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9点半,在椒江葭沚街道星洲安置房,今年69岁的重病老人许普德兴奋地开着电动轮椅,在家门前来回、转弯,非常顺畅、丝滑。他说:“有了政府送的这个电动轮椅太方便了,我终于可以自己出门转转了。”
近年来,椒江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为契机,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第三方提供上门服务,探索建设虚拟养老院,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星级”养老服务。
“上门+精准”服务
“星级”养老服务送到家
“有了电动轮椅我就可以出门了,心情都舒畅很多。”许普德因肺部问题已经靠呼吸机呼吸了十多年,摘掉呼吸机只能自主呼吸10来分钟,一直以来,他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需妻子陪伴并推着轮椅。前段时间因妻子动了手术,无力再推手动轮椅,他也就再没出过门。
近日,上门提供养老服务的浙江懿家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向葭沚街道反馈,并为许普德申请了一台电动轮椅。就这样,在重阳节前夕,许普德的电动轮椅愿望“变现”,现在他可以每天出门转转了。
在许普德的卧室,随处可见适老化改造的痕迹。床头有一键紧急呼叫器;出门有“银龄守护卡”,有事按一下紧急呼叫按钮就能联系到亲属及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房顶有监控;洗手间有扶手等辅助器具。同时,每个月养老服务机构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提供理发、保洁、擦身体等服务,不方便去医院拿药还提供上门送药服务。许普德说:“以前我从床上走到门那里,胸口就感觉要爆炸似的,现在我都能出门转转了,身体比去年好了很多,这些多亏了家人和政府的关怀。”
“我们建设虚拟养老院的初衷就是让那些低保低边、高龄独居、重病残疾的老年人,不用去养老院,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星级’养老服务。”葭沚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珍琳说。
自去年起,葭沚街道按照“急需先建、实用为主、逐步完善”的原则,开始探索虚拟养老院建设。经过前期排摸,分三批建,其中第一批28户,主要覆盖低保低边老人,于去年11月建成;第二批22户,主要针对高龄、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人,于今年2月建成;第三批60户,主要针对重病、残疾、高龄独居、孤寡空巢老人等,预计月底能建成。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线上“下单” 政府补贴
在椒江,像葭沚街道那样探索建设虚拟养老院的并不是个例,而是在全区全面展开。
“近年来,我区一直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第三方提供上门服务,满足老人的各种生活需求。目前已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服务41项,在‘长情爱心卡’平台就可以‘下单’,还可以享受政府的各项养老补贴。”椒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位于葭沚街道的椒江区养老康复辅助器具租售中心,有市民正在为家里的老人挑选扶手等辅助器具。该中心采用“以租代购”和销售一体的灵活方式,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辅具选择。“这里的辅助器具还是很全的,有助行、助浴类,有生活电器类,有安全监控类和适老化改造类,大家在线上就可以点单购买或租赁。”椒江养老服务商之一的浙江懿家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主管林津竹介绍,“目前安全监控及适老化改造的比较多。”
下阶段,椒江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居家养老运营模式,坚持“需求融合、智能整合、医养结合、服务聚合”四合发展路径,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