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10001085/2024-153908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住建局
 成文日期: 2024-04-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 04- 15 08: 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推进各项专项行动。一是持续完善路网结构。结合“骨干路网”“断头路”攻坚行动,推动各重点道路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构建和优化畅行路网。完成建设路与长岙路路口改造,太和山隧道10月通车;路泽太二期全封闭施工,完成总工程的26%,27.2亩永农转用完成划拨,高架桥梁完成39%;葭沚转盘改造完成71.7%,跨线桥全线合龙,北半幅通车;解放路过江隧道12月份正式动工,中心大道过江隧道前期启动;经中路南延路基处理完成60%;82省道(客运站段)完成白改黑,枫南人行天桥投入使用,星星一号桥改造启动。牵头推动“断头路”打通行动,打通太和二路等7条,汇丰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二是持续做优城市品质。坚持提质扩面、点线出彩。闸口公园创成省级优质综合公园,体育场路创成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云中绿道二期完成75%,高架段绿道力争年底前完成,永宁河绿道一期完成招标;新建和合公园东侧入口公园,6个口袋公园基本完成;推进三条道路品质提升,中心大道南段完工,洪家南环线12月动工,白云山路启动全段方案设计。结合“靓见行动”和“迎亚运”行动,提档主干道绿化景观品质,完成18条道路建筑退让地治理(约3万㎡),对市府大道等火炬传递路线沿线和重要节点开展品质提升,累计新种绿植46万株、草坪2万㎡,翻新沥青面层4.7万㎡,大力推进“城市彩化”,新增草花5965㎡,增植彩叶树种6528株。同时,牵头完成市府大道沿线两侧20处原有建筑亮化设施的全面维修和亮化提升,提升耀达路步行街街区夜景亮化品质,协调完成中央商务区东北侧六幢高楼亮化维修,和合公园及市府大道沿线亮化工程(EPC总承包)动工。三是全力助推重点区块建设。拟定界牌头东侧等区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进一步完善征收和房票安置政策,助力签约工作。目前屋基里签约率99.3%,界牌头东侧签约率100%,工人路北侧区块85.1%,云东二期99.67%。四是持续深化五水共治工作。新建各类管网17.97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0公里,累计疏通雨水管416公里,巡查运维污水管道480公里,解决26处混接点,改造闸门井6座;完成3个省级节水示范小区创建和15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省级验收10个),更新节水器具700套;推进海门街道一二级管网修复,枫南东路、兆桥溢流水应急处理工程基本完工;太和净水厂完成围护桩取芯;城区闸门井溢流问题完成销号整治,江滨公园、永宁河初期雨水应急处理工程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主管合流水直排问题。推广智慧排水系统,在全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议上作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典型发言。

(二)统筹推进城乡风貌整治。一是全力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创建。制定全域创建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出台《椒江区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补充实施细则》,助力创建顺利推进。其中,城隍浦未来社区创建工作获省委书记易炼红的充分肯定;云健、云港、荣华3个社区完成验收,云健、荣华获引领型命名,心海、百家和2家邻里中心年底完工,白云、和合、岭南等加快建设,10家未来社区方案编制通过市级评审、省级备案,落地“土地带方案出让”7宗、3宗“闲置地块唤醒”。二是聚焦特色街区改造推进城乡风貌区创建。创新宣传方式,开展5月、8月城乡风貌宣传月系列活动,筑牢群众参与基础。目前,“都市新风尚”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已通过省级验收,并获评新时代富春山居省级样板;葭沚水城特色产业风貌区11月省级评定。三是谋划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和实现路径,计划2027年全部创成。今年完成3个街道创建方案编制,启动洪家街道创建工作。

(三)全力保障产业稳定发展。房地产方面,加强预售联审备案,新增9个房产项目预售,核发22个项目预售证;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检查销售现场15个,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对延期交付、纠纷突出项目“一对一”重点处置。13个房产项目列入市重点,其中7个完成投资100%以上;1-12月全区房地产投资229.16亿元,同比增长2.6%,总量全市第一;销售面积99.63万㎡,总量全市第二。同时,加强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源头管理,投诉总量有所下降,恒大城市天地、绿地德加小区、海伦堡雍璟府等问题楼盘实现交付,宝龙华府一期12月底交付。

建筑业方面,紧抓政策红利推动混改,完成腾达建设与市交投、方远建设与区城发集团的混改合作,新增2家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新招引二级建筑业企业2家,并加大与新拿地房开公司的对接推介,助力产值留在当地。1-12月,实现建筑业省内产值296.78亿元,同比增长6%,产值全市第二;新开工面积658.92万㎡,同比增长24.18%。同时,发动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动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完成绿色建筑29个项目300万㎡、装配式建筑24个项目188万㎡。

