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成龙
人大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共收到建议125件。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观点鲜明、符合实际、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 生物医药研贸经济发展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海门代表团戴正祥代表提出《关于支持生物医药研贸经济发展的建议》。
建议内容:
生物医药产业一直是椒江支柱优势产业,随着椒江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我区医药产业规划的限制,椒江在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应有更加进一步的思考,椒江医药产业发展要根据自身优势,走研发+贸易型发展之路,因此建议尽快明确行业定位、分类;加快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尽早出台支持研贸企业发展政策。
办理情况:
为支持企业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我区不断加大研发费用补助力度,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奖励资金补贴惠及40家企业,市区合计资金补贴3831.21万元,同比增长211.57%。其中医药研发企业5家,共计补贴984.05万元,超总补贴金额的1/4。鼓励生物研贸企业积极申报各级科技研发机构,2022年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入选浙江省外资研发中心,获得省级奖励资金500万元,市区配套奖励100万元。发挥台州现代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绿色药都”小镇等平台的集聚效应,靶向招引优质项目,承接重点区域优势产业转移。依托椒江科创谷作为台州湾科创走廊首建地的优势,我区坚持研发机构、人才团队和产业项目同步引进,椒江医化园区前期已引入邓子新院士团队和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团队;2023年4月,椒江区人民政府和台州学院合作的台州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已选址绿色药都小镇。
关键词 优化营商环境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葭沚代表团方年锁代表提出《关于强化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建议内容:
营商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概念,涵盖政务服务、市场环境、城市建设、产业生态以及创新氛围等方方面面,不仅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单点突破,更需要上下同心推动综合提升,目前椒江的营商环境还存在缺乏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创业创新的引导和培训不足、惠企政策落地存在障碍等问题,建议招大引强与培大育强并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调整优化创业创新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保护产权,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助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构。
办理情况:
在创新创业方面,2023年,我区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4家。共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2023年共兑付科技专项资金6816.5万元,其中区级科技专项资金4878.6万元,惠级企业290家次。持续开展“一线送服务 政企同心圆”活动,累计为泰田集团、怡和卫浴、海正药业等30个企业(园区)提供惠企政策咨询解答、网办掌办指导和上门办理服务。加强区镇两级服务中心窗口2.0应用,并向村(社区)、企业服务中心和政银网点延伸,目前线下“一网通办”收件率达99.36%。
关键词 保障合法权益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洪家代表团代表祝美丽提出《关于人民法院强化执行措施,增强执行力度,进一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建议》。
建议内容:
胜诉判决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一直是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一个顽疾,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无疑将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推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议适当增加法院整体及执行部门的人员编制,减轻工作强度,提高执行案件处理质量;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联网进度;采取综合手段遏制转移财产行为;积极制裁各类逃避、抗拒执行的行为。
办理情况:
近年来,椒江区人民法院在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联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通过拓展执行“一件事”改革,已将7家银行纳入“智慧执行”系统,实现线上发起查控措施。2022年,区法院被台州中院指定为“停车智能协助”新机制试点单位,在全市范围率先运用信息化线上联动机制实时查控机动车,推动机动车协查机制从单一的“人力依赖”转变为“数据支持”。《劳动争议护企保民执行“一件事”》《全域“限、罚”失信被执行人入住高档酒店》两个数字化改革项目入选中院变革项目。通过采取各类强制措施,提高执行威慑力,2023年全年,开展集中行动9次,实际拘留被执行人173人,罚款到位93.1万元;拍卖处置各类资产427件,其中不动产168处、车辆253辆、设备4件、股权2件,全年执行到位13.7亿元,到位金额居全市第一。不断强化失信曝光力度,联合移动运营商,在失信语音彩铃的基础上,推出失信视频彩铃。目前已对77人采取该措施,促使16人达成和解或履行。2023年,共对5199名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共对4265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关键词 提升园区服务功能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前所代表团的金灵慧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随着大项目的陆续落户,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入驻小微企业创业园22家、江北眼镜科创园17家等近50家企业,年产值近35亿,形成了巨大的动能增量。但是,园区公共服务功能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议优化规划,科学统筹布局;创新机制,建设人才公寓;整合资源,提升园区服务。
