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区十届二次党代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而党代会报告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六大片区”中的丰满葭沚、主攻洪家、打开江北、重建老城、振兴下陈、破茧大陈等内容引发广大干群热议。
丰满葭沚
一江两岸开发促进中心副主任丁明松:
区党代会对葭沚水城建设、尚城征迁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作为“一江两岸”的一名征迁干部,我要以更加坚定、更加主动、更加自信的姿态接续奋斗,加快葭沚水城、尚城征迁地块清表,做好前期资料摸排,为统筹推进“留、改、拆”打好基础,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爱我椒江、不负椒江,我将发扬铺路石精神,笃行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为全力推动“一江两岸”整体规划早日落地、早出形象、早见成效,椒江实现“二次城市化”添砖加瓦。
椒渔总公司党委书记倪良军:
区党代会报告擘画了椒江美好未来,令人振奋,特别是对于渔都小镇、现代渔业等谋划发展思路清晰,部署工作措施有力,椒渔将以此次党代会报告精神为指引,努力实现渔区共富。加快推进渔都小镇建设,把该项目列为椒渔“实干兴椒”重点工程,主动对接相关单位,按照最先进的理念做出最顶尖的设计,尽快开启渔都小镇项目建设工作,助推人口集聚总战略;扎实推进渔船网格化管理,深化以“渔港管理站+定人联船机制+渔嫂”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机制;探索推进各渔业(村)公司股份制量化改革,在对浦东、浦西、海鸥三家渔业(村)公司股份制量化改革破冰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其余渔业(村)公司的股改工作,成熟一家完成一家。
上马后大村党支部书记孙日建:
区党代会报告谋划的发展蓝图,振奋人心,令人鼓舞。这两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高铁新区的巨变,体育场路、通江大道等路网陆续建成通车,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跟进。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循序渐进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村民们早日住上“新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一定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主攻洪家
商贸核心区指挥部工作人员潘铭谦:
区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焦城市现代化,坚定不移建好“六大片区”,大力实施“二次城市化”,围绕现代化都市功能定位,差异化、分时序推进全域发展,为商贸核心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将聚焦“八大理念”,引导资金、土地、能耗、人才等要素向“八大理念”的重点项目集聚,用好项目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注入灵魂、做足支撑;推进政策处理,解决拆迁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实现土地出让的有序、高效;着力招商引资,吸引行业头部企业入驻,积极谋划项目落地,整体提升商贸核心区的都市经济。我们将以“爱我椒江”的情怀和“不负椒江”的决心,坚决守好主战场、打好主动仗,高质当好“产城人融合”主力军。
心海未来社区工作人员郑勇:
区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海社区是浙江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之一,按照“三化九场景”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及场景落位。目前心海服务小程序“住这儿”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社区内规划老年食堂、养老院,社区小学、心海社区幼儿园等教育配套建设落位,积极做好心海社区-规划道路基础建设,响应区党代会发出的“全面建设‘六大片区’、全力再创椒江辉煌”的动员令。心海未来社区有信心,有决心,按照未来社区要求建设成为以人为核心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
区青企协副会长、农港城商贸企业负责人徐洲铭: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形成市场集聚化效应,建设更富活力、更具实力的现代市场群。作为扎根农港城的商贸企业,目前我们一方面在整合资源,立足建设,以冻品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冷冻食品体系,建设改造消费综合体,深挖群体消费市场,撬动冷冻食品大产业,打造新型经济产业链,塑造椒江新名片、新亮点;另一方面,我们还将加强院校等研发机构合作,发挥人才建设作用,凝聚人才力量,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领域激发人才开拓创新能力,让一些新生代企业家和有椒江情怀的人留在椒江、建设椒江。
打开江北
前所街道下浦村村民杨卫平:
区党代会报告在“打开江北”中提出,坚持交通先行,启动实施解放路过江隧道、中心大道过江隧道和椒北路网提升。对此,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期待和兴奋。
我是前所街道下浦村人,工作在葭沚街道。椒江大桥是上班必经之路,平时要是路不堵,大概需要半个小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可能就要一个多小时。以前总觉得北岸和城区好像脱节了一样,现在通过几年的发展,椒北的道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了,相信通过路网不断提升,北岸的发展会加速,与城区的距离也更加拉近。希望过江隧道能早点建起,让椒北发展驶上快车道,让椒北群众更快更好对接椒南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
前所村党委副书记刘晓春:
区党代会提出要推进未来乡村提质扩面,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特色农业,这些都是针对我们乡村发展的好政策。作为前所村,一定可以借着打开江北的新机遇,开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这些年,前所村通过引进台州中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串联打造古城古迹、文体公园、凤凰山绿道、刺绣基地等节点。接下来将把村里现有的这些优势都结合起来,继续以台州中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开发红色基地、海防文化、古城文化、刺绣文化等多个特色项目,把前所村独有的乡村文旅产业做强做精,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谋致富路。
章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孔兵:
章安街道紧跟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打开江北”重要部署,统筹构筑“一核三片区”空间格局,擦亮古郡章安历史街区特色文化“金字招牌”,合力主攻环太平山、环九子山和丝绸城三大片区建设。不断深化“古郡之风”乡村综合改革和环太平山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兴建九子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打造生态梯田综合区,争创全区农文旅示范样板。探索片区联盟、共富工坊、股份众筹等“持股联合体”农村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太平山露营、马峙青潮公园等一批网红IP项目,树立富有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章安范本。优化乡村旅游路线,串联双洋荷塘、闸头湖心岛、九龙古道等特色点位,融合文化长廊建设,全线打通乡村绿道慢行系统。聚力打造生态梯田综合区,争创全区农文旅示范样板。
