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413X7/2024-158396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成文日期: 2024-10-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7号建议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4- 10- 25 10: 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37

建议案答复的函

 

陈立平、王海强、颜春才、陈宰秀等四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椒江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  不失时机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第137号)收悉。结合830日区领导在本议案面商会上的讲话要求,经研究,现就你们提出的有关建议综合答复如下: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我省结合机构改革,新组建成立了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市里也相应成立了市海洋经济发展局,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区委十届一次党代会提出“拥江向海、全域蝶变”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

你们在建议案中,全面分析了椒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椒江目前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海洋资源尚未充分挖掘利用,海洋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紧密,海洋经济发展综合协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海洋科研与人才缺乏,等等。在此基础上,你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 ,不失时机发展海洋经济的六条中肯建议和措施,包括“开展海洋资源的挖掘普查和规划利用,逐步推进海洋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探索构建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多渠道招引海洋经济人才,营造一流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等,我们全部认可,并将在今后工作中,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

一、椒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椒江拥有1418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和丰富的渔、港、景、能、涂等海洋资源,海岸线长7.844公里,江、海、陆、岛等各类经济元素一应俱全。“十二五”以来,椒江全面贯彻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强省发展战略,坚持海、江、陆、岛联动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平台,稳步提升或转型发展海洋渔业、船舶修造、海洋交通运输、临港电力、海洋旅游、海洋批发零售等海洋经济产业,全力推进“两个大陈”建设,海洋经济平稳发展。综合以往若干年份对椒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监测,预计2023年,椒江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2023年传统金属船舶及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73亿元,增长1%。全区海水产品总产量77053吨,分别为:海洋捕捞产量57317吨,海水养殖产量19736吨。全区实现渔业产值16.58亿元,增长4.3%。在浙江大陈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政策助力下,椒江获评“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称号,大陈黄鱼养殖基地2023年实现大黄鱼产值9245吨,占全区海水养殖产量比例达到46.84%,产值超10亿元,“大陈黄鱼”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滨海旅游业恢复性增长,20231-3季度(全年数据未出),全区实现旅游人次236.9万,实现旅游总收入43.55亿元。其中,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岛景观,带动大陈岛成为新兴的海洋旅游度假胜地,2023年大陈岛旅游人次达到18.73万,再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长17.32%。以大陈岛航运集聚区为重点打造形成的台州航运中心(按全区统计),共集聚航运企业36家,拥有船舶121艘,总运力216.65万载重吨,运力占全市的40%,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落户于大陈岛航运集聚区的航运企业19家(其中2家为船舶管理公司),拥有船舶42艘,总运力137.39万载重吨,占全区总运力63.4%,比重持续上升。

二、下阶段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方向

借助全国上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下阶段,椒江将充分利用全区充足的海域、海岛资源优势,全面落实“拥江向海、全域蝶变”重大战略,坚持持之以恒,抓好传统海洋产业补短板,不失时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一)进一步加快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提升

200212月以来,椒江以推进大陈岛渔民转产转业为重点,大力扶持发展海水养殖业。2021年下半年开始,针对近海养殖空间逐步饱和的现状,又开始推广实施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养殖空间更大的深远海养殖,加快推动大陈黄鱼养殖区从传统大陈岛周边地区向深远海区域发展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大陈黄鱼产业,擦亮“大陈黄鱼”金名片。今年上半年,椒江在大陈岛猪腰屿北侧再次推出四宗共445亩海域,面向全社会成功挂牌出让,扩大大陈黄鱼养殖规模。下阶段,结合“十五五”规划,我区将依托台州兴旺水产省级冷链物流园区,引导鼓励其扩大海产品加工配送规模,在“十五五”期间争取年加工配送能力达到15万吨。依托东海食品研究院及合作的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研究利用海洋低值鱼类资源开发海洋保健食品,研究开展大黄鱼等优质海产品深加工。通过一系列延长海产品产业链举措的落实,带动传统海洋养殖和捕捞业转型提升。

