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10001085/2023-149244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住建局(区人防办) | |
成文日期: | 2023-06-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统筹推进各项专项行动。在统筹协调、全力推进“五大攻坚”各个子行动的同时,仔细梳理住建责任项目清单,根据节点目标倒排计划,制定作战图,科学统筹共同推进。一是持续完善路网基础设施。完成洪家南环线(葭芷径-三才径)、翰澜苑东侧等四条道路建设及东平路2600米人行道改造;太和山隧道主体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前贯通;葭沚转盘改造完成42%,跨线桥整体已完成80%;路泽太高架二期完成15%,其中桩基805跟,完成率50%,承台95座,墩柱91个,纬三路、昌平路、鸿洲大道等周边道路改造基本完成;洪家南环线(东环大道-三才泾)北半幅道路及葭沚泾桥沥青摊铺、人行道砖完成100%,临时道路石碴填筑完成100%;枫南人行天桥动工。二是持续做优城市品质。白云山云中绿道一期对外开放,二期完成22%;内环路景观路提升改造已完成,体育场路提升基本完成,白云山路先行段完成80%,主工程方案正在设计,机场路品质道路提升完成80%,中心大道9月底进场动工,完成15%;完成欧尚公园、棠棣公园等8个口袋公园;天盛中心主体玻璃幕墙安装完成。三是深化“五水共治”。牵头完成16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创建,完成验收4个;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雨、污管网11.67公里,改造8.5公里,太和分散式净水厂动工;改造提升99座闸门井,江滨公园排水口雨污混排问题完成销号,椒江智慧排水系统获评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并作为省大数据局数字孪生与省建设厅浙里城市生命试点,正在进行全省推广前期准备;四是全力助推重点区块建设。积极协助推进“一江两岸”等重点区块征收工作,拟定屋基里及界牌头东侧区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助力老城振兴。目前屋基里区块完成61户签约,界牌区块完成56户签约。
(二)揉合推进城乡风貌整治。牵头组建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共同推进。台州市行政文化中心风貌样板区作为第一批样板区,已完成创建验收;第二批三个样板区完成申报方案。城隍浦未来社区已基本完成创建,并列入全省首批28个未来社区名单之一,是台州市首个未来社区。心海未来社区加快推进,实施单元五大板块全面动工,预计2023年可完成建设并通过省专班验收。云海未来社区完成验收。美丽城镇在建项目58个,完成投资49.99亿元,完成率100%,下陈创成样板,前所、章安、洪家基本达标。
(三)全力保障产业稳定发展。积极对接台州湾新区及区内各企业项目,深度挖潜,应统尽统,1-11月大椒江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83.57万㎡,同比下降28.9%,总量居全市第一;小椒江实现136.57万㎡,同比下降15.5%,全市第三。1-9月建筑业省内产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10.4%,发展较为平稳。同时,加大重点楼盘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动态更新重点楼盘项目库,及时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包干,并制定“一楼一策”风险管控方案,积极跟进协调处置。经过努力,楼盘矛盾基本化解,已实现平稳交房。
(四)高效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一是省市区民生实事工程有力推进。华晨山庄再提升完成,欣园完成100%、金谷完成100%、名都锦绣完成52%,江城大楼等4个小区加快推进;继续推广加梯,完工5台,在建2台;新增30座公交候车亭;路灯改造提升完成15个点位安装;新建绿道8.5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新建燃气管线44.21公里。二是道路起伏不平整整治迅速推进。超额完成62座桥头跳整治任务,改造1100处窨井跳,沥青路面维修更新86000㎡,人行道及建筑后退区域提升整治30000余㎡,东海大道(东环大道-广场南路)和通江大道(市府大道-白云山西路)治理完成。三是多策保障民生住房。编制“十四五”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开工建设6个项目5985套,完成年度基本建成任务154套、年度交付800套;审核发放人才房票114张,累计发放住房补贴166.29万元。四是牵头加快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累计完成排查录入112170户,其中经营性自建房22410户,复核鉴定危房179户,已全部落实硬性隔离封控措施;组织开展“回头看”排查,已基本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排查。
