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挣青年”的概念近来火了,主打一个做小事、干小活儿、挣小钱。与高薪和暴富的追求相反,小挣的生活态度更被年轻人接受。面对纷繁的世界,他们不追求“大有作为”,而是每天积攒小收益,专注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和价值,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和前些年流行的小确幸有异曲同工之妙。
调酒师干佳杰:“因为热爱,所以值得”
身穿白衬衫和马甲,站在吧台前,把酒按比例倒进不锈钢壶里摇晃,不时来几个优雅帅气的姿势,然后将酒倒进各式玻璃杯中,再插片柠檬,一杯美味的鸡尾酒就调好了,在收获美酒的同时,还收获了一阵阵的掌声。这就是干佳杰的工作,是一名调酒师。
25岁的干佳杰,从事调酒师行业已有6年。“我原先是4S店的汽修工,因为厌倦了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就辞职到酒吧当学徒。从碰到雪克壶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干佳杰告诉记者。
调酒师的起步是枯燥且乏味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帅气。6年间,干佳杰辗转多次,最终回到台州。在这期间,他到了各个地方学习了不同的调酒风格,与不同的调酒师交流。记者问他累吗,他说:“很累,但因为热爱,所以值得。”
“工作时,我很喜欢客人坐在吧台喝酒,这样可以跟顾客交流,让他们有更好的品酒体验。”干佳杰说,每一款鸡尾酒,都有着各自的故事,与其说这是一场买卖,倒不如说,这是一场通过酒而连接起来的心灵交流。
因为工作,干佳杰常被贴上“颠倒时差的酒瘾青年”的标签。对此,干佳杰说:“调酒师跟平常上班族是一样的,晚上上班也是因为职业需要,类似这样的标签并不正确,调酒师,并不是爱玩的代名词。”
近日,他还报名成为了台州(椒江)青年夜校的一名讲师,为学员讲解调酒师的日常和如何调制一杯鸡尾酒。“我想向大家展示一名调酒师的工作,希望能让更多白天忙碌的人喝上一杯适合自己口味的酒,释放一天的压力和疲劳。”干佳杰说。
美食博主陈伟志:“让兴趣成为自己的事业”
穿着一身牛仔服,扎一个小辨子,显得非常有活力。他叫陈伟志,今年26岁,是一位资深美食“挖掘员”,全职美食博主工作已经两年,在小红书上积累了6000多粉丝。
陈伟志坦言,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博主,起初给美食拍摄纯属爱好,更没想过当成事业来做。大三那年,一次做媒体投流赚了30多万元,后面粉丝越来越多。这是他赚的第一桶金,在媒体投流的风口上,得到流量红利。
“我一直记得读大学时一位老师教导的话‘年轻人不要赚快钱,要用你的时间、脑力、精力去积攒你的财富,丰富你的见识’。”陈伟志说,现在这个时代,火了以后天花板能多高,还要看原创内容的持久力。
毕业后,陈伟志将镜头对准更多街边小吃,每日翻菜谱找创意,从构思策划到实施,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5月1日,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各种美食拍摄和旅行拍摄的书籍。“拍摄是我的兴趣,加上我从小学画画,美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陈伟志自诩是一个地道又资深的美食“挖掘员”,资历从童年就开始积累。他的父母就是喜欢美食的老饕,椒江有新鲜的餐厅或小吃,总是第一时间就带他去尝鲜。这些从小吃到大的美食,现在都成了他的选题素材。
在椒江老城区的一个深胡同里,陈伟志开了家私人工作室。来的人渐渐多了,陈伟志就把一楼二楼开放出来招待客人,让大家品尝咖啡。“在这里能时时刻刻听到鸟叫的声音,远离城市的嘈杂,享受那份安静,偷着浮生半日闲。” 他感慨道,在这里无论做方案还是喝杯咖啡,都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说到计划打算,陈伟志说,希望明年去山里幽静的地方开一到两间民宿和咖啡店。
乡创青年罗宁馨:“在舒适区里积极热爱生活”
今年是29岁的罗宁馨创业的第六个年头。2017年,即将毕业的罗宁馨正在为未来而发愁,“我学习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台州相关工作机会不多。”她喜欢旅游,感受到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而台州市场还是空白的。她与好友一拍即合,共创台州虫二乡创团队,提供乡建规划、乡潮设计、乡旅策划等乡村服务。
把兴趣爱好变成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虫二乡创团队其中一个项目是运营椒江区青春小镇项目——落地在椒江的横河陈村。彼时,横河陈村空有人文历史、自然美景却缺乏流量,商户不敢入驻。为了给乡村发展带来信心,罗宁馨和团队将茶文化和傣族元素融入创意策划中,带领团队接连在村里开起了快闪店——“新年茶馆”和傣族特色餐馆“小玉凉院”,都在小红书上爆红出圈,为村里招引来20余家商户,吸引很多人旅游打卡。
乡旅运营是轻体量项目,没有过重的亏损问题,于是她和团队抱着轻松的心态,走进乡村、挖掘特色、打造运营新模式,为小城植入“青春力量”。直到2021年,虫二乡创团队实现了良性发展,罗宁馨和她的团队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创业过程中,罗宁馨常常想到一句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满口沙子,要么满口黄金。至今,她也并不清楚未来是否有“黄金”,当下虽然挣得不算多,但她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很满意。
“在舒适区里积极热爱生活。”对于未来规划,罗宁馨只有“小目标”——团队平稳且认真地度过每一年。但“躺平”的同时,她们又积极投身自媒体等领域,试图在平稳中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在社会中输出更多年轻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