办理情况:
从园区空间基础出发,台州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一核、两心、两翼、三轴、三带”为总体空间布局,划分“智能制造、产业邻里、数字产业孵化、数字产业创新核、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科技会展休闲中心”六大功能区块,构建完整的产业服务配套体系。加强住房保障,已在百姓家园和东港人才公寓推出两期人才公寓共394套房源;同时对东港人才公寓进行“拎包入住”改造提升,共提供了184套房源,已分配67套;目前台州国际人才公寓面向椒江区高层次人才开放,可供出售、出租公寓共1064套。完善园区路网建设,现园区一期已形成了“三横三纵”路网体系,新建纬二路、经三路、纬一路3条主干道。优化公共交通路线,目前138、115A、511途经疏港大道北沿线,K512途经椒北快速路,131途经沿江路。
关键词 村集体经济
区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下陈·大陈·部队代表团颜春才代表提出《关于破解村集体经济和渔民增收难问题的建议》。
建议内容:
目前大陈岛已经实现了“小康的大陈”,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大陈”?建议扶持引领“强村公司”发展,不断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编制完善村庄安置规划,改善渔民居住条件;尽快实现大陈传统失海渔民社保参保全覆盖;加强岛礁渔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支持延伸渔业产业链;发展渔旅融合项目。
办理情况:
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目前台州市大陈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三个行政村共同出资成立大陈岛惠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大陈寰岛酒店、上下大陈集体民宿等村集体闲置资产,推动村集体增收。17艘休闲渔船已经通过招标确定了运营方,目前,运营方已完成办公室装修及员工招募。下大陈五虎山天后宫东侧山坡上建设下大陈安居房,总用地面积为4407平方米,共计7栋,64套,目前7栋楼主体已完成,正在进行楼内墙腻子、粉刷阶段。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在景区管理运营、岛上绿化养护等环节优先招用岛上居民,目前已解决50余名岛民就业问题。积极推进渔旅融合,重点将鸡笼头区块打造集养殖、观光、垂钓和摄影为一体的特色打卡点,大陈岛已入选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开发大陈黄鱼养殖基地观览、海上垂钓等休闲渔业项目,同时引进有科学养殖理念的贻贝养殖企业,帮扶培训一批在岛渔民从事养殖和管理,为再就业提供便利。
政协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全体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心服务大局,真切关注民生,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履行职能,提交提案189件,经审查,并案立案154件。提案所提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31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16件,落实率95.45%。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工作委员会提出《关于创新都市经济招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建议内容: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椒江作为台州市政府驻地,按照市委提出的“三高三新“,奋力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但还存在传统产业转型不够到位问题,在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品牌提升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建议创新“招留并重、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三大招商模式;统筹全局,打破三大招商“壁垒”;优化创业环境,统筹招商与引才工作。
办理情况:
台州设计小镇以设计引领助推我区制造业产品升级,新注册企业15家以上,引进高端人才设立名师工作室4个,引进落户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设立的区域总部3个;省级1个;大师工作室1个。出台《椒江区工业设计小镇产业招引政策》,至今已招引飞鱼、博乐、智加等工业设计项目9个。在楼宇经济方面,目前,全区共有59幢楼宇,总商业面积为265.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约4000家。目前,我区已组建子基金8个(含纾困基金一个),总规模68亿元,基金投向覆盖医药大健康、前沿科技、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等领域,以基金招商助力产业升级。强化人才经费统筹协调,2023年兑现高校毕业生安家补贴、房票补助等各类人才政策3865.9666万元,居全市前列。组建全市首个人才服务联盟,实现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109个人才服务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进一步拓展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建设台州人才城,打造5.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12万平方米人才平台集群,有效承接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实用人才、大学生创业创新。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民革椒江区委员会提出《关于发展都市农业,让青年发展型城市更美好的提案》。
建议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已日趋成熟。但同时存在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经营缺少都市农业特色和整体规划、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力量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全面夯实发展都市农业基础、立足城市需求开发都市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拉长产业链条。
办理情况:
