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113310020026732928/2024-159348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统计局 | |
成文日期: | 2024-12-0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经济增长态势趋缓 重点领域承压下行
——2024年前三季度椒江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八大理念”、奋战“六大片区”、厚植现代都市产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承压”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主要领域下行压力不减。下阶段,需保持定力、真抓实干,持续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稳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补足短板弱项、增强内生动力,切实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一、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根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9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4.8%,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6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3.60亿元,增长4.1%。
(一)供给端看:三次产业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增幅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菜篮子”稳产保供,全区蔬菜播种面积5.08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1.1%,产量10.77万吨,增长2.1%;果用瓜播种面积1.81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1.8%,产量4.66万吨,增长2.1%。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区水产品总产量6.8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0%。其中,海洋捕捞4.70万吨,增长2.1%;海水养殖2.14万吨,增长8.5%。畜牧业生产回落明显,三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1.04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51.8%;能繁殖母猪0.08万头,下降13.2%;全区家禽存栏7.08万羽,比去年同期下降30.5%;家禽出栏4.90万羽,下降30.4%。
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较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93亿元,增长8.8%,较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2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6%,较上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六大主导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16.2%)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7.1%)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5.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7.9%)下拉影响进一步扩大,由上半年的下拉1.8个百分点扩大至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2.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分别增加27.0%、19.8%和18.2%。
服务业承压回暖。今年以来,全区服务业整体延续恢复态势,规模优势继续保持。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3.6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较上半年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度由上半年的49.5%提高至52.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8.2%)、住宿和餐饮业(7.0%)增加值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9%)和房地产业(-0.9%)增加值降幅收窄明显,分别较上半年收窄1.5和1.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速(5.2%)较上半年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1-8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8%,增幅较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10个门类行业中,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现代服务业、接触型服务业发展迅速,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73.0%、40.7%、18.0%和17.3%。
(二)需求端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健,前三季度,在创谷台州光电产业智能工厂项目、信质集团年产8万套高性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以及水晶光电年产7500万片(套)高端智能成像组件技改项目等重大项目拉动下,全区制造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居全市首位,高于市均9.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9.5%,高于去年同期水平0.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结构趋优向好。前三季度,全区民间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7%,高于市均4.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9.0%,高于市均12.1个百分点。新增项目持续发力,全区新增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项目和市级分摊项目)完成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3.8%,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趋缓。在暑期经济和以旧换新等系列促销费政策带动下,消费品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8月以来,当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环比实现转正(8月、9月当月环比增速分别达到46.1%和15.2%),但受同期基数抬高影响,累计增速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较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83亿元,增长4.5%,较上半年回落2.8个百分点。生活类消费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蔬菜类、肉禽蛋类和鞋帽类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5%、8.3%和13.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较上半年回升10.9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增长74.7%,增长贡献率高达197.5%。网络零售持续活跃,随着新业态快速发展,叠加网络购物促销力度加大,网上零售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延续今年以来的两位数增长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36.8%。