(四)高效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一是省市区民生实事工程有力推进。启动4个旧小区改造,2个基本完成,加梯2台、续建1台,公示4台;新建1100个公共停车位,机场路等4个人行道畅通工程示范街区完成。新建绿道10公里,推动15个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预计12月完成。二是多策保障民生住房。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个项目2811套,完成棚户区改造864套开工任务,2019年前所有项目全部竣工,保障受益率从21.94%提升至26.65%。加强公租房管理,审核申请380户,调整60户,核查停发47户,清退40户,发放租赁补贴2050户780万元,开展12次长租公寓排查,审核发放人才房票66张。

(五)持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多部门联合制定建设工程施工许阶段“一件事一次办”实施方案,实行并行审批100%,缩短流程,减少审批手续数,审批时间指标位全市第4;全面开展监管验收服务集成改革,开展联合验收21个,办结12个;推行工业企业类项目竣工验收即发证,办结21个,试行生产性建设项目分期竣工联合验收,助力企业项目验收即投产。二是规范各类事项办理。完成各类行政许可2866件,商品房合同备案1300件,合同变更570件,网签4095件,装配式住宅补贴审查1800件。推动“浙里建”电子文件归集试点,完成4个项目全过程归集上传;完成358个单位工程5437卷城建档案的整编入库,接待查档571次、11056卷次。我局窗口获评 2023年度台州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红旗窗口。

(六)守牢建设领域安全底线。一是加强受监房建、市政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分级检查及飞行检查,每周检查,每季度排名,并创新开展文明施工分色管理制,将“绿、黄、红”三色相应公示牌悬挂于工地醒目位置,倒逼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压实主体责任。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理大排查专题等行动,提出整改意见1543条,下发整改通知单134份(局部停工21份),停工通知单2份,并引入五洲顾问提供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施工安全技术等服务作为监管辅助。6月,协办住建部主办的全国工程质量数字化监管现场会(与会代表现场考察晓风印月和葭沚老街项目)。二是结合“住有宜居”行动,完成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排查录入15730幢,组织复核17390户自建房,先后17次督导,下发5次书面提示,8处督促解危通知书,完成7幢C级、1幢D级解危,19户困难家庭修缮解危。开展公房安全巡查30余次,大中修18处、小修283处。三是强化市政道桥隧安全检查,完成工人路桥梁结构性检测,开展112座桥隧常规性检测,实施38公里道路脱空检测,整治脱空9处。四是开展工业企业建筑物改变使用性质专项整治,共排查568家,发现涉嫌改变使用性质62家,“丁改丙”141家;排查公众聚集场所187家,发现擅自投用4家,未申报验收备案105家。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协调全力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持续推动续建项目建设。葭沚转盘、路泽太高架二期、解放路过江隧道等项目体量大,工期长,涉及部门多、政策处理复杂。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加强与区政府、资规、执法、城发及相关街道对接,重点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2024年,计划6月份完成白云山云中绿道二期工程,9月份完成葭沚转盘提升改造并通车;加快推进经中路南延施工,完成70%;持续跟踪路泽太二期项目土地调整进度,督促协调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争在明年年底前完成总工程量60%,基本完成综合管线迁改、桩基及高架桥上部结构施工;专班攻坚推进解放路过江隧道建设,全力配合开展房屋征迁、管线迁改等政策处理工作,全面启动盾构始发井、接收井及全部明挖隧道段施工,力争明年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收尾,10月完成隧道起点-前章路施工,12月完成前章路-椒北大道路段施工,年度投资额完成5亿元。同时,全力协助和配合各重点工程、重点区块涉及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迁相关工作,如工人路北侧金海西巷以西一号、二号区块协议签订等

二是提升道路内在品质。入城道路、主次干道是展现城市品质和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以开展道路“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为契机,按照打造“一路一景”精品道路的标准来设计和编制实施方案,通过实施路面“白改黑”、人行道畅通改造、“多杆合一”智能化改造、绿化景观提档升级、两侧道路后退空间整治等系列提升,将其打造成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迎宾大道”,彰显城市魅力。计划先行启动82省道、云西路、广场南路3条道路,力争在春节后动工建设;同时,在2024年上半年启动白云山路、市民广场周边道路、学院路、开发大道、中心大道5条道路提升的前期工作,成熟一条动工一条,并用好用足专项债政策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三是谋划一批支路畅通和“断头路”打通工作。计划动工洪家南环线(东环-经中路),启动经五路、经六路、三才泾等道路建设,新建82省道人行过街设施(葭沚老街)一座。

(二)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路径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一是推行城区分级精细化管理。积极借鉴上海、杭州等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以主城区为试点,集中力量从巡查频率、施工技艺、养护方式、处置效率等方面提升精细化管养水平。组织开展路面脱空检测、桥隧体检、管网排查修复等行动,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管理,推进“浙里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日常应用,深化智慧排水二期系统,以此为基础努力探索构建住建行业“电子沙盘”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探索城市桥梁养护费单列制等管养新理念新模式在椒江的应用。

