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清廉故事 |《酌贪泉》 |
发布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 来源:椒江区纪委区监委 |
《酌贪泉》 魏晋·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清廉故事】 吴隐之(?—414),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今山东鄄城)人。曾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是史上著名的廉吏。 吴隐之虽从小家境贫寒,但志存高远。他饱览诗书,以儒雅显于世。吴隐之做官以后,依然洁身自好,乐善好施,他把大部分俸禄和赏赐都赠给贫困的亲戚,自己反而过得清贫拮据,即使每天喝粥,也不受外来之财。 当时广州的历任刺史多贪赃枉法,贪污成风。晋安帝时,为了革除岭南弊政,朝廷决定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赴任途中路过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石门,看到一股清澄明澈的泉水,这泉水竟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饮了此泉水,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吴隐之听了哈哈一笑:“人的贪与不贪,不在于喝不喝这泉水,而在其人的心性品德。”于是,他在清泉边盛起泉水饮用,并即兴作下此诗。《酌贪泉》这首诗朴素真挚、直抒胸臆,表达了吴隐之对清廉节操的追求。诗的后二句,也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吴隐之不仅说到,而且做到,在广州任上数年清廉奉公,节俭勤苦。他平日里的饭菜只有蔬菜和干鱼,所有的帷帐器服都交给外库管理,自己从不截留半点公款,不用一件公物。他在任期间严格整顿规章制度,率先垂范,广州的风气大为改观,他在任满离开广州时亦是囊空如洗、两袖清风。回到京城后,他和家人住在只有数亩地的小宅院,有人赠与他车牛、要为他修造住宅,吴隐之都婉言谢绝了。皇帝诏书嘉奖他“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吴隐之一生清廉,名垂青史,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