对外贸易边际改善。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95.6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1%,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87.70亿元,下降24.6%,较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7.98亿元,下降9.8%,收窄9.2个百分点。分出口企业类型看,外贸公司实现出口总额67.7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1.4%;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分别实现出口额33.29亿元和86.6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和13.1%。从规模以上工业出口情况来看,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1.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24.6%和33.5%,分别较上半年提高4.7和28.8个百分点。
(三)收入端看,两项收入全面放缓
财政收入小幅下滑。基于高基数效应仍存、减税政策产生翘尾减收以及主体税种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较上半年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收入14.59亿元,增长2.5%;企业所得税收入5.41亿元,下降9.7%;个人所得税收入2.23亿元,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较上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3.0%、14.6%、13.5%和7.9%。
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5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较上半年放缓0.8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12元,增长3.0%,较上半年放缓1.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65元,增长4.0%,较上半年放缓0.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7,比去年同期收窄0.02个百分点。
(四)要素端看,关联指标稳健增长
金融信贷总体稳健。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00.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8%。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1399.70亿元,增长9.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176.41亿元,下降11.8%;广义政府存款余额566.54亿元,增长3.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6.55亿元,增长56.0%。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979.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0%。从贷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1340.43亿元,增长1.3%,较6月末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经营贷款余额增长21.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638.96亿元,增长11.8%。
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前三季度,全区全社会用电量 56.3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分类型看,全行业用电量44.52亿千瓦时,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0.0%、8.0%和11.6%;工业用电量31.71亿千瓦时,增长8.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11.81亿千瓦时,增长14.7%;其中,城镇居民用电量5.18亿千瓦时,增长19.3%;农村居民用电量6.63亿千瓦时,增长11.4%。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重点行业经济效益表现欠佳。一是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高。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合计达到301.3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重达到36.8%,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比去年同期增长5.5%,纺织服装服饰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应收账款增速均超20%;产成品存货比去年同期增长7.2%,较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均超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48.9%,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企业“增收不增利”。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8%,但利润总额下降18.9%,较上半年跌幅进一步扩大4.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营收分别增长 73.0%、17.3%、13.0%和2.3%,但受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经营成本增加等原因影响,利润总额分别下降187.3%、78.0%、3.4%和12.5%。
(二)商贸潜力释放仍需努力。一是重点批发业企业经营困难。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产业下游需求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下,金属类批发业企业经营受到较大波及,采购量大幅下降甚至停滞。9月当月,全区限额以上金属类批发企业倒闭或处于停业状态的家数扩大到19家;金属类批发业当月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7.4%,降幅较8月进一步扩大5.4个百分点。二是区域消费竞争制约消费扩大。三季度以来,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提力加码”,促销潮在全国蔓延,汽车消费城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周边城市联动出台配套资金补贴、优惠打折等叠加政策,导致我区相当一部分汽车消费被虹吸分流。9月当月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7.8%,增幅较8月大幅放缓。此外,补贴政策对燃油车销量促进作用有限,短期内市场遇冷明显。前三季度,限额以上燃油车类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9.4%,其中9月当月降幅更是达到34.4%。三是居民收入增速滞后于消费支出。当前,居民对未来就业、收入的不确定性较高,消费信心仍处于弱区间,消费增长偏向被动支出。尽管如此,收入增长仍滞后于消费。前三季度,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低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6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持续降温,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持续处于负增长区间,分别下降25.9%、32.7%和69.7%。