振兴下陈
下陈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泓林: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村留地开发过程中,下陈街道通过村庄整理土地资源作为振兴下陈破局的关键。2022年,通过实施同心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按照土地资源现状和特点,形成耕地集中连片、耕地质量提升、农民居住集中的特色形态,全面优化整村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结构。目前,该村村庄规划已做好,正着手准备拆旧房。未来,同心村将成为下陈街道全域土地整治的样板,辐射带动周边村等区域。2023年,下陈街道将结合跨乡镇全域土地整治的框架方案,对横河陈村、草坦洪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这两个村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用地,科学划定各个功能区块,全面重塑用地空间,振兴下陈。目前,这两个村已启动初步方案设计。
浙江织彩科技总经理李俊辉: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振兴下陈”,发挥民营经济创富功能等,为我们下陈企业家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去年,我们织彩科技在针织面料上开发了新产品,拓宽了应用领域。之前针织面料只用于鞋子方面,现在应用到服装、包包等领域。椒江民营经济的灵魂在创新,作为企业家要顺应历史潮流和发展大势,在全面建设“六大片区”的战略谋局中,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和前行方向,把握发展机遇,开辟发展新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作为企业家的一员,我们要坚定信心,集聚创新,苦练内功,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再创椒江辉煌。
下陈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唐鸿鹏:
区党代会报告重点突出,催人奋进。去年,下陈街道按照“装、拆、挖、改”四字工作要求,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工作,启动五个小微企业园和园区外企业“扫楼”,上工宝石、亚萨合莱等闲置厂房焕发新活力,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街道将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零地技改”,做到全域存量工业用地(厂房)“一地(企)一档一策”动态管理,充分运用工业用地绩效评估,通过零地技改、市场交易、政府收储等方式,盘活低效用地300亩、小微园区低效厂房4万方,提高土地效益,腾挪出新空间。注重“强链补链固链稳链”招引优质项目,更好地承接城区中小企业向下陈集聚,全力振兴下陈。
重建老城
屋基里社区居民王伊岳:
区党代会报告绘就了再创椒江辉煌的新蓝图,提出“重建老城”,加快实现屋基里区块清零,很兴奋。自屋基里区块征迁签约启动后,我第二天就以货币化安置的方式签约,还跟周边的居民约好一起签约。早签约,早日住上新房!
作为20多年的老居民,我经历了老城区的繁华,也看到如今日渐稀少的人流和越来越旧的住房。重建老城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听了很振奋。我们这区块有江滨公园、东山公园,有万济池菜场,还有市立医院、海门老街和轮渡,地段好,配套齐,只要拆迁重建,改造更新,就能吸引年轻人前来,让“马路桥”重焕生机,让老城恢复昔日繁华。
横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徐佳: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重建老城”,优先启动白云沿江片区征迁,这让我们对有机激活老城区活力,盘活老城区经济有着美好的憧憬。
接下来社区将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加快拆迁征询工作,重塑老区面貌,迸发老区自信,助力沿江片区绽放新活力。同时吃透政策,把握原则,发挥先锋作用,坚持一份责任贯穿始终。发挥基层党建、网格力量,做好宣传,使民众了解“重建老城”的宏伟蓝图,助力征询顺利进行。相信未来的白云沿江片区会更加绚丽多彩,焕发时代新魅力。
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陈红辉: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高标准开建东部人才创新区,打造企业研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和人才服务的“椒东之心”,这将大大推进东部区块企业的发展。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研发是核心,是关键,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目前我们周边企业都在建项目,各项配套设施还没上来,这对我们招引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研发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在同等薪资的条件下,往往更看重城市建设、周边配套设施、子女就学和幸福指数,党代会给我们规划了蓝图,也让我们看到了今后美好的未来。东部人才创新区的开建,研发创新人才的集聚和人才公寓的建设,加上各项人才引进政策补助,都让我们企业的人才招得进、留得住。
破茧大陈
大陈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工委副书记、区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永斌:
区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六大片区”,协调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前期我们已经完成对大陈岛全岛创意文化策划,根据策划提炼打造了产品深化研发,重点围绕梅花湾、军事文化主题公园、大小浦三个区块,将通过深化与拈文投合作,进一步提升海岛旅游品质。该策划预计今年三季度启动样板段动工。
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撑三大区块发展,我区目前还与省建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水、电、气、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上投入大量配套,推动大陈岛全岛综合开发。
大陈岛海巢民宿老板毛海明:
区党代会报告提到,大陈要争创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我们目前就是针对海巢和明嵘两间民宿进行改造,预计投资80万元,整体设计采用白墙青砖凸显中式院落建筑特点,让游客居住体验感更好。改造后的民宿增添多功能娱乐区、烧烤摊、茶吧等设施,完善庭院、顶楼阳台、厨房等场地,进一步打造品质化、高端化民宿。预计3月中旬开始重新营业。今年我们还将与抖音合作,邀请网红大V,线上宣传,打造网红民宿,吸引更多游客到大陈。
台州市椒江星浪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阳雨:
区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破茧大陈”,我们今年准备尝试深加工,推出大陈黄鱼预制菜。临近过年,大陈黄鱼迎来销售旺季。现在日均捕捞量约5000公斤。
从这几年疫情情况中,我发现许多年轻人都不会做菜,有了原材料也没办法处理,推出大陈黄鱼预制菜,按规格把黄鱼处理干净,再进行包装,配制调料包,顾客只需用微波炉加热即可享用。目前我们准备尝试的品类有五六种口味,计划于上半年推出,也算是一种挑战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