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驱动新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基层党组织应紧扣“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核心理念,讲好“人才故事”,让更多“新力量”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各显神通”,推动乡村振兴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深耕“乡村沃土”,以赤诚“英雄帖”号召老农人。本土农民熟悉乡土的一草一木,对乡村饱含深情,具备成为新时代“乡村能人”的天然优势。基层党组织要充当“引路人”,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探寻本土农民从传统“耕种者”向现代“新农人”转变的有效途径。努力从庞大的本土农民群体中,发掘和培育出一批精通农业技术、眷恋乡土、乐于奉献的“行家里手”和“乡土专家”,并通过优惠政策助力本土农民抢抓时代机遇,借助“农民夜校”“技能课堂”等专业培训帮助他们实现技术上的“更新换代”,理念上的“华丽转身”,加速先进农业知识和科学管理理念的“本土化”进程,真正构建起土地增效、农民转型、农业升级的现代化农业新格局。
定制“成长食谱”,以匠心“培养餐”滋养新农人。人才不仅要引进,更要持续培育,时代发展的速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加快培育一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是当前的迫切需求。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支持企业、高校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建实践实训、耕读教育基地,实现高校教学、创业型“新农人”培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间的无缝对接。分层分类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等职业技能培训,壮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师资队伍规模,采用“理论培训+田间实操”、“实地调查+现场指导”等教学模式传授农业技术、解决农业难题,让农业知识教学更加实用适用、入心入脑。
搭建“梦想舞台”,以诚意“展示窗”点亮乡村梦。“英雄有用武之地,人才方显其能。”乡村振兴,既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为此,需搭建多元化、开放性的展示舞台,让每一位乡村追梦人都能绽放光芒。农业技能大赛、乡村创业项目大赛、乡村治理创新论坛……这些丰富多彩的展示载体,不仅是对人才能力的检验,也让他们的才华与梦想能够在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提升和推广。要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通过荣誉表彰、项目支持、资金奖励等措施,鼓励人才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优秀人才获得应有的回报与尊重,实现物质与精神上双丰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循环,使得乡村成为人才竞相涌入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