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青年健康生活成长环境,激发青年群体干事创业活力,近日,葭沚街道打造“青芦苇”团建品牌助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
近年来,葭沚街道团工委积极打造“青芦苇”青年工作品牌,以构建“青芦苇共同体”为路径,实施“护壤、播种、育苗、抽穗、成群”“五大计划”,着力破解城市化进程中青年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推动青年融入和助力城市发展。
搭建团属阵地 打造“服务共同体”
今年,在文澜社区建成全区首个街道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家门口青少年宫”和团中央“伙伴计划”项目“团团活力圈”先后落点葭沚。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青芦苇”培育“1+11+X+Y”工作体系,服务中心不定期组织青年对话沙龙活动,为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家门口青少年宫已开设8门素质课程,满足300余名少年儿童普惠教育需求;团中央“伙伴计划”已累计完成500余名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服务指标,将更多优质服务送到了辖区青少年群体身边。
构筑校地联盟 共建“成长共同体”
与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校地联盟,共建“芦苇课堂”,由在校青年学生作为志愿教师,为街道的少年儿童提供普惠性的校外教育。连续三年举办暑期公益夏令营,共招募256名大学生,服务少年儿童1200余人次。今年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成立,每周六开设8门课程。在弥补辖区少年儿童普惠教育缺口的同时,帮助青年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了“双向奔赴、互为受益”。另外,还每年吸收台职院优秀大学生结对社区担任兼职团干部,获得全省社会实践风采大赛“优秀团队”、全市“青燕归巢 智汇台州”十佳项目等荣誉。
组建青年队伍 形成“发展共同体”
以团的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将辖区内各类团组织全面囊括进社区团总支,以项目为单位实现各团组织之间的动态联络。其中学院社区已吸纳辖区9个团组织150余名团员青年,成功打造了全市首个“青春社区”。积极组织机关和村社青年干部开展活动,建立“积分报到制”,组建5支青年骨干队伍,鼓励发动青年为社区建言献策,实现青年服务社区治理、社区服务青年发展的良好闭环。聚焦街道重点工作,推动街道机关团员和青年深入项目一线、招商一线、助企一线,在城市发展中一展所长。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释了“青芦苇”寓意,介绍了团中央“伙伴计划”“团团活力圈”项目的内容进展以及“家门口青少年宫”与台州市新府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共建的具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