二是实施“三个亮点”绿化工程。挖掘“金边银角”潜力,组织开展青年设计师计划(即椒江区口袋公园创意设计大赛),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边银角,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城市微空间,谋划新建和合公园西入口等4处口袋公园。开展“增色添绿”行动,通过增植彩色树种、挖掘立体绿化等方式,丰富城区绿化景观特色。推进绿道“闭环成网”,用好“山环水绕”优质资源禀赋,启动永宁河绿道提升改造和台金高速桥下绿道(章安段和前所)建设,高标准完成白云山云中绿道二期打造精品绿道,并在总结山体绿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谋划串联贯通东山、太和山、枫山、白云山的城市空中绿廊,精心塑造新的“城市名片”。

三是建立健全城市亮化管理机制。推动组建城市亮化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和亮化管理办公室,探索建立城区亮化从前端规划、中期建设到后期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椒江亮化集中控制机制,系统整合新建、已建建筑亮化设施,注重整体风格协调。同时,高标准推进和合公园及市府大道沿线亮化提升工程,窜点成面打造展现城市文化品质的“颜值担当”。

(三)协调整合推动三大工作助力椒江精彩蝶变

充分发挥区风貌办平台牵头统筹作用,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群策群力,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城乡风貌提升、美丽城镇等三大工作各子项目、场景落地。

一是全面推进未来社区“全域创建”。按照行动计划,根据“普惠型”和“引领型”的创建标准分类推进,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有序推进各项目建设,大力探索零星闲置地、村留地开发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用于邻里中心等建设,保障“一老一小”等服务场景落地,全面打造片区级“15分钟生活圈”和社区级“5分钟生活圈”,让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成果惠及更多市民百姓。2024年续建尚城等未来社区7个,新开工港湾、岭南、开元3个,力争完成百家和等4个创建验收;建成投用心海、百家和、白云、港湾4个邻里中心,加快建设开元、和合、岭南3家邻里中心。

二是以样板创建带动城乡风貌提升。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和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加快推进社区公园、滨水绿道、S1线学院路站周边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完成“未来心海”城市新区风貌区创建。同时,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充分结合大陈岛优异自然禀赋和深厚历史文化,全力推动特色环岛绿道等8大项目建设,打造海门-大陈岛“东海明珠·红色海岛”县域风貌区。

三是高标准创建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紧跟政策导向,实施“五年计划”,指导完成5个镇街创建方案编制,加快洪家街道创建,争创省级样板,提前启动下陈街道创建工作。

(四)优化监管服务助力两大产业应对复杂形势

房地产业方面一是积极对接资规分局,及时获取土地供应、规划等相关信息,动态更新项目库。从资规提供土供计划来看,四季度预计挂牌出让10个地块,明年预计出让住宅用地29块,2067亩,其中一季度预计挂牌8块住宅用地和1块商业、文化设施用地。接下来,我局将持续跟踪土供情况,及时对接、靠前服务和指导各拿地企业加快审批流程,加速项目落地开工入统,并结合土地出让计划提前分析预判每一宗地的销售指标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继续落实项目源头治理和积分制等制度,重点加强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力度,通过招标建立监管银行库,与监管银行密切配合,明确资金拨付流程,实现资金申请、审核、拨付“全程网办”,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等第三方机构,做好预售资金入账、审核等工作。三是结合区块发展和老城更新行动,大力宣传“房票”结算安置政策,及时更新和补充房源库,打通货币补偿和“房票”结算的通道,引导征迁对象合理使用征迁资金,刺激销售指标的提升。四是计划2024年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7331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1712套。

建筑业方面一是继续推动特级企业参与混改。在成功推动成立三家混改企业的基础上,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混改,并对接和支持新混改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大业务承揽力度,将产值留在椒江。二是积极对接资规部门,跟踪出让土地情况,主动上门走访推介,并引导房地产企业将项目发包给我区建筑业企业。三是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建筑工业化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鼓励企业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装配体系、板墙结构和装饰装修一体化等领域进行探索推广。

(五)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管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一是提升在建项目安全监管水平。大力推动“智慧工地”数字化监管全面应用,全面实施施工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式飞行检查,不断强化“两场联动”和“打非治违”,集中力量加强建筑工地起重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深基坑高大支模架坍塌、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监理履职等专项整治力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同时,深入开展预防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行动,深入研究质量投诉与信用体系建设挂钩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涉房质量信访投诉件。

二是继续强化道路(桥隧)安全管控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开展并完成道路脱空检测,防范路面塌陷,组织桥梁和隧道全面“体检”,对部分重点桥梁实施结构性检测;组织对雨污水管网开展底数排查,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建设,同步开展管网修复、雨污混接整治,实现雨污同治、污涝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