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汁调蛋是什么?”“一种椒江的特色小吃,来,尝一下。”10月26日,初次来椒江的河南籍网络工程师小刘看到菜单问。点了一份姜汁核桃调蛋,吃了一口,他的汗就下来了。吃完整碗,他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椒江姜的魅力。今天,我们带你走进不一样的椒“姜”。
椒江人好姜
姜制美食吸引众多人、媒体打卡
在其他地方,姜就是一种调味料,烧菜时放一点,可以去腥还健脾开胃。但在椒江,姜是绝对的“主角”。
每逢鲜姜上市,把生姜榨取姜汁,做成姜糖、姜汁调蛋、姜汁红糖、姜汁猪肚、姜汤面等各种姜制食品,椒江人可从年头吃到年尾。而生了孩子的宝妈“坐月子”更是姜不离口,每天姜汤面、姜米饭、姜茶轮番来,你想抗拒,一句“月子要坐好,姜吃了散寒、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让你难以抗拒。
为何椒江人如此好姜?这要从椒江的地理位置及姜的特性说起。
“椒江靠海,相对来说比较潮湿,而章安小黄姜是可食用也可药用的一种植物,它不仅有独特的辛辣芳香味,还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姜的功效与味道都对了椒江人的胃口。”台州姜茶的运营方、台州新府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雷说。
姜制的美食不仅在台州出圈也吸引了很多外来游客前来打卡。一到节假日,一些几十年姜制美食的老店就被慕名而来的游人占据,是他们打卡的首选。椒江的姜汤面还上过央视,姜汁核桃调蛋也经常被各级媒体推荐。
被忽略的“章安贡姜”
国家地理品牌
前段时间,在浙江杭州开幕的“浙江·台湾周”现场,一份份来自台州的姜茶作为伴手礼赠送给台湾同胞,很多台湾同胞试饮后,大声惊呼“这就是小时候喝过的味道!没差啦!”他们从一杯姜茶,品出了浓浓乡情。
这些姜茶很多来自于椒江章安盛产的姜。台州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这里出产的生姜就是朝廷贡品。唐朝官方编撰的《新修本草》中,专门提到生姜“出临海章安者佳”。“章安贡姜”也由此而来。
章安盛产的姜,也叫小黄姜,个头小巧,纤维少而肉质细嫩,味道辣,香气足,产量较高。姜得在清明种下,霜降后至小雪前收完,否则容易烂。椒江章安街道谢杨村秉承了千年种姜史,家家都有种植生姜的习惯。
章安谢杨村的杨东尧种植生姜已有十多年,每年他都差不多种半亩,自己吃一点,大部分都拿去卖。商贩也早已知道该村种姜的习惯,霜降过后半个月就前来收购。“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姜,有些自己吃,有些拿出去卖。今年这些生姜长势很好。”杨东尧的声音都透着喜悦。在谢杨村,目前他们只负责种植,不进行加工。
多年来,椒江的姜制美食虽然比较多,但大多在粗加工阶段,到了近现代,章安生姜产业已趋于没落。谢杨村生姜种植的产量也不高,“章安贡姜”也越来越不为人所知。
科技加持
研发系列生姜制品
难道“章安贡姜”就这样渐渐沦为普通的生姜?
转机出现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地方特色小吃、历史文化被挖掘。2023年2月,台州市椒江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章安贡姜文化,建设共富乡村的建议》提案,让“章安贡姜”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台州新府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成为台州姜茶的运营方,章安街道、区农水局、区文广旅体局通力协作,共同挖掘椒“姜”潜力。
“台州生姜的前景是很好的,但需要从前期的粗加工升级到深加工。我们采用了现代技艺,打造了包括干姜片、姜膏、姜米、姜粉、姜酒等台州贡姜品牌系列产品,将生姜推向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在新工艺的加持下,已研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姜制产品,如姜制饮品、姜制解酒茶、保肝药等保健品等。”许雷说。目前,章安街道谢杨村集体、新府城公司以及浙江理工大学已达成合作,对贡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取姜辣素和姜黄素,运用于更多功能性食品和保健产品。另外校企合作层面,新府城公司还在对接浙江工商大学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开发姜类休闲零食和其他姜味加工产品。通过科技创新,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产业价值,推动贡姜产业链延伸。
同时,将贡姜文化与椒江的小吃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生姜产业的发展促进小吃文化的繁荣,又以小吃文化的弘扬促进产业的兴旺。目前,章安街道联手台州新府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谢杨贡姜IP形象,逐步形成区域公共品牌,依托贡姜文化,联合非遗文创、特色农副产品与地方美食,完成“文化+”和“数字+”等形式的传播。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章安贡姜”“台州姜茶”的区域品牌得到认定和提升,同时,在章安谢杨村成立贡姜共富工坊,规模化种植生姜,培养多个种姜专业大户。
10月26日,区农水局、章安街道办事处、区总工会、团区委、台州市新府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等发出招募令,将于11月4日联合举办首届台州姜王大赛,邀请台州地区所有姜农参加赛事。
“闯荡‘姜’湖姜王大赛”,把“姜”定义为敢闯敢拼的侠客,并围绕“姜”这一农产品展开姜王大赛,选出最重“姜王”,同时还开展椒年华·种子市集活动,农民丰收节以及稻田艺术节,将“IP游园”“共富市集”“艺术进乡”融合。
台州、椒江的“姜”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