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268P/2024-149396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4-04-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 04- 07 15: 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同质”战略,扩容提质、创新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国家、省市前列,斩获两个国家级荣誉,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全市唯一创成“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获评“2023年度台州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市对区教育提质考核优秀单位”,椒江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美誉度实现大幅提升。

(一)凝心铸魂、使命在肩,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高标高质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系统58个党组织充分运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学习社等方式,组织2226名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并赴大陈岛、云健社区等循迹溯源点位开展现场学习,全力撬动主题教育最大覆盖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深入挖掘大陈岛垦荒教育资源,将主题教育融入日常课堂教学、研学实践活动。组建“红烛先锋”青年教师宣讲队,开展主题教育宣讲129场次,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省团校大陈岛分校落户大陈实验学校,“行走思政课”之“行走葭沚”系列活动登上央视直播间。

(二)破难勇进、只争朝夕,提质行动风潮正劲

全力推动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夯实学府之城发展基座。一是以最快速度建项目。全面发力“80亿、45个项目”,以最快速度开工项目28个,2023年开工18个,建成中小学、幼儿园12个,心海育才小学、下陈中学、海尚望府、尚澄、前洪、德邻苑等一批新校新园投用,新增学位6740个。在前所二小施工现场承办全市教育项目第三次集中开工仪式,吹响“打开江北”教育号角。二是以最高标准引名校。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与浙师大合办幼儿园,与绿城集团合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区名校名园引进数量达到5所,居全市首位。在现代化新校加速落地、全域化名校加持引航下,我区教育的人口虹吸效应显现,2023年全区秋季新生入学较去年增长2000余人。三是以最大力度强队伍。高规格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表彰了一批“学府椒江”育人楷模,通过望潮APP现场直播,持续释放尊师重教强烈信号。坚持教师“增量、提优”两手抓,创新实施“面谈+模拟上课”校招、合同制教师、银龄教师三大招聘模式,精准化招聘教师150人。通过“全职+柔性”方式灵活引才,新引进名校长2人、好教师5人。以“先锻炼后任职”培养方式选拔校级熔炼干部28名。着力推动名特优教师蝶变成长,5名教师获评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0名教师获评省、市教坛新秀,新增正高级教师4名,创历史新高。我区教师在国家级教学比赛获奖2项、省级13项、市级86项,居全市首位。

(三)厚积薄发、行稳致远,教育品质突破跃升

聚焦各学段优质均衡发展,全心全力筑造台州教育发展高地。一是全域促优质。专班化攻坚“两区创建”,整治薄弱民办幼儿园30所,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优质幼儿园覆盖面不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评估;缩小南北教育差异,快速推进一批薄弱学校提质提效,台州学院附属学校办学成效获市委李跃旗书记批示肯定。二是全力强保障。教育经费实现大幅增长。教育信息化迭代更新,基础网络实现万兆升级,创成市级智慧校园7所,获评市智慧校园标杆校4所。书香校园建设浓厚阅读氛围,图书配备增长13.75万册,阅读共同体建设经验在全省现场会作典型发言并获省优秀推广案例。三是全民促发展。积极构建“同城同质”的教育生态,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提升,提供公办学位17106个;延伸教育服务链条,扩大成人教育普及共享,职业教育培训11516人次,培育老年教育示范校4所,社区教育全面进驻全区159家文化礼堂,教育能量级、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四)以生为本、深耕不辍,育人成果更加靓丽

坚持蒙以养正,倾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呵护五育发展的“成长线”。开展全区首届“十佳垦荒少年”评选活动,打造椒江区青少年的最高荣誉。劳动教育、校园足球成为展示教育标志性成果的窗口,先后承办浙江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节。科学教育投入563万,建成10所各具特色的科创实验室,STEAM教育联盟校扩军到44所,在全市第十二届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中,我区学生占了11位中的9位。二是抬高学业进步的“生命线”。延续了局班子推门听课、教师学科素养考试、诊断式教研等工作,深入学校把脉问诊,并在共同体培育、教师研训、质量监测、中考研究、课程改革、作业管理等方面下好“绣花功夫”,以每个环节的优质推动教育质量的优质,我区荣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三是筑牢身心健康的“安全线”。牢固树立“100-1=0”的安全意识,多点发力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积极推动家庭教育与心理教育融合发展,开展线下家长学校巡讲、线上微课堂共186场,组织教师C证、B证培训647人,帮助13位中高危学生恢复社会功能,工作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将校园安全做实做细,在46所学校建设防撞升降柱,连续两年未发生溺亡事件。倾力提升学校食堂服务水平,创新在职教师轮岗验收制度,以最强力度打造“放心食堂工程”,努力让学生学的安心、吃的放心。