(五)持续提升行政服务水平。聚焦企业办事难点堵点,推出开工大礼包,将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指南、告知书、常见问题等统一打包,在建筑许可阶段一次性告知,真正让业主单位“少跑腿、快办事”。在验收环节则积极推行工程联合验收改革,实现建设单位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申请,相关部门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在半年度市对区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指标考核中,我区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得分全市第三,较2021年向前跃升三位。
(六)守牢建设领域安全底线。一是狠抓在建工程质量安全。牵头建设施工专委会,召开9次例会研判安全形势;全面推行分级管理,组织开展飞行检查等多形式大检查,累计发出限期整改单111份,停工整改通知书4份,提出整改意见848条;委托第三方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检查,共计检查塔吊135台、施工升降机136台,发现安全隐患358条(重要安全隐患4条),6台塔吊不合格。二是强化城市通行安全保障,完成112座桥隧通道检测及20km道路脱空检测维修,防范路面塌陷;强化防汛排涝管控,加强巡查和易涝风险点动态管理,建立易涝风险隐患问题清单,组织开展“迎亚运”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三是严格落实各项防疫管控措施,强化建筑市政工地、售楼处、房产中介等场所防疫督查。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推进续建重点项目建设
葭沚转盘、路泽太高架二期等项目体量大,工期长,涉及部门多、政策处理复杂。下阶段,我局将继续加强与区政府、资规、执法、城发及相关街道对接,重点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持续跟踪路泽太二期项目土地调整方案进度,协调现代大道便道土方处理、洪家场浦管线迁改、管廊施工衔接等,力争在2023年底前葭沚转盘提升改造完成总工程量的75%,高架桥实现通车,下穿部分主体结构和地面桥梁主体基本完成;路泽太高架二期完成总工程量的60%,综合管线迁改、桩基工程、高架桥上部结构基本完成;经中路南延复工并完成总工程量的60%;白云山云中绿道二期完成总工程量的80%。此外,积极配合推进解放路过江隧道、中心大道过江隧道等项目。
(二)紧抓机遇,谋实谋细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提早储备项目。主动对接发改和财政部门,紧抓2023年专项债申报节点,提早谋划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储备,力求项目可行、包装精准、申报成功。目前初步计划将开发大道(永宁河-东环大道)、中心大道(开发大道-东平路)两个品质道路提升改造项目申报专项债,总长约6.8公里,投资约5.98亿元;同时,根据绿道“七环六轴”五年规划,计划将枫山、凤凰山、永宁河等十个区块绿道项目一起包装申报,预计总投资约5.5亿元,2023年先行实施枫山区块和永宁河绿道,谋划启动乌龟山公园工程。二是推进老城振兴谋划区块改造。继续协助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商贸核心区重点区块、屋基里区块、大陈镇大小浦等区块征迁工作,谋划启动枫山新村(127亩)、海门卫城(855亩)两个区块征迁改造,推动老城振兴,并统筹解决城区C、D级危旧房解危工作。三是改造老旧小区改善居住环境。继续推进并完成东枫山路、江城大楼、开元小区、城市花园四个小区改造,计划新启动大庆南路1-3幢、现芝麻园里13-16号两个小区改造,完成江城大楼等4个小区改造。四是新建保障住房满足租赁需求。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80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3000余套。
(三)牵头抓总,发挥风貌办平台的统筹作用强化要素保障
充分发挥区风貌办平台牵头统筹作用,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群策群力,整合资源,加快推进未来社区、风貌提升等各子项目、场景落地。2023年,我局将继续推动未来社区建设从“点上创建”向“全域建设”转变,结合规划布局、区域特色、基础配置、有机更新等因素,谋划6个新建类和2个旧改类未来社区,涵盖片区开发(水城、尚城、水门、屋基里)、旧改类改造(云健、开元)、新城产业(洪家南片)及村留地利用(东合)等多种模式,并注重协作,积极探索“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推动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集成落地,共同推广共富单元和推动“城镇社区公共服务集成落地改革”。同时,加快推进都市新风尚城市新区风貌区(东商务区)、海防名卫·和合乐坊传统(城隍浦)风貌区、葭沚水城特色产业风貌区等3个样板区的项目落地,继续按照“滚动开发、批次推进”的原则谋划好好风貌样板区和未来社区创建区块项目的储备。
(四)稳中求进,优化监管服务助力两大产业应对复杂形势
