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物质充盈的年代,如何让孩子们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60、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90后扫操场、做手工……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体验怎样的劳动课?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还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不是,我区各个学校纷纷推出“劳动+”课程,劳动+知识+趣味,这夏天,它成了暑托班的妥妥的顶流,最受欢迎的存在。
白云小学:分级劳动 阳光一夏
白云小学以“教育即生长”为核心理念,精心设计“生长式”暑托课程,而“劳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课,用探索和汗水,换取暑期的成长。学校将劳动课程分年级实施,开展了一年级田居劳动、二年级家庭劳动、三年级创新劳动、四五年级志愿服务、美食技能学习与实践。
七月的阳光热情似火,却也无法阻挡孩子们劳动的热情。参加暑托的小朋友们走进“栖云田居”,开启田园劳动初体验。除草、采摘,尽享丰收之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二年级小朋友的“劳动课程”在自己教室和家里,擦洗黑板、整理课桌、打扫、擦玻璃……
三年级小朋友寓教于乐,在设计船只、动手造船中,收获劳动的快乐。四年级小朋友的劳动天地则在厨房里。蒸、炸、煎、煮、烹……小小年纪就能搞定一桌桌美食,让人食指大动。
“劳动课程分年级实施,通过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孩子们体验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在出力出汗中懂得劳动的价值,同时,因为学会了一种技能,多了一份自信与快乐!”白云小学相关负责人徐红飞说。
学院路小学:热火朝天说劳动
高台的玉米熟了!经过孩子们几个月的呵护,学院路行知校区楼顶的玉米地,迎来了大丰收。虽然烈日当空,但是孩子们还是争先恐后地去楼顶享受丰收。你摘、我搬、他煮,管他烈日当空照,哪怕汗流浃背,只记得玉米田的淡淡香气,和玉米粒的糯糯口感,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天气虽热,但是校园里孩子们精心呵护的羊和鸭子等动物,在暑假里,依旧是大家的小明星。每天照顾这些小动物们,成了孩子们课外最喜欢做的事。
但是校园里最热的地方还是小厨房里的“家政课”,除了温度高外,这也是学院路暑托里最火热,人气最旺的课程了。每天,这里都有一帮“小厨师”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水果拼盘、蛋炒饭、油煎包子、清蒸鲫鱼、华夫饼……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烹饪出一道道美味佳肴。享受美食过后,整理碗筷、收拾厨房,劳动同样有趣。
实验小学:劳动基地里体验“无土”栽培
学校通过引进无土栽培技术,打造了一个管道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劳动基地。这个暑托,孩子们将在基地里,研究无土栽培,在纸上种出蔬菜。
为了探究无土栽培相对于传统土培的优势,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栽培方式下植物生长的情况,比较各栽培方式的优劣。土培、静水培、流水培和雾培四种装置,生菜,快菜等各色菜苗。经过一个多月地精心培育,在植株成熟时,学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果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可谓惊喜连连,收获满满。
孩子们将收获的奶油生菜、快菜等采摘下来,制成一道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亲历劳动过程,体验现代技术的新型劳动方式创造幸福的快感。
“以前,劳动课就是劳动,现在的‘劳动+’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的同时,收获知识、收获友情、收获成长。”实验小学的李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