(二)进一步加快海洋经济招引和转型发展

椒江客观面对海门港港区功能正加速从传统的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调整、港口腹地进深严重不足、海门港区生态环境要求大幅度提高的实际,结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和《台州市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在推进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努力招引落地一批以海洋生物医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海洋经济项目和重大临港产业项目,实现椒江海洋制造业从传统以船舶修造为主的单一产业向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比如:2022年以来引进的浙江台州养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1亿支口服美容营养食品胶原蛋白肽项目厂房基本建成,台州博之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年产48000千克原液及4300万支制剂项目、台州聚金物流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对于椒江具有传统优势的船舶修造业,由于海门港环境整治需要,产业规模持续缩小,目前尚保留经营的只有4家。区里努力引导经整治保留下来的船舶修造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化学品船、集装箱船、公务船、趸船、休闲游船、游艇等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船舶。鼓励造船企业瞄准沿海地区养殖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与养殖企业对接,努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通过船舶修造业的转型发展,带动引进发展船舶研发设计产业。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争取将椒江部分可开发海域列入全省海上风电开发范围,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现有海岛风电产业技术改造。适时开展海洋波浪能、海上风能等综合利用研究。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

认真落实航运业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全区航运业发展,重点推进大陈岛航运集聚区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金融企业,助推“航运+金融”融合发展模式,为航运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地处主城区和海岛旅游资源丰富的多重优势,加快在椒江一江两岸地带建设游艇基地,在一江山岛、大陈岛建设临时靠泊点,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游艇服务业。积极创建大陈岛海洋产业倍增平台,加快发展包括商务旅游在内的滨海旅游业。建设大陈岛海洋文旅项目(包括梅花湾时尚休闲港湾与丁勾头时尚休闲港湾开发、蓝眼泪俱乐部建设项目)。以争取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导向,持续推进大陈岛陆岛交通、客运码头、环岛公路、绿色电力、供水、通讯和城镇环境综合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丰富海洋旅游新业态,打造海岛高端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积极申报国家级台州中部渔港经济区,依托大陈黄鱼优势产业,推进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国资平台作用,加快推动渔都小镇等海洋经济大项目建设,支持发展鲜活水产品交易、海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综合食品交易市场,拉长海洋经济产业链,加速提升海洋经济规模。

(四)进一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鼓励涉海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海洋经济技术难题、产品创新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研究,促进优质海洋产业项目孵化落地椒江。政府层面将继续通过政策支持和引进设立海洋经济共享科研平台,支持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相关院校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海洋人才培养机制,为涉海企业人才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咨询、培养、培训基地。积极争取举办海洋经济领域相关的技术研讨会、发展论坛等活动,促进本地企业加强与区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我们将通过合适渠道,向人事部门建议在大陈海岛镇、区级涉海管理部门等行政事业人员招考中,适当增加涉海领域专业招考,提升海洋经济管理服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三、关于建议案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海洋资源挖掘普查和规划利用。近八年来,根据各级海洋部门工作部署,椒江区先后开展了全区海洋经济普查、海岛岸线调查、沿海滩涂资源调查、无居民海岛调查和海域使用状况调查等各类涉海调查,为海洋事业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目前正在开展大陈岛养殖区域选划并开展整体论证,初步规划250公顷以上养殖海域,将在未来三年陆续开展养殖结构优化调整或新推出拍卖,推动大陈岛海水养殖业特别是大陈黄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渔都小镇建设。渔都小镇是椒江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海洋经济项目,也是正在申报中的国家级台州中部渔港经济区重要支撑项目。项目业主单位城发集团在前期考察舟山、温州等省内重要渔港基地发展模式基础上,结合“一江两岸”整体开发规划,近期对渔都小镇的功能、产业定位进行了规划方案再提升。72日,渔都小镇概念方案获市规划委会员通过,最新确定的渔都小镇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72亩,总投资22.8亿元,拟建设水产品交易区、冷藏物流区、精加工区、休闲体验区和综合保障区,按照最新工作要求,渔都小镇以水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产业的B地块工程将于9月上中旬正式开工建设。对于区领导和各位代表提出的渔都小镇规划缺少配套码头规划的问题,我局将在后期工作中会同其他部门积极推动落实。

