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276J/2024-00833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民政局
 成文日期: 2024-03-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4- 03- 01 11: 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2023年,在椒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台州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椒江区民政局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保民生、兜底线,固根基、提效能,努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力发挥民政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新业绩椒江区被授予全省唯一的民政部生态安葬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椒江区葭沚街道入选全国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地名工作获浙江省民政厅“乡村著名行动获批浙江省民政厅第二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浙江省民政厅数字门牌·多部门协同创新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试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入选浙江省民政厅创新深化“五十百千”工程十个专项试点,努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呈现新气象。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持续创新社会救助特色服务,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更加有力。

1.救助帮扶机制持续健全区级“助联体”第一批通过省级验收,先后推出22个社会救助帮扶项目,通过慈善等资金用于社会救助帮扶的项目越来越多,“政府+社会+志愿者”对困难群众的帮扶逐步显现。“助联椒江·暖心共富”社会救助品牌打造有一定成效,“暖心系列”之合家乐、情暖银发、畅学计划等在《中国社会报》《浙江老年报》等媒体上报道,赢得社会各界好评。继续做好困难群众问题需求的排查和落实工作,前三个季度共收集困难群众问题与需求217个,已全部落实解决。深化社会救助品质化服务,安排资金68万元用于购买服务,共结案各类案卷45个。

2.各类救助标准不断提高。低保标准由1041/月提高到1110/月,年低保标准达到13320元,人均补差率达到88%;低保边缘户家庭收入认定标准由1900元/月调整为2070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由2104元/月(25248元/年)调整为2181元/月(26172元/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301.7万元,包括低保金3011.5万元,特困人员救助金245.6万元,临时救助资金44.6万元,困难群众基本价格补贴23.98万元。

3.救助对象识别逐步精准。通过集中排查、“探访关爱”等入户走访,进一步完善救助人员的家庭信息。通过高额医疗费预警等信息比对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开展易返贫人员排查,动态掌握这些人员的家庭变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到保障范围。落实社会救助“一事一议”政策,将因特殊原因无法享受政策的人员纳入到保障范围。加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共核对6341户次,异常信息623条,所有异常信息全部处理完毕。连续4年在年初开展社会救助对象的集中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核对等新增低保166人,退出低保283人。

4.流浪人员救助更加温暖。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全年共救助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428人次,包括未成年人35人次护送返乡21人次。深化流浪乞讨人员民办机构托养“清零”和落户安置“清零”工作,为12名低保对象认定特困人员身份,为今后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持续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健全。

1.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平稳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聚焦消防安全、用电用气安全、食品安全等要点内容,落实经常性普查、节假日必查,排查各类问题82条,整改完毕。二是康养联合体建设持续推进,在已建成3家康养联合体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2家,累计建成区级康养联合体1家、街道级康养联合体4家。三是养老机构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新建69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0家养老机构全部建成“阳光厨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20235月1日开始,区社会福利院正式移交给区社发集团下属爱康养老有限公司运营,开启公建国营模式

2.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一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项目,11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智能服务终端,新增4“老省心”综合体,新建20个老年助餐点,探索实施“老省心”综合体与未来社区“邻里中心”结合的养老场景。二是加快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硬件入户、服务入户”的要求,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并根据需求由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2024年6月底,新增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275张、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数量不少于400人次三是逐步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新增3家怡家社区食堂,全区累计达到10家怡家社区食堂,覆盖4个街道,每家食堂辐射10-15个照料中心助餐点,形成“怡家社区食堂-助餐点-个人”的三级体系2023年全区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务人次累计达44.44万人次

3.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升级。以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多维度养老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创新“技术+服务+机制”理念“浙里办”、微信小程序同步上线长情“爱心卡”应用,整合养老服务多元场景,贯通社保卡数据,制定“一人一码一卡一方案”个性化“项目清单”202212月长情“爱心卡”推出以来,已有12076名老人注册使用,累计为各类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24330人次。同时,为进一步减轻经济困难家庭老年人负担,激活椒江区养老服务市场,今年重阳节开始,面向全区社会面推出养老服务消费券220万元用于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已领取1280套消费券,累积金额12.8万元,已使用核销34张、核销金额515元,共计产生交易额1831元

4.“老有康养”公共服务加速优享。围绕“老有康养”各个领域,推进改革行动,“老”的保障不断加强,“有”的质量不断提高,“康”的水平不断提升“养”的覆盖不断拓展根据相关考核办法2023年椒江区“老有康养计入年度总分为94.26分,全市排名第

