山南路、屷崦路部分退让地破损开展整改修复。
(二)改善施工路段交通环境
经统计,2024年我区涉及施工道路共70余条,施工存在范围广、时间长、影响大等特点,施工基本涵盖城区各条主次干线。市府大道S2轻轨,解放路、东环大道过江隧道,台州大道快速路开工建设等将会对城区交通管理带来严重冲击。公安交警部门将会同建设单位就施工与交通进行细化部署,尽力实现“顺利施工”与“排堵保畅”的“双赢”。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确保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原则上不得挖掘。
(三)优化公共交通接驳线网
市域铁路S1线开通以来,为方便市民换乘,区交通部门积极对接市公交集团,努力提升公共汽车线网与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度。根据轨道交通 S1 线市区段站点分布,以及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配套设施、通站道路建设等情况,编制市域铁路 S1线公交接驳方案,优化公交接驳线网。截至 2024年4月,市区内S1线7个站点已配套公交线路 37 条线。已开通的 37 条接驳公交线路中大部分首末班时间已调整同步轨道交通运行时间,其余线路也会视客流情况逐步调整,基本实现 S1 线运行时段接驳公交的全覆盖。今年,市公交集团已委托上海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区公交网络体系,提升我区公交出行便捷度。
委员们提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作为管理者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精”上下功夫,在“细”中抓落实,努力把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感谢你们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