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今日椒江 >>椒江动态

如何厚植现代都市产业?代表们这样说

发布日期:2024-01-10 11:0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今日椒江

海门代表团 本报记者 水 水 摄

白云代表团 本报记者 水 水 摄

葭沚代表团 本报记者 孙嘉翊 摄

洪家代表团 本报记者 杨成龙 摄

下陈代表团 本报记者 白 露 摄

前所·大陈代表团 本报记者 赵 阳 摄

章安代表团 本报记者 张 琪 摄

区直第一代表团 本报记者 陈笑笑 摄

区直第二代表团 本报记者 白 露 摄

区直第三代表团 本报记者 水 水 摄

区直第四代表团 本报记者 葛嘉仪 摄







□本报记者 水水 白露 葛嘉仪 摄


1月9日下午,区十届三次党代会各代表团分组审议党代会报告等。代表们一致认为,区党代会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鼓舞人心,部署工作导向鲜明、重点突出,是一份站位高远、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科学务实的好报告。尤其是报告提出全面厚植都市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为党代表们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结合自身岗位和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出谋划策。

激活商圈聚旺人气

人口集聚是现代都市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如何借助产业引领、商贸拉动、文旅提升等因素聚人气、旺商气,带动城市价值整体跃升?

葭沚代表团的陶晶晶把目光放在了如何激活商圈消费活力上。作为社区工作者,她见证了近年来葭沚社区商贸逐渐兴盛的过程,也看到了文化品牌的力量。她建议,盘活周边闲置公共场地,无偿引进政府民生的品牌项目或特色活动,通过“商圈+文化”的形式经常性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特色文化活动,比如非遗文创展、咖啡文化节等,吸引人流量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进一步繁荣商圈经济,带动都市产业发展。

“刚刚过去的跨年晚会将台州的美食推介了一把,我们也可以借这股‘东风’多渠道宣传展现椒江的城市形象。”白云代表团的卞宏燕建议,发挥政府、企业等影响力,进一步打造本地“美食名片”,推介给更多群众;将跨年晚会的选景主场地作为“背景照”,将耀达商业街区作为“传话筒”,加大宣传白云营商环境,全力推广“椒江形象照”。多点位着力支持“产业发展”,面对服务业“外旺内卷”局面,发挥多年从业经验、行业团队凝聚力和生产力,吸引主题餐厅、住宿酒店和团餐服务等服务业态进驻老城商圈。

“报告中提到要提速过江隧道建设,加上前所数字经济产业园政策处理有序推进,共富共享中心落地、太平山因地制宜开发,这些项目推进对壮大集体经济、聚旺椒北人气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前所·大陈代表团的葛冠丹对椒北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她建议椒北提升商贸、餐饮、休闲环境等相关配套产业和设施,让更多青年人能来椒北、留在椒北。

数字化凸显城市现代感

现代城市品质提升离不开数字化发展,许多代表不约而同就数字化提升提出了建议。

区直第四代表团的周桂华认为“数字门牌”将成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在国家实施“数据要素X”战略行动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提议,应当更关注“数字门牌”的资源精细化,通过链接可感受、有温度的应用融合实现场景化的“多码合一”,将“数字门牌”打造成多维度、多业态、多应用的数字基座,铸造一张极具共富内涵的椒江新招牌。

下陈代表团的张文指出,随着服装产业的数字化智造升级,缝制设备行业也必须紧跟步伐,加快向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产线迭代升级,实现整个产业的向上跃迁。她建议,支持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产业大脑等,加快实现协同办公、财税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基础数字化应用。实现订单、设计、生产、供应链等协同,逐步向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延伸。鼓励地方灵活采取综合奖补、贷款贴息、云量贷、企业服务券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

打造人性化暖心城市

教育、医疗、生活、就业等民生问题是各代表团关注度最高的话题,如何塑造更具人性化城市、人情味生活?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升,海门代表团的刘涵就带来了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打造“一站式”生活家园的提案。她说:“一些老旧社区缺少完善的基层社区公共服务集中供给平台,但周边资源丰富,可盘活周边资源,把邻里中心作为各级部门投放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主渠道,持续推动文化、体育、养老、卫生健康、教育、政务服务进社区,让邻里中心融汇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全方位服务,构建‘15分钟生活圈’,有效激活社区活力。”

最近一段时间,“青年夜校”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夜生活”基地。当前,我区正在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区 14-35 岁青年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达30%。区直第一代表团的曹娅萍提出“关于聚焦青年社交学习需求,开办青年夜校”的建议,借助国企平台,以政府主导开办青年夜校,规范收费标准、完善入学流程,参照青少年宫收费标准实现普惠收费,盘活各类阵地分层分类办学,让更多青年人学到新技能,展现精彩人生。

区直第二代表团的赵丹超来自卫健部门,她建议,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到刀刃上,优先用在医疗服务提升上。实现医疗质量的统一管控、医疗服务的统一规范,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有序分级诊疗格局。对于基层医疗,要让每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比如做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葭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疗、前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诊疗。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章安代表团的杨伟志建议:“要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设施、破损道路、老旧小区和棚户区的改造。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增加农村环境卫生公共配套设施,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在产业突围中勇当先锋

以产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招商为突破,以营商为支撑,如何在产业突围中提振发展信心,需要党员干部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何让台州的好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作为商贸核心区建设的一分子,区直第三代表团的石晓海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工业设计企业能够落到台州设计小镇,为椒江的工业产品赋能增值。2023年12月底开园的心海数贸港目前已有20余家直播企业入驻园区,商贸核心区将推动设计小镇与心海数贸港形成互动,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互相促进。通过直播这样的新业态,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看到台州的好产品,让台州的好产品销路更宽、销量更多。

作为沿海城市的椒江,外向型经济如何赋能先进制造?洪家代表团的罗晓懿希望相关部门能想方设法促成区内同一产业上下游的制造之间在外贸业务上抱团发展,相互补链,共同出海,共同研究变化的海外政策;同时,积极鼓励、对接区域内现代服务型企业协助已进行自主品牌注册的工业企业进行海外联动销售,形成工业与服务业的大联动、抱团发展。政府加大对于工业企业利用自主品牌进行海外推广活动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