5.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建设。依托区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台州开放大学3个区级家庭照护者培训基地开展护理员职业道德、工作流程、服务礼仪、生活照料、饮食管理、临床观察、急救抢救基本技能、康复护理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完成养老护理员培训350人次、家庭照护者培训390人次,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53,全区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24.74人。年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获、三、四名优异成绩,全区养老护理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三)持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现代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1.不断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治理。一是在全市率先启动新一轮的村社规模调整工作,确定新设立社区2个,整合减少社区10个,全区社区规模进一步趋向合理;确定星星、栅桥两村改社区方案,并梳理出历史遗留村3个,制定限期撤并方案。二是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阵地建设。按照“一主多副”理念同频创建,投入1.5亿元统一设计、统筹建设邻里中心、老省心综合体等服务矩阵,科学构建15分钟服务圈;通过闲置盘活、物业调配等方式破解位置不佳、边角零散等问题,多跨整合“沉睡”空间2.2万平方米坚持一室多用、高效利用原则,通过拆除打通、整合场所等方式,扩大服务面积8000余平米,实现空间最大化。

2.不断优化专职社工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专职社工管理。选优配足社工队伍,新招录专职社工44名,全区专职社工总数达651名,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社工数达18.34人,超省市18人的考核要求;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完善专职社工“六必到”走访、周末轮班等工作机制;激发社工职业自豪,举办“社工周”系列活动,开展“最美社工”、社区工作领军人才等选树,仅2023年就有4人获评省市“最美社工”(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并连续第4年组织定向优秀社区负责人的定向招录,全市领先。二是培育提升能力素质。依托椒江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基地、于晓琪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等载体,组织社会工作案例交流评选,开展社工专业主题培训8场,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能力。积极做好2023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共动员报考人员4167人,以153.76%的市定动员完成比例位列全市第一。截止目前,共有868人通过考试,通过人数再创新高。三是积极探索“项目社工”模式。专设19个社工岗位用于区和镇街两级阵地运维并单列考核,强化“项目社工”与社区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动,定期开展轮岗交流、分类培训,推动服务矩阵的人员力量专业化。

3.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能力。一是聚焦三方联动,探索“一呼联应”治理格局“业财街理”试点为突破,推进社区治理“业委会、物业、社区”三方协同,将业委会的账交由街道监督,同时制定指导规则、成立监督小组、设立合理程序,全区已有20个社区开展此项试点。二是推进海门街道市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创新推出“打造多元化、抵偿性社区服务模式”的创建主题,顺利通过市民政局专家组的结项验收。

(四)持续提高社会组织监管水平,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不断进步。

1.深化清廉社会组织建设。一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发起人和党组织书记政治审核工作,全年审核人员143人,清退不符合要求人员2人,推动党建及清廉建设内容入章程,目前全区党建入章率为91%。二是制定椒江区清廉社会组织机制建设制度范本,引导行业协会制定自律规约、行业行为规范准则,发布“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完善健全社会组织的内部制度。三是以“5+1”工作法为抓手,积极打造“清行标”社会组织清廉品牌,选树优秀典型培育打造示范点3家,我局牵头开展“清廉工作”专题培训2场,与各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清廉文化系列宣传活动35余场,营造社会组织廉洁自律、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央、省、市级媒体录用达18篇,其中《椒江区打造“清行标”品牌项目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获副市长章月燕批示。

2.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监管。完成478家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参检率达92%;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完成自查44家,抽查9家;开展区级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向获选9个公益项目补助资金49万元;新增4A级以上社会组织8家;积极参与领军人物评选工作,椒江1家单位入选省级品牌社会组织3位负责人入选省级社会组织领军人物

3.加快慈善公益事业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情系色达山海一家”对口支援帮扶行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捐款捐物,共计赠予色达县人民政府物资184万元,受益当地特困老人、儿童等人群约2000人次。二是谋划慈善信托项目,依托区慈善总会开展助医助学助残等公益活动,并在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开设慈善信托账户,共计资金288.6万元。三是积极培育慈善组织,新增3家慈善组织。

(五)全面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专项事务工作特色不断凸显。

1.夯实推进生态殡葬。举办2023年度“碧海情深·爱洒浙里”生命纪念系列活动,为100位逝者举行送别仪式,民政部101研究所、省民政厅相关领导参加,椒江区被授予全省唯一的民政部生态安葬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海葬改革试点)。完成全省第三批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项目建设。群众“身后”一件事联办率达到98%。

2.优化地名公共服务深化“数字门牌”建设以标准地名地址为基础,建立完善标准地名地址库联动更新机制,赋能社会治理,椒江区获浙江省民政厅数字门牌·多部门协同创新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试点)。传承地名文化加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优秀地名文化,编纂椒江区《地名志》,椒江区获浙江省民政厅“乡村著名行动”第二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拍摄“循着地名看椒江”连载纪录片,已连载50多期“学习强国”录用

3.推进移民共同富裕完成2022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复核移民总人数为12702人,发放直补资金679.8万元。积极谋划省移民共富项目——大陈岛凤尾沙滩度假酒店项目并参与省项目评比。安排扶持资金1090.26万元,扶持项目10,项目内容主要涉及产业购置、村内道路硬化、体育公园、村内设施亮化、共富工坊建设、移民技能培训等,受益面覆盖11个移民村,受益村民人口22375人,受益移民人数为2330人。