房地产业方面,一是积极对接资规分局及各拿地企业,及时获取土地供应、规划等相关信息,动态更新项目库,靠前服务和指导各开发企业加快审批流程,加速项目落地开工入统,并结合土地出让计划提前分析预判每一宗地的销售指标。从目前土供情况看,2023年重点做好海州街以东、规划道路以南等5个已出让未动工地块、原青啤地块等5个拟出让地块的开工入统,预计新增商品住宅库存面积约85万平方米。二是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继续落实项目源头治理和积分制等制度,重点加强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力度,通过招标建立监管银行库,明确资金拨付流程,实现资金申请、审核、拨付“全程网办”,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等第三方机构,做好预售资金入账、审核等工作。三是完善“房票”结算安置政策,建立房源库,打通货币补偿和“房票”结算的通道,加大“房票”安置补助力度,引导征迁对象合理使用征迁资金,刺激销售指标的提升。
建筑业方面,一是出台扶持建筑业发展做优做强政策。继续与区政府、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商讨并尽快出台促进我区建筑业做优做强的激励政策,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鼓励资质晋升、加快总部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和创优创杯、优化民营企业建设项目发包等方面给予激励,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二是推动特级企业参与混改。根据省政府浙政办发〔2022〕47号文件精神,特级资质企业与国企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可申请省级权限最高等级资质及相应专业承包资质。目前我区方远建设与台州市社发集团已经混改成功,新设公司臻越建设已完成工商登记(目前台州市第一家混改企业),正在申报一级资质,接下去我局将积极对接这家企业,按照三年一百亿产值目标抓好落实。三是积极对接资规部门,跟踪出让土地情况,主动上门走访推介,并引导房地产企业将项目发包给我区建筑业企业。
(五)提档升级,聚焦建管并重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径
一是着力于重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借鉴上海、温岭等地区经验,积极推动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统筹统管,探索制定配套设施过程监管、公共空间管理等政策性指导文件,强化建与管的全过程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区市政设施及园林绿化的日常管理,健全养护单位考核机制,建立规范的移交制度、精细化管理制度和养护技术标准,分级划分养护区域,将城区主干道、公园等划为精品区,提升管养标准。适时介入洪家片区市政园林设施管护,对标主城区养护标准,提升洪家片区品质。
二是着力补齐城市退让空间品质短板,修复城市裂痕。一方面,抓好新建退让地控新,要紧抓房产预售和施工许可两个关键环节,对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配套设施建设均纳入监管范围,明确办理预售前须上报配套方案和审查备案,方可办理预售和许可。另一方面,适时谋划推进存量退让地治理,组织街道开展退让地现状情况摸排,重点摸排管理混乱、停车无序、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的退让地空间,根据不同的临路项目产权类型,分类分步分期、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治理中可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口袋公园建设、边角地拆围透绿和环境大整治等行动,实现公共空间的微更新与治理,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六)常抓不懈,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管控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一是升华安全监管方式提升在建项目安全监管水平。继续牵头区建设施工专委会,落实“安全生产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遏事故’攻坚战”,紧抓省建设厅在台州开展购买监理巡查服务试点契机,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提供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作为监管辅助,持续加强建筑起重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深基坑高大支模架坍塌专项整治力度,防止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同时,对施工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和联合检查制度进行升华,推行全范围、全时段的“双随机、一公开”式飞行检查,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二是继续强化道路(桥隧)安全管控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继续开展道路脱空检测,组织一次桥梁和隧道全面“体检”,提升精细化管维水平;组织对城区雨水管网和全区污水管网的排查统计,完善排水管网一张图建设,试点推广污水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排水排涝设施管维,防范恶劣天气状况下城市内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