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413X7/2024-155975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 |
成文日期: | 2024-06-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十五五”启动谋划之年,也是椒江撤市设区30周年。新的一年,外部环境仍有较强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还不够牢固,持续增长压力不小。
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奋进新征程,区发改局将直面挑战,把握战略指向,深入贯彻落实区十届三次党代会精神,高水平践行“八大理念”,在高质量建设“六大片区”中厚植现代都市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自觉扛起使命担当,以“全员大招商全员抓项目”为抓手,全面发挥参谋助手、统筹协调作用,谋深做实经济体制、都市产业、重大项目、民生社建“四篇文章”。锚定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营利性服务业增速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完成环境和能源指标计划的目标,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进工作,全力抢占发展主动权,重塑椒江制胜未来的新动能、新格局、新支撑。
(一)谋深做实经济体制文章
1.经济分析转向。由抓指标调度向抓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向。常态化召开指标、行业形势分析会,同时加密调研频率,以专业水平、服务意识、担当精神形成数据兼顾行业形势贯穿式分析,为决策、政策制定提供更多高质量支撑。着眼民营企业具体问题,推动问题清单可视化,以民营经济、市场活力提振经济,推动椒江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进位,全力以赴争取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2.政策集成转变。加强系统谋划和抓落实能力,有效承接落实省市8+4政策,细化政策制定跟踪并有效推动政策集成,形成“1+N”的政策集成包,提高全区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协同性。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基本思路、纲要编制。加强对接合作,力争再落地一项信用相关省级试点,形成典型案例。
(二)谋深做实都市产业文章
1.焕发都市工业新动能。以科创引领培育未来产业。立足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科创谷、特色小镇、高教园区等科创平台作用,以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重点,充分对接沪杭科创资源,提速酷哇华东总部建设,加快招引机器人、超算等未来产业项目,努力实现招一个项目、兴一个产业、成一片基地。以“五链融合”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两业融合示范区建设,优化整合各类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生态链“五链融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发展;全力争取大陈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申报成功。进一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优势,加快建设“浙里光谷”,以“百亿水晶系,千亿光电园”为核心的椒江精密光电产业群推动光电产业裂变发展,打造台州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浙江光电产业创新发展增长极。以“腾笼换鸟”升级优势产业。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建设新医药健康城核心区,紧盯博锐生物等高端创新药、制剂项目,加速向“特色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产业方向转型。发挥杰克、信质集团等龙头作用,壮大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对接协同的产业生态,做大做强培育好3+3+N产业集群。
2.构建都市服务业新格局。提升平台能级。依托台州金融创新发展区、椒江商务商贸创新发展区两个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平台,加快推动金融服务、现代商贸、研发设计、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企业,打造引领台州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智造服务之核,2024年全力争创省首批高能级金融创新发展区。打造总部地标。优化政策,大力支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支持、留住本地企业加速成长为总部企业,引导大型企业办事处、分公司等非独立法人机构升级为总部企业,整合核心地段的闲置楼宇,配备高品质的软环境和物业服务,打造若干总部经济大楼,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平台。聚合流量活力。承接放大央视跨年晚会宣传效应,突出“最年轻城区”特色,集中力量、集聚资源、串点成线,打造数个标志性消费集聚地,和合公园、腾达中心、信仰公园组团打造以高端商务休闲、精品首店为特色的现代商圈;葭沚老街、宝龙城探索老字号、国潮新品、潮玩潮店融合,现代感与历史感交相辉映的活力商圈;在中华美食街区、耀达路、海龙路等构建极具“台州味”“烟火气”“市井风”的情景体验式新零售商圈,满足年轻群体全时段、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汇聚大平台、大消费、大文旅、大赛事“四大”流量,办好一批文旅演艺、赛事活动。
3.抢占绿色低碳新高点。提升全区碳效水平。落实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严格节能降耗审批制度,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改,提高碳管理水平,向高产低耗方向转型。在经济开发区探索“1+5+3”的零碳发展体系,打造零碳产业示范园区。推进能源绿色转型。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加快推进大陈岛风电扩容、垃圾填埋场柔性光伏等重大能源项目,探索“新能源+储能”、共享储能等模式。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将建设100个充电桩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谋划打造1-2全场景新能源汽公共充电场站。以未来公园手法谋划新能源汽车综合体。构建碳汇应用场景。以海洋蓝碳交易为突破点,摸底碳汇储量空间分布和资产权属,建立碳资源清单。探索全市首个低碳校园、低碳楼宇碳普惠实施场景,构建碳汇数字监测体系,形成海洋固碳增汇、碳汇开发和交易、绿色金融等政策体系。
(三)谋深做实重大项目文章
1.全面谋项目,聚焦“六大片区”建设,借市委“3030”市区融合行动东风,拉开新一轮市区一体发展的大幕。着力推动城市东延、南融、西接、北拓,紧盯葭沚老街二期、椒江大桥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加快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梳理谋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重大项目207个,其中超10亿元重大项目58个;72个项目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98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3.9亿元,对固投支撑率超60%。
2.全速提进度。创新“4+X”项目攻坚破难联席会议机制,“一项目一团队”强化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健全项目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信质定转子总成等20个项目参加省市集中开工(季度新开工),破除路泽太二期等项目堵点、难点,推动文昌一小、台州人才城、绿药创智馆等20个项目竣工,力争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
3.全力争要素。牢牢抓住增发国债、专项债、省市海洋经济、产业资金等政策红利“窗口期”,包装申报光电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等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项目50个,共70.14亿元;力争海塘安澜(江南城西段)等项目进入国债项目库,推动更多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重大产业盘子,全力突破建设用地指标瓶颈,更好发挥要素护航项目关键作用。
(四)谋深做实民生社建文章
1.聚焦公共服务,争创共富先行。重点围绕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有力支撑、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重点领域三个方面开展共富行动。加强试点探索、经验总结。全面推进大陈岛共富实践观察点建设,进一步缩小陆岛差距,走实海岛共富路径。研究“家事一件事”化解模式,打造基层智治最佳实践案例。补上城乡差距短板。紧盯前所共富共享中心建设,率先探索国企平台引领解决村留地模式,增收园区租金为村集体带来收益。构建“共富工坊”矩阵,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就业,形成来料加工、定向招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多元联动致富模式。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印发《椒江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版)》,以标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聚焦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持续更新建设“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全面推进“老幼融合”场景建设,打造国企助力“投建管运”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模式。争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
2.普惠民生福祉,兜牢安全底线。树牢底线意识。根据上级部署,做好国防动员、人防等相关工作。坚决落实49000吨粮食、715吨食用油、200吨冻猪肉及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收购“五优联动”优质粮食8000亩以上。围绕粮食购、销、存各环节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争创省“未来粮仓”试点。稳定管理价格。全面贯彻落实清费减负和价格改革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密切监测主要商品市场价格,按时保质完成价格认证。争取建成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家,更好发挥稳价惠民作用。倾力对口合作。加强高层互访,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致富、人才振兴、劳务输出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对口支援合作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