4.不断规范行政审批。平稳有序办结各类窗口业务10703件。全年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量781件(其中跨省通办172对),全市总量的52.47%(全市最高)。认真实施“婚育户一件事”,今年已成功推送1992件,婚育户联办率96.2%。提供新人婚前辅导,开展“续缘助和”离婚劝合活动,成功劝回65对,申请过期撤回553对,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5.精准管理残疾人两项补贴。2023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86639人次,累计金额21427672.5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313元/月提高到333元/月,新增94人 ,注销109人,累计发放人数19688人次,累计发放补贴6292598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新增285人,注销329人,累计发放66951人次,累计发放补贴15135074.5元,做到两项补贴“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应发尽发”。启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融合行动(简称“精康融合行动”)的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弱有众扶”工作,制定2024年“弱有众扶”项目指标,继续做好善居工程、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等工作。二是完善区“助联体”建设,委托椒江“义家”落实线下运行和专项救助部门轮值机制,推进困难群众需求项目化;同时完善镇街“助联体”服务站和村社“助联体”服务点的功能,原则上每个服务站要完成2个帮扶项目的推送,有条件的服务点要建立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救助对象的帮扶服务。三是完善低保低边渐退期政策、特殊对象救助政策和临时救助政策等兜底型、急难型救助政策,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四是积极探索慈善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机制,发挥慈善在低保低边等家庭共富方面的作用,打造一批促进低收入家庭就业、就医、救急、增品质等项目。

(二)完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速推进我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全力做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二是持续推进康养项目建设,配合做好区社会福利院改造提升、怡和康养院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积极推进谋划中前所街道康养项目的规划批准。三是做强养老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逐步完善长情“爱心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主动对接“浙里康养”“老省心”平台,撬动制度重塑、流程再造,加快发展家门口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做到资源嵌入、设施嵌入、功能嵌入,全面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四是加大养老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区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持证养老护理员培训,落实养老护理员上岗补贴制度,开展全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和最美护理员评选提高护理员职业认可度

(三)加快“清廉品牌”社会组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做好“清行标”品牌项目。按照我省清廉社会组织建设标准评价指标结合市级重点项目库要求,2024年将继续推进“清行标”品牌项目建设工作,顺利通过3月份市纪委项目验收工作。加快大陈岛行业协会清廉驿站建设工作,创建具有椒江特色的清廉示范样本,引领全区各行业协会商会的“清行标”品牌项目提升扩面。对有潜力单位进行清廉建设指导,如前期走访了解的区物业行业协会、印刷行业协会等,有一定的场所基础,工作配合度较高,可作为下步清廉示范点建设单位。二是加强文化活动的氛围营造。继续深化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做好特色清廉社会组织品牌及优秀经验事迹的宣传与传播。计划全年开展清廉培训及活动近20场,将参加对象扩展到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让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共同参与清廉活动,更好地延伸清廉工作的触角。三是强化制度规范及组织培育工作。继续探索健全社会组织廉洁风险防范、权力监督约束和腐败行为惩戒警示等制度创新工作,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换届、资金使用程序报批等工作,细化小微权利事项流程。

(四)优化“严管优育”社工管理制度。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专职社工管理政策体系。制定出台《椒江区专职社工管理办法》《椒江区专职社工考核办法》《椒江区“项目社工”管理办法》《椒江区专职社工经费保障办法》等系列文件,就目前存在的专职社工和专职网格员双重管理等进行协调,理顺管理机制。二是狠抓严管厚爱,持续推进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方面,继续抓好优育严管专项行动,指导各镇街道细化落实政策,保障队伍福利待遇,强化专业培训和互学交流,以“社工周”为契机,依托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基地,筹备“社工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社会工作案例交流,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提升专职社工队伍整体质量。加强关爱激励,在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定向专职社工招录的基础上,健全“转事业编”等机制。

(五)精进“地方特色”专项社会事务工作。一是深化生态殡葬建设。重点推进台州市2024年度民生领域重大项目——黄岙里、塔下程生态陵园项目建设;筹备2024年全省海葬仪式现场会,启动创建全国海葬行业标准化流程工作,在全国生态葬试验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海葬标准化全国示范点。二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探索婚姻登记“1+3”体系,打造一个4A级婚姻登记场地、3个颁证基地,提高婚姻登记全省通办率,普惠暖心政策举措,更好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三是优化挖掘地名文化。推进“数字门牌”建设全覆盖,做好“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挖掘椒江地名文化,弘扬椒江“和合文化”“海洋文化”“丝路文化”“宋韵文化”,打响椒江“浙东南根脉之地”文化品牌。四是推进移民共富项目。2024年计划前所街道19个村联合购置椒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厂房,统一交由椒江区工投集团运营,另外在章安街道根据村特色优势谋划古章安文化研学基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对一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村继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是推进“精康融合行动”。积极培育精康服务主体,推进精康服务机构设立,开展精康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