(三)关于启用大陈休闲渔船问题。休闲渔船是促进渔旅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大陈镇17艘休闲渔船建成以来,一直搁置未运营,无法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以来,主管部门在全区针对休闲渔船运营公司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定点码头基建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改,大陈镇及相关运营主体也在积极整改中。目前,休闲渔船经营码头初步选址为已经改造的浪通门渔用码头,大陈镇聘请了专业机构对码头进行安全评估并于今年6月初通过安全评估。休闲渔船的安全检查及运营主体的内部整改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休闲渔船经营单位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争取国庆节前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并启动运营。

(四)关于打造大陈黄鱼“金名片”。多年来,椒江区突出培育大陈黄鱼品牌和大黄鱼全产业链,获得“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称号。“大陈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注册,“大陈黄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国家筹建名单。制订大陈黄鱼标准化养殖规范,出台全省首个海洋鱼类地理标志市级地方标准,发布《大陈黄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在大陈海域引导发展深远海养殖,建成养殖水体15万多立方米的大型桁架式养殖平台和深远海重力式深水网箱,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出“大陈黄鱼-小金鳞”形象IP,持续举办“丰收节”“黄鱼宴”等活动,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价值。组织养殖企业参加中国渔博会、省农博会,获大黄鱼产品金奖、绿色高质量发展奖和多次渔(农)博会金奖。引导大陈黄鱼行业管理协会组织9家会员企业联合出资,在城区设立大陈黄鱼品牌店,并拟在未来三年内,在区外复制推广设立8家有影响力的大陈黄鱼体验馆,进一步提升大陈黄鱼的品牌效应。

下阶段,区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大陈黄鱼养殖的支持力度,拟新出台《椒江区大陈黄鱼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进一步突出加大对大陈黄鱼深远海养殖、育苗和品种选优、规模化养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建设大陈黄鱼溯源认证监管平台,实现大陈黄鱼标准化牧养规范融合技术和管理模式,构建闭环可追溯的大陈黄鱼溯源体系、品控体系和认证体系。探索国资参与做大做强大陈黄鱼产业,拟由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投资8800多万元,开展大黄鱼深远海养殖,打造行业发展标杆,建设海洋生态渔仓。

(五)关于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椒江区于201111月建立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自海经办成立以来,累计为全区海洋经济发展争取到41157万元省、市两级扶持资金,支持范围涉及沿海交通、港航基础设施、陆岛交通、岛上基础设施、海岛旅游景区、海洋旅游服务、海洋文化体育、海岛生态保护、海水养殖和航运服务等领域;其中33556万元重点投向包括一江山岛在内的浙江大陈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范围,占比达81.53%

20226月,基于统筹整合管控和高效利用全市港口、岸线等海洋资源,加快推进全市海洋和港口经济一体化、协同化发展需要,市里整合设立台州市海洋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椒江工投集团参股该公司,代表椒江区参与全市海洋投资发展业务。此后,区委区政府又决策,以大陈岛开发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设立浙江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发挥国资平台作用,加强全区海洋海岛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唯一遗憾的是在今年机构改革中,椒江原有涉海机构设置和涉海职责无变化,总体实行以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多线直接管理的体制。与此相对应,全市涉海的六个县市区中,临海、温岭、玉环三个设有独立的海洋经济发展局的三个市,海洋经济统计开展独立核算试点,椒江区作为台州市本级的组成部分,未实行独立核算。区政府将正视前期对海洋经济发展总体重视不够的状况,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海洋经济管理的综合和协调,推动全区海洋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感谢你们对椒江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人:李斗明

联系电话:88830262          邮编:318000

 

 

 

台州市椒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