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垦荒队长王宗楣和档案馆里的“垦荒孤品”

发布日期:2024-10-12 10: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椒江区人民政府

  王宗楣近照


  中间带红花的为王宗楣



一物一故事,垦荒正青春①

人物:王宗楣

物品:“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旗帜

在椒江区档案馆的特藏馆里,珍藏着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金色大字,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光辉夺目。这是1956年1月,团中央赠送给大陈岛青年垦荒者的一面旗帜。2016年,垦荒队第二任队长王宗楣向档案馆捐赠了这份垦荒“孤品”,这是大陈岛垦荒历史最真实的见证,也是王宗楣垦荒记忆的开始。

王宗楣:在组建青年志愿垦荒队之前,温州就发出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动员广大青年报名参加,把青春献给大陈岛。那时候我23岁,是温州团市委青工部部长,作为共产党员,我主动带头报名,被组织任命为大陈岛垦荒队副队长。

1956年1月31日,首批227名温台青年志愿者扛着这面旗帜,慷慨激昂地奔向大陈岛。可上岛后的满目疮痍,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辛,给了青年垦荒队员一个“下马威”。怎么办?这是摆在副队长王宗楣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王宗楣:从椒江坐船要5个多小时才能到大陈岛,那天风浪很大很冷,很多队员都晕船。到岛上后,大家一看大陈岛这么衰败的景象,加之马上要过年了,很多队员都表现出了想家之情。如何振奋大家的士气,在1956年2月2日,我就和队长卢育生一起,带大家在下大陈的最高峰宣誓:“我是一名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志愿来到祖国的大陈岛,面对着祖国的海洋,背靠着祖国的山河,脚踏着海防前哨,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坚持到底,决不退缩,与英雄的边防军一起,用辛勤的劳动,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

王宗楣:我们分成了2个中队,10个小队,第一个任务就是恢复生产。我们在荒废的土地上种土豆、番薯等农作物。大陈岛上青草很多,我们就发展畜牧业,养兔场、养羊场、养猪场建得有模有样。

1957年5月,垦荒队长卢育生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大陈岛,王宗楣接下了手中的旗帜,承担起队长的职责。他积极创新,发展生产,组建渔业队,还带领队员去大连学习养殖海带。

王宗楣:1958年,国家水产部提倡海带南徙。当时我就想试一试,镇委领导也很支持我的想法,7月份我就带了4个人(李京州、邵福生、章碎金、黄松寿)去到大连学习海带养殖技术。参加海带苗培训,把海带苗培养起来后,乘坐四千吨的大轮船从大连启运,在海上走了三天两夜,把海带苗带回到大陈岛。

王宗楣:1958年,我们还花了3万元造了一对机帆船。这是我们用捕鱼挣的钱和大家捐出的钱建造的,约三十吨,六十匹马力,这是我们大陈岛上的第一对机帆船,这个船还是我给它取的名字,叫“勇敢号”。

68年过去了,王宗楣的两鬓虽已斑白,但他仍是垦荒队员心中的好朋友、好队长。1956年上岛,1973年离岛,18年,他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大陈岛。

王宗楣:人生无悔爱大陈,家国情怀献青春。我从1973年40岁离开大陈岛以后,每年都要回大陈岛这个家看看。希望新一代的垦荒者,能够像老一代的垦荒者那样,敢于担当、不怕艰难、甘于奉献,要继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