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央视大型融媒体活动《共富行动 ,“县”在出发》探访直播在浙江上演。央视总台10位著名主持人携手10位共富观察员,分赴总台浙江总站10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观察点,通过5个多小时接力直播,带领全国观众品美食、看非遗、赏风景,沉浸式体验乡村运动会、音乐会,一起感受浙江创新创业的活力、县域发展的生机,在绿水青山间看浙江共富行动。
椒江压轴登场
据悉,2021年5月,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此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浙江省率先探索建立了十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观察点,按照“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要求,对其建设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我区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十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观察点之一,我区在本次直播中压轴登场。当晚6:30—7:46,央视主持人郭嘉宁和共富观察员王琪来到葭沚老街,寻觅椒江传统非遗与数字赋能的创新结合、海岛与大陆的双向奔“富”,乡土文脉如何奏响共富“椒”响乐。
共富密码之台州刺绣的古与新
在柔美灯光的映照下,夜晚的葭沚老街更显韵味,两位主持人穿上由台绣制作的旗袍和中式服饰,参观了传统台州刺绣与时尚流行服饰融合的台绣作品,在台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林霞的演示下,主持人体验了一番穿针引线。
近年来,台绣将更加立体的浮雕手法和概念性艺术设计,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进行创新表达,更紧密与时代相结合,开发出多元化的时尚产品,让刺绣工艺以更实用、更轻盈、更国潮的姿态走进消费市场,融入衣、食、住、行。
共富密码之数字赋能产业革新
在直播中,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服装数量、物料件数等数据,这是我区目前正在打造的“缝制设备产业大脑”。实时数据的另一头连接着椒江各个村落的共富工坊,村民生产的每一笔订单、每一个进度都通过数字化传送到产业大脑。
如今,椒江的缝制产业聚焦数字新生态,发挥数字技术的智能分析、数据监测、智能找链等功效,让缝制行业有了“云端” 力量,打破产业瓶颈,助力缝制产业实现智能制造、智能营销。
共富密码之非遗文化共传承
直播中还有一群来自葭沚小学的学生,在送大暑船的技艺大师的教学下,小朋友们现场制作了简易的大暑船零件,跟着葭沚街道本土文化研究者姜鸣岗学习拓片技术,品尝美味的椒江传统美食。现场,还展示了木雕、竹编、砖雕、剪纸、拓片等椒江传统文化技艺,更有食饼筒、姜汤面、家烧大黄鱼、洋菜膏、姜汁调蛋等特色美食都汇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感受椒江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实,将非遗文化种在孩子心中,这是我区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的重要一环。为了让非遗文化渗透进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我区许多学校开设玻雕、台州刺绣、中药、越剧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非遗特色课程,在文化浸润中培育桑梓情怀,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共富密码之六大片区蝶变新生
主持人郭嘉宁还特别介绍了今年我区定下了“丰满葭沚、主攻洪家、打开江北、重建老城、振兴下陈、破茧大陈”六大片区的改造计划,做好西延、南拓、北进、东扩“四篇文章”,推进城市全域蝶变。
其中,在“破茧大陈”中,我区激活“绿电”密码,推进全电景区,全电交通、全电民宿、全电养殖、全电学校及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工程落地开花,赋能海岛施游、水产养殖等产业向特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聚力打造“零碳”生态海岛,为大陈岛书写“现代化的大陈”擦亮“共富”底色。
共富密码之海洋治污蓝色循环
如何将令全球都头疼的海洋垃圾,变成老百姓喜爱的“宝藏”?我区打造的海洋治污蓝色循环做到了。在直播中,主持人们惊叹于椒江渔民已经将捡拾海洋垃圾变成日常习惯,并形成垃圾换矿泉水、回收的垃圾制作成手机壳等环保产品的蓝色循环产业。
如今,我区的“蓝色循环”已经作为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正在不断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高效实施海洋生态治理。
共富密码之奏响共富“椒”响乐
在直播的最后,主持人循着钢琴声找到共享钢琴,在一曲《难忘今宵》中结束了活动。小小的共享钢琴共享的不仅是美妙的音乐,更是椒江全民参与,提升文化熏陶的共富之举。
去年以来,我区以“城市文化全民参与”为理念,引领城市文化发展,全方位营造城区新型公共艺术空间,奏响一曲精神富裕、文化繁荣的“椒”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