(五)团结一心、做优形象,教育底色鲜明厚重

全力推动椒江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与广大教师共济、与人民期盼共振。一是党建“筑同心”。以“党建红”引领“教育蓝”,同心协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区公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00%落实到位,书记校长人员配备合格率提升至85.71%。打造支部建设“满天星”强基工程,创成五星级支部2所、四星级3所。出台《椒江区教育系统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实施方案》,创成省示范性党组织学校1所,发展党员16名。大力推动局机关文化氛围建设,创成台州市机关党建示范点。二是氛围“暖人心”。积极创设有人情味的温馨环境,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育人。创建市五星级教工之家3所,四星级2所,全区“星级职工之家”占比提升至73.8%。组织全系统教职工乒乓球比赛,61支学校代表队以球会友、增进交流。4个教工俱乐部持续运转,极大丰富了教职员工的课后生活。三是真情“聚民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600余件群众咨询、建议全部办结,满意率达98%。高效完成省市教育民生实事9件,主办的22件议提案实现办结率、面商率、满意率3个100%。顺利完成中考、高考等三大类教育考试的25项组考任务,实现“零差错、零事故、零违纪”。教育宣传信息连轴运转,教育特色亮点成效获各级媒体正面报道1045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正面报道29篇、省级61篇,省市区录用信息400余篇,荣获浙江省宣传和信息工作双料先进单位。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椒江区教育局将紧扣“全市绝对第一”这一目标,坚定不移深化“教育同质”发展战略,突出“项目建设、两区创建、三名工程”这三大抓手,突破创新、聚势赋能,以“当先锋、打头阵、争第一”的先行姿态,奋力答好“五张答卷”。

(一)昂扬必胜之志,奋力书写“能级跃升”新答卷

坚持“项目为王、资源为王、人才为王”,精心谋篇布局,激发发展动能,做大做强优质教育供给。一是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加快推进“80亿、45个”项目建设,在已开工28个项目的基础上,再开工17个项目。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专班化运作,倒排时间、强势推进,确保建设各环节无缝衔接、并联提速。加快推动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东校、杨司幼儿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快速推进港头徐小学、东方幼儿园等11个在建项目,投用文昌一小、棠樾华府幼儿园等8个项目。二是打造名校名园“强磁场”。以最大力度引育名校,全面打造高端教育矩阵。一方面外引活力,引进长三角名校: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举办以音乐为发展特色的附属幼儿园;与浙江师范大学的合作举办附属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我区合作办学数量提升到8所,让名校名园林立成为主城区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内挖潜力,培育本土强校:抓实“1+1结对帮扶、1+N连片带动”等模式,发挥好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育才系、学院路小学等强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校强势开局、弱校起势突破。三是迸发教师队伍“新活力”。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事业育才、政策聚才、柔性引才等模式,加快高层次教育人才集聚椒江。一方面靶向引师:深化“面谈+模拟上课”校招模式,计划招引“985、211”“双一流”高校以及省优、国家奖学金等优秀毕业生120人,并招引银龄教师20人。另一方面创新育师:做实“先锻炼后任职”培养机制,逐步优化校长队伍年龄结构。借助银湖书院、椒江教育书院等平台,对名师名校长进行主题式跟踪培养,实施“新教师强基、青年教师护苗、骨干教师攀升”三大行动,形成长链式师训体系。

