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K15105142/2023-00126 | 主题分类: | |
体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
成文日期: | 2023- 01- 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
2022年重点、亮点工作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椒江生态环境分局在市生态环境局的精心指导下,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和安排,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现将2022年度重点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重点和亮点工作
1、重视生态环境工作格局有效形成。高规格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清单。
2、数字化改革成效明显。“蓝色循环——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数字化项目获评2022年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相关经验做法由市委李跃旗书记在省数字化改革例会上演示,并在第14个“世界海洋日”全国线上论坛作经验分享,得到省委袁家军书记亲临现场调研及生态环境部海洋司肯定。
3、环境执法监管持续高压。“椒江区某轻纺公司废气超总量排放按日连续处罚案”入选司法部首次发布的全国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并获得二等奖,为生态环境系统唯一获评案例;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椒江大桥下堤坝两侧大量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整改”被评为“七张问题清单”省级示范案例。2022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0件,罚款842.5735万元,移送公安9起,行政拘留2人,刑事1人,查封扣押限停产16起。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件470件,同比下降18.26%。
4、大气污染防治高效推进。全市率先完成汽修行业整治,整治企业140多家;全市率先完成低效设施提升60家,完成时间居全省前列。完成椒江区眼镜行业精细化整顿,关停38家喷漆工序,整治55家,整治力度空前。
5、水质情况达到近年最佳。椒江区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功能区达标率及水质优良率分别为100%和88.9%;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达标率为100%,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
6、土壤地下水治理深入推进。开展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医化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项目。完成协同防治方案,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权威依据。完成全区首个土壤修复项目,并依托该场地建设净水厂,实现污染锈带向治污秀带的转变。
7、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全市率先开展危险废物持证上岗制度,已举办两期培训,发放危废管理资格证100张。完成全省首个油污泥协同处置项目(台电协同处置5万吨/年含油污泥项目)。新建成1家固废收集单位及1家利用单位,完成100个“无废细胞”申报。
8、完成医化园区专项整治。累计投入资金约19.05亿元,完成“一企一策”等各项整改措施1005条,新建34套废气预处理装置及6套废气末端处理设施,淘汰老式设备91套。
9、成立全省首家企业环保培训学院。全省首创椒江区民营企业环保培训学院,深化“政校企”办学模式,开设针对性的环保业务培训课程,全面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10、开展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区试点建设。投资1.2亿实施“双碳”数字平台、废水处置、垃圾处置、绿色公厕改造、上下大陈电力交通船建造、温室气体监测站建设等6个项目;大陈镇入选浙江首批低(零)碳乡镇试点,建成国际首创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实践被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推特发文向世界宣传,建设全省首个绿电积分景区,为绿色低碳旅游提供全新方式;大陈岛“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与交易体系)获省级试点,打造具有滨海地区生态示范性的“双碳”监测与核算平台,实现碳汇线上交易,为建立滨海地区海洋蓝碳交易体系,探索地区合作新模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椒江样板”。
二、存在问题
1、医化园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外沙岩头医化园区离主城区最近直线距离仅2公里,且废气排放量大,在不良天气条件下,达标性的废气污染也会对主城区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企业恶臭问题依然严峻,如金沣医药、海正药业岩头厂区,经过整治有一定改善,但离告别恶臭依然有一定距离。
2、区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22年小微自动站水质达标率仍然较低(50%),区域劣Ⅴ类水占比仍然较高;永宁河、三才泾等部分河道水质站点受汛期污染影响明显,水质存在波动反弹;部分河道因受截污不到位、补水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存在藻类旺发。
3、执法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一线执法力量捉襟见肘,执法队核定编制22人,目前实有14人,缺编8人,因机构改革尚未完成,导致执法队编制冻结。随着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与标准的不断提升,依赖编制外辅助执法人员的工作方式存在越来越高的合规风险和廉政风险,需要时刻防范。
三、2023年工作思路
站在新征程上,结合椒江实际,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人口集聚战略为布局,以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目标,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为核心,以“爱我椒江”的真挚情怀和“不负椒江”的坚定决心,全力实施十项行动,为打造“品质最高、环境最优、功能最全、服务最优”的“美丽椒江”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一是强化系统思维,高层次实施全社会共美共富行动。充分发挥“美丽椒江”办公室牵头统筹作用,深化“美丽椒江”系统重塑,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着力构建“大生态”格局,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争创大陈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居环境提升研究,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二是强化服务先行,高效率实施生态环境助企纾困行动。优化企业环保审批流程,对涉及民生项目或轻污染项目开设“绿色审批通道”,继续深化“环保管家”服务范围和服务频次,拓宽“企业环保培训学院”教学渠道和受教规模,持续开展以街道或园区为单位的普法宣贯活动,着力提升小微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确保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是强化协调控制,高品质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编制2023年工业企业VOCs减排计划,实施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医化企业开展LDAR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进PM2.5和O3“双控双减”工作,提升扬尘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深化交办督办、限期整改、考核通报等工作机制。
四是强化陆海统筹,高质量实施水环境质量巩固行动。全力推进治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完善地表水水质预警预测平台建设,开展重点污染行业水质指纹溯源工作,争取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保持在77.8%以上,重夺治水“大禹鼎”。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级大陈诸湾“美丽海湾”建设。
五是强化标本兼治,高要求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根据中国环科院《椒江医化园区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协同防治方案》,确保“到此为止”,科学推进医化园区土壤地下水协同综合治理,同时,坚持“从我做起”,鼓励企业开展土壤治理探索研究,敢于“自曝家丑”,对于原地封控企业,鼓励联系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土壤地下水长期治理调查研究。
六是强化源头管控,高标准实施固废管理规范化行动。制定重点企业固废问题动态销号清单,做到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推进固废收集单位规范化管理,推广危废管理资格证制度,依托全省首家民营企业环保培训学院,开展各行业固废规范化管理培训,提高企业固废管理水平。
七是强化减碳降碳,高规格实施绿色高质量发展行动。充分发挥碳达峰碳中和“指挥棒”作用,积极推进大陈岛“碳中和”示范岛项目,开展大陈岛“海洋蓝碳”(滨海地区碳核算和交易体系)省级试点建设,积极申报全省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强化环境准入,继续实施“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深入推进“区域环评+排污许可”改革,深化“三线一单”智能审批服务系统建设。
八是强化严防严控,高水平实施生态环境安全屏障行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深化“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系统应用,完善闭环整治机制,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备工作;持续推进“问题大起底、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行动,在义乌商会回归园环境整治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微园区环境规范化提质攻坚行动,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紧盯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进一步加强信访现场督导,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
九是强化改革创新,高智能实施生态数治能力提升行动。谋划新的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设“海洋蓝碳”应用场景,将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与碳汇交易、渔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国家级试点;谋深“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应用,力争列入国家级试点;深化“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系统扩面提升,借鉴兄弟县市区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的优秀成果,应用于日常环境监管。
十是强化清廉担当,高站位实施“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行动。以“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为目标,丰富“五心强基”党建品牌,建立“五比争先”支部工作法,积极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持续深化“五廉盛风”清廉品牌,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用不断“严起来”的作风促进业务工作不断“强起来”,营造政治和生态两个“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