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5916/2024-155887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区国资办)
 成文日期: 2024-06-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椒江区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思路

发布日期: 2024- 06- 21 11: 4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精心指导下,深入践行“八大理念”,全力奋战“六大片区”,坚持稳中求进、靠前发力、主动作为,扎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加强收入监测分析,财税联动定期会商,把准组织收入节奏。全区财政总收入86.58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31亿元,增长4.5%,其中税收收入47.34亿元,增长5.9%。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公开收费目录,督促执收单位依法依规征收,全年实现非税收入83.31亿元。强化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修订完善《椒江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经营性用地出让金连续两年超百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获批政府债券额度25.19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额度1亿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4.19亿元。

二是支持经济发展。集中财力助力三个“一号工程”。出台《椒江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省市“8+4”经济政策体系,省级转移支付超额完成省定目标;“8+4”政策资金区本级财力拨付执行率100%。优化涉企政策兑付流程,涉企政策兑付100%纳入“政企通”平台,实现申报、审核、资金兑现等全链式操作和实时动态监管;支持一键申领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5.30亿元。全年科技支出2.72亿元,增长15.5%,重点用于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奖励、创新主体培育、研发费用、科技成果转化等保障,连续 6 年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支持人才引育。兑现区级人才专项资金9520万元,保障“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高校毕业生安家补贴、房票补助等项目。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全区政府采购项目签订金额中小微企业占比86.1%,中小微型企业中标金额比例95.8%。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强涉农资金整合,聚焦乡村产业、村居环境、农民增收等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000万元,推动下陈街道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

三是保障民生支出。全年民生支出47.86亿元,下降5.7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1%,民生支出比重实现四年连续增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支出14.43亿元,增长8.3%,助力新增学位 6740 个,台州市第一,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全年卫生健康支出7.01亿元,下降13.0%,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健康浙江”建设连续五年优秀。关注“一老一小”,创成省普惠托育试点区,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入选省级试点,创新推出养老服务消费券。全年社保和就业支出9.58亿元,增长0.5%,基本医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 99.9%、97%,新增城镇就业 10313 人,打造共富工坊 30 家。全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86亿元,增长0.3%,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8场次,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台州乱弹亮相央视新年戏曲晚会。

四是深化财政改革。深化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绩效目标源头管控。全年部门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目标覆盖率100%,涉及项目1774个,财政资金16.63亿元。开展部门预算项目资金执行进度及预算绩效运行重点监控,涉及项目1701个,财政资金16.09亿元。出台《椒江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乡镇财政管理。乡镇财政各项业务全部纳入“浙里基财”系统,开展乡镇财政综合运行绩效自评,在省财政厅重点评价中获得优秀。在台州范围内率先试点,通过“浙里捐赠”平台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新组建国投公司,国有资产总额突破1100亿元,国企净利润6.55亿元。健全国资国企管理制度,完善区属国企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区属国企劳动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国资盘活新模式,“发挥闲置资产效益 建设社区服务阵地”获评全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优秀实践案例。

五是加强财政监管。加强支出管理。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动态监控收紧支出,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40亿元;压缩闲置沉淀资金规模,清理盘活存量资金2.80亿元,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全区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借力“财会监督年”,组织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检查,开展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严格落实预算追加制度,规范资金追加审批流程。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收支征管动态监控预警。严守“三保”底线。构建“三保”常态化监管机制,统筹重要节点库款调度,防范化解支付风险。严防债务风险。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前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风险评估机制。深化“一债一策”,稳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圆满完成年度化债任务。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主题教育有序推进。通过“一把手”讲党课、赴云健社区实地“循迹溯源学思想”、干部讲堂等方式,提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耕椒江财政“财小二”(用心服务、精打细算、朴实勤快的财政“店小二”形象)与“五廉扬清风”(制度保廉、活动兴廉、阵地宣廉、特色倡廉、监督促廉)清廉品牌。强化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党建微电影《大项目》获评全国第二届财政短视频大赛二等奖、第五届“玉琮杯”浙江赛区优秀奖。“清廉工地”无价材料采购监管盲区问题整改销号结果被台州市纪委列入第一档次,向全市推广。活跃群团组织。举办“书香椒江 悦心财行”读书会、老干部运动会、书法课堂等活动,增强队伍凝聚力。

二、认真抓好2024年财政改革和管理工作

2024年,是坚定不移奋战“六大片区”、厚植现代都市产业、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关键之年,是财政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年。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稳中求进,提升财政保障实力。提高收入质量。加强财税协作,深入分析税收形势,提高财税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强化税收征管,做好预缴、清缴、补缴、清欠工作,形成增收合力,确保应收尽收。做好非税征管。科学组织区级罚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严把减免费用审批关,督促执收单位及时缴库。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源、资产。完善结转结余资金规范管理和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做大可用财力。争取上级支持。全区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向上对接和争取,强化各类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缓解增支压力。找准专项债券发行与“六大片区”、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发展规划的契合点,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融资平衡,做足项目成熟度,争取新增专项债券最大份额。

(二)以进促稳,巩固经济向好态势。围绕厚植现代都市产业,聚焦“五大行动”全链融合,持续优化财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统筹资金,加力落实“8+4”财政政策体系,做好民营经济创富、扶持科技创新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人才强区建设等工作经费保障。迭代升级“政企通”平台,推动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加强政策评估,持续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满意度。用足用好专项债券,加快使用进度,加强投后管理,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更大力度支持乡村振兴、海岛振兴。

(三)统筹兼顾,增进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有保有压”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树牢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会议、宣传、培训等项目支出。切实保障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资金需求,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定期调整和财政民生投入合理增长机制,持续加力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力支持扩大就业,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部署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确保收支均衡。奋力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共同富裕椒江样板。

(四)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公开中的支撑作用。坚持预算法定约束,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完善预算调整和追加管理机制。打破项目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推行涉企奖补资金和人才经费切块管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深化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紧密挂钩机制。选择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项目、关系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政策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贯彻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实施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控制。开展“财会监督加强年”行动,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确保预算管理更加规范、财政资源有效配置。深化医疗电子票据线上报销改革,力争我区互助医疗“线上报销”场景在全省率先落地。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依托采购预算一体化与政采云系统,推动降低政府采购交易成本。

(五)着力防控,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底线思维,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不做脱离实际的过高承诺,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预期。加强“三保”、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建立风险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财力、多渠道盘活资金资产,按时足额安排到期债券还本付息资金,妥善化解政府性债务。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要求,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债务审查监督。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基层财政财务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六)深化改革,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资管理部门以管资本为主的职能转变,坚持放权赋能与强化监管相结合,最大限度释放区属国有企业活力。加快资源资产盘活,整合国有资产,拓宽国企主业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提升区属国企主体评级,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加强债务风险防控。不断深化区属国企用工制度改革、市场化收入分配改革,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绩效运用,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持续加大对“海正系”国企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