强化农作制度创新,积极推广应用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大力推广西兰花-早稻、大棚甜瓜-晚稻等新型粮经轮作模式,实现稳粮增效。“台九鲜”品牌授权主体达10家,2023年荣获省农博会金奖农产品3个。“九子山”牌葡萄柚获2022年浙江省精品杂柑,“新佳”牌红美人以高分拿下“台九鲜”杯2022年台州市“红美人”柑橘擂台赛冠军。台农瓜业的“俏南国”牌西瓜获2023浙江精品西瓜金奖。将都市农业旅游纳入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累计创建星级农家乐43家,推送“寻迹大陈岛 传续垦荒情”“花海河湖寻趣之旅”两条旅游线路入选2022年“浙里田园”百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大陈黄鱼美食节”“姜王大赛”等特色农事节庆活动,营造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氛围。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已累计培育各类示范性新型经营主体71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椒江区委员会提出《关于因势利导推进椒江人口集聚 借势发力建设台州城市强劲极核的建议》。
建议内容:
随着台州着力建设“1123交通圈”,构建“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进展,位于主城区的椒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避免出现“单向流出”及“只见火车过,不见人下来”的尴尬局面,建议做好“加”的文章,促进“城市赋能提升”;做好“引”的文章,促进“产业赋智提升”;做好“联”的文章,促进“文教赋魂提升”。
办理情况:
传统产业数改提能,实施海正药业智能工厂提升等数改项目,实现全区30余家缝制设备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经济深化发展,“浙里光谷”建设全速推进,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和光电产业加速器二期项目落地,成功导入格灿光电等3个项目。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外资、人才项目,2023年1至9月,共新引进项目18个,立项总投资95.6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0个、服务业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2764万美元。打造5.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12万平方米人才平台集群;推动椒江(上海)国际创新港、椒江科创谷汇智园、台州创谷基金港等建成投用。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4家。推动各类节庆促销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超600万元。建成全市首家文化驿站,串联全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设施以及艺术类培训机构,累计举办活动116余场。在深化人才激励措施方面,2023年兑现技能人才各类补贴,其中高级人才配套奖励210万元,浙江工匠补贴30万元,浙江青年工匠补贴62万元,5家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补贴15万元,企业实用紧缺人才津贴9.525万元,企业育才奖和个人奋斗奖463.5万元,技能创富型企业工匠培育奖30.8万元。
关键词 大陈岛交通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港澳台侨委员会提出《关于破解大陈岛交通瓶颈,助力“两个大陈”建设的建议》。
建议内容:
近年来,大陈岛强基础建设,保民生稳定,促产业发展,荣获了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镇、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19个国家级荣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上岛,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为海岛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但大陈岛的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大陈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此,建议实现陆岛交通公交化运营,加快建设新台州海上客运中心,尽快启动上下大陈连岛工程项目,努力构建岛上交通亮丽风景线。
办理情况:
目前,“椒江—大陈”航线陆岛客运航线现有高速客轮4艘、普通客轮3艘,每日可发上岛航班10班次,可实现每日3000人上岛,船票也已开通线上线下购买。“椒江—大陈”航线现有码头5座,分别为台州海上客运中心码头、上大陈交通码头、下大陈交通码头、下大陈车客渡码头、一江山岛交通码头。目前,大陈镇正在新建用于上下大陈岛岛际交通的新能源客船(90-100客位,8级风以内航线),运力已完成报备,2024年旅游旺季前可投入使用。设置上下大陈包车线路各1条,并综合考虑居民、驻岛官兵的出行需求开通民生专线,上大陈每天3个班次、下大陈6个班次,旺季期间根据交通船航班适当增加班次。
关键词 房票安置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江剑委员提出《关于优化房票安置工作的建议》。
建议内容:
房票安置指的是征收人比照货币安置、产权调换的政策,将计划安置的房屋转化为货币,以房票形式出具给被征收人,由被征收人自行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房的一种房屋安置方式。为了进一步让房票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建议纳入二手存量房,扩大安置房源;延长房票使用期限;制定相对灵活的房票基础金政策;细化安置房房屋附属政策;完善安置政策;力推全市房票安置一票通。
办理情况:
目前,我区已出台《台州市椒江区“房票”安置实施办法(试行)》,办法中规定“房票”价值包括被征收房屋基础补偿金、货币补偿额外奖励和“房票”补贴。积极组建房源库,天悦外滩、悦都天华等楼盘,房源分布于葭沚、海门、洪家等街道,满足被征迁群众多样化的安置需求,同时将“房票”使用期限从一年延长到三年。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发布相关新闻稿件、录制方言版本宣传顺口溜、开展集中签约专题拍摄采访的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同时,研发房屋征收自助测算系统并投入使用,便于征迁户直观了解房票补偿价值。制作发放椒江区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宣传手册,组织政策专题培训,增进对房票安置政策的了解,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氛围宣传,协助征迁指挥部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和解释工作,在生活群聊、社交平台及日常中加大房票安置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签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