(三)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有所减弱。从经济增长动力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呈现逐月回落趋势。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较1-8月、 1—7 月和上半年分别回落 1.9、4.4和5.1个百分点,由上半年高于市均2.1个百分点回落至低于市均0.9个百分点。一是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前三季度,全区工业性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3.3%,居全市末位,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由上半年的下降2.1%进一步跌至下降7.4%,与市均的差距也由上半年的5.8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至9.7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支撑乏力。我区房地产投资占固投比重长期处于高位,受房地产下行影响,今年住宅用地出让形势严峻,随着房地产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在建项目数量快速减少。同时,新增房地产项目动力不足。前三季度,全区房地产项目仅新增4个,比去年少6个;计划总投资仅75.5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8.9%;本年完成投资仅18.8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7%,直接拉低全区房地产投资增速19.4个百分点。
三、2024年四季度经济形势研预判
展望2024年四季度,在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开启、服务业恢复态势强劲背景下,全球经济正趋于成功实现“软着陆”。但当前增长动能不强的格局尚未得到改变,加之巴以冲突、俄乌冲突带来的更大外溢效应以及地缘政治竞争所带来的贸易限制增加,多个权威机构组织均预计全球经济发展维持相对低迷区间,但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纷纷上调对中国2024年GDP增长预测,其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瑞银全球研究、摩根大通均上调至4.8%,野村上调至4.7%,高盛上调至4.9%。从国内来看,在消费复苏和政策刺激带动下,经济筑底企稳态势和积极变化逐步显现,折射出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尤其是制造业面临的外需减弱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趋势,下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将更多由内需驱动,促消费、稳投资将成为政策主要发力点。
从我区实际来看,虽然存在部分积极向好的因素,但内生动力不足难以有效填补,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叠加高基数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与潜在风险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作为椒江经济“压舱石”工业经济,随着部分龙头企业去年三季度开始放量生产所带来的基数压力骤增,增速势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缓,支撑作用也将进一步减弱。其余几大主导行业年内增长均较乏力。其中,权重占比最大的医化行业在当前国内原料药产能逐步过剩,叠加欧美脱钩、印度药扩张、国内集采压价等多重因素制约下,难以走出“量价齐跌”的困境,年内负增长已成定局;缝制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外向型行业在当前地缘政治波动、贸易壁垒加剧等干扰因素增多影响下,能否持续平稳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短期难以改善,年内政策效果尤其是对房地产的提振作用有限,预计仍将延续下降态势。
综合上述来看,全年经济预计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四、下一步发展建议
总的来看,当前,全区需求不足的周期性问题在政策效应释放下有所改善,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问题在部分领域呈现积极变化。但现阶段外部环境趋向复杂,近两年累积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需加力破解,穿越新旧动能转换周期仍需久久为功。下一阶段,要落细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已经出台的存量政策,精准发力,以刺激有效需求为关键牵引生产回稳,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根本催生产业向新,同时加大稳主体、强信心、促创新的力度,进一步筑牢“稳”的基础,凝聚 “进”的力量,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多维度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一是强创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二是扩产能。鼓励信质电机、水晶光电、杰克等头部企业提能扩产、满产达产,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企业家座谈会等专项活动。分层分级服务跌幅较深头部企业,收集整理企业诉求,推进困难和问题解决,最大力度争取产能回暖。三是拓市场。组织企业赴中东欧、中亚、南非等新兴市场参展办展,引导企业拓市场抢订单。以眼镜产业从代加工内销向自营出口销售转变契机,组织区内企业参加香港国际眼镜展,开拓多元市场。四是优服务。加强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走访对接服务工作,切实做好惠企政策兑现,推进惠企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和鼓励工业上楼,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多举措激发市场消费新活力。健全促消费工作机制,坚持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政策和平台双轮驱动,进一步挖掘开拓新消费需求。一是释放更加积极的稳预期政策信号,稳定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拓宽居民增收渠道,让消费有可持续的收入支撑,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二是抢抓“以旧换新”政策窗口期,强化政策宣传,用好用足以旧换新专项资金,释放消费潜能,打好“财政补贴+金融工具+平台支持+企业让利”组合拳,进一步提振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大宗商品消费。加大“双十一”关键节点促销力度,通过发放定向消费券和举办特色消费节活动,直接刺激居民消费,提升市场活力。三是落实好房地产企业扶持政策,做好购房利好政策宣传和落实,积极释放房地产市场消费潜力,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降低去化周期。办好台州线上房展会暨置业团购季活动,通过线上展示、线下销售的形式,打造全市性的房地产团购平台,在市民与房企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桥梁,助力有购房需求的市民好选房、选好房。
(三)多领域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一是协同推进招商体制改革,加快出台“一产一策”,大力推行“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招商,构建“政策+平台+基金+创投”一体化招商体系。二是对照“3+3+N”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生物医药、光电、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精准招引一批好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存量企业二次招商,做好本地企业留驻工作,推动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推进增资扩产项目建设。三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要素链条保障,强化组织调度,及时跟进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设备更新。抢抓“两新”“两重”机遇,利用各类 行业商会、协会进行政策宣传,扩大政策知晓度。摸排企业设备更新需求,用好制造业再贷款、制造业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加快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和重点领域用能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