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下陈街道:民族团结一家亲 制作香包心连心

发布日期:2024-06-11 15: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今日椒江

近日,下陈街道依托社区阵地,在泾水岸社区各民族同胞共同开展“文化共传承 民族一家亲”端午节活动。大家一起包粽子,做香包,庆端午,叙团圆,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之外,满、蒙、藏、苗、彝、畲、锡伯、土家、达斡尔等28个民族的同胞,也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下陈街道有苗族、土家族、东乡族、壮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或嫁到本地,或因工作扎根安家在这里。

香囊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描述。

当天上午9点,在泾水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族同胞围坐在一起,下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毕敏医师介绍了端午节“佩香包”这一习俗的历史缘由,以及制作香囊的具体步骤。各族同胞兴致盎然地拿起艾草、香药、各式布料等制作香囊的必备工具,精心制作花色不同、式样各异的香囊。不一会儿,形如粽子的各色香囊纷纷呈现,香飘四方寄寓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向往。

当天活动中,来自各个民族的孩子们还大合唱了《粽子香》《马兰谣》,童真的歌声充满着对传统文化、美德的追求与向往,表达着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端午食粽,祈祷安康,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志愿者们提前将准备好的糯米、粽叶、馅料的材料摆放在桌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不同的包粽子方法和技巧。“对,要像这样取两片叠放”“这样才能包出好看的形状”“这样才能把绳子扎得更紧,不容易露米。”……

做漏斗、填糯米、加馅料、包裹、捆绑……大家齐动手,将粒粒洁白的糯米变成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粽子里不仅包上了团结、幸福,更有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场浓情的端午主题活动,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增进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交往,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美好生活。

“我嫁到椒江20多年了,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暖和包容,早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来自湖南的苗族阿姨龙玉芝说。

“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谭发东是土家族,在椒江创业10年,目前是浙江东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椒江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理事。

“举行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利用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符号,以文化为纽带,促进辖区民族同胞不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陈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