(二)狠下实干之功,奋力书写“变革重塑”新答卷

坚持破立并举、系统重塑、空间重构,统筹推进各学段规范健康发展,积极构建儿童、青年、老年三大“宜学”体系。一是学前教育在“普及普惠”上做文章。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迎检工作,进一步补短板、增优势。一方面抓公办幼儿园投用的“加法”:计划开园8-10所公办幼儿园,确保全区公办园覆盖面提升至70%。另一方面抓民办幼儿园治理的“减法”:开展新一轮薄弱民办幼儿园联合整治行动,推动优质园覆盖面进位到全市第一。二是义务教育在“优质均衡”上下功夫。大力攻坚“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目标,将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提升至90%;继续推进校网撤并工作,改造投用一批公办幼儿园,让每一个在椒江的孩子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三是职业教育在“贯通融合”上求突破。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为抓手,一方面坚持“贯通”:进一步扩大混合所有制办学场景,贯通“3+2”中高职一体化、“3+4”中本一体化办学机制,更新设备仪器,迭代升级精细化工、数控技术应用等高水平专业,新开设生物制药、药物制剂、工艺美术、数字影像技术等专业,积极培育国家级优质专业2个。另一方面坚持“融合”:拓展“订单班、冠名班”等现代学徒制模式,推行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促进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永葆育人之爱,奋力书写“启智增慧”新答卷

坚持回归本真抓教育、以生为本抓教育,把欢乐还给孩子,把笑脸还给孩子。一是开好“轻负高质”方子。持续关注、有效推进“双减”工作,切实抓好指导、督导、引导,深入学校把脉问诊,开好“高效课堂、精准教学、分层作业、科学评价”的药方子,量身定制“一校一策”工作方案,进一步形成轻负高质的教育生态。二是打响“科学教育”牌子。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三年计划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全区科学教育指导中心和42个科学实验室,创建30所区级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实验校和14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创设“一校多品”特色场景,推进一批特色课程建设,打造一批有辨识度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形成科教协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三是走出“个性培养”路子。坚持五育并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释放学生天性,给予学生运动健体、劳动养成、发现美创造美、探索思考的时间,全力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光芒。

(四)守牢为民之心,奋力书写“教育惠民”新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抓教育,服务好社会、服务好家长、服务好师生,让教育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让群众舒心。坚持开门办教育,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情实意办好议提案,办优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厚植群众的教育福祉。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了解民情民意,妥善办好招生入学、学区划分等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事。高度重视群众放心不下的心理健康问题,继续拉高工作标准,高水平培育一个青少年健康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形成集咨询服务、危机干预、队伍培训等为一体的服务场景。强化家校沟通,推进“家庭及心理指导师”进校园,培育一批台州市示范型家长学校,倾力托起孩子美好的明天。二是让家长安心。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管理之弦,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强化风险研判,狠抓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加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细之又细、严之又严,确保不留死角、盲区。要以“校园安全真实可感”为目标,系统推进消防、卫生、防溺水等各项安全工作,确保教育系统全面、全域、全方位的绝对安全。计划投入700万元建设“智慧教育安全管控大数据平台”,全力实现校园全天候安全预警监测。进一步优化供餐服务,全力用“辛苦指数”换取校园“安全指数”和家长“安心指数”。三是让师生润心。以一大批新校新园投用为契机,引导校长园长积极塑造学校核心文化,在理念上引领、行为上影响、特色上挖掘、规划上部署,培育先进办学理念,树立鲜明办学特色,充分提升新学校的品牌认知和口碑。

(五)把牢党建之舵,奋力书写“清廉筑底”新答卷

坚持“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优则治理优、党建实则工作实”理念,着力打造勤廉并重的教育高地。一是锤炼过硬党建。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全面提升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全区学校党组织开展2次以上党建工作巡查指导,并将巡查结果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持续擦亮“红烛争锋”党建品牌,选树一批示范性党组织、“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00%落实到位,选优训强学校基层党务干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磨炼过硬作风。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酒局、牌局”三条禁令,整治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和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防止“四风”反弹。对标“五事铁军”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动,以实干争先推动工作善作善成。坚持正向激励、反向鞭策,重点治理“软、松、散”现象,推动考核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能上能下衔接贯通,持续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让实干奋进成为教育最亮底色。三是淬炼过硬纪律。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不放松。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红线,主动在清正廉洁上打头阵、担责任、做表率。开展清廉学校制度建设专项行动,聚焦食堂、财务、项目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与监督。着力擦亮“清心育人”品牌,努力创成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1所、市级2所、区级5所及若干个清廉子单元项目,树立一批“清心育人”清廉品牌,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