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2928/2022-145483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成文日期: 2022-07-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稳中提质 负压前行

发布日期: 2022- 07- 18 14: 5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稳中提质 负压前行

——2021年椒江区经济形势分析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挑战,椒江全区上下在区区政府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椒江新时代建设新篇章。受基数前低后高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逐季回落,但两年平均增速基本平稳,经济运行保持“复苏延续,高开稳走”的态势,实现了“十四五”发展平稳健康开局。但部分行业领域恢复仍不充分,部分重点企业发展颓势仍在延续,发展的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经济总量保持前列,三大产业发展分化明显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52.14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3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4.4%。从增长走势来看,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别为18.8%、9.6%、8.7%和6.2%,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7%、5.0%、5.5%和4.4%,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8亿元,比上年下降1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0.74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37.3∶59.4调整为2.5∶37.3∶60.2。

(一)农业生产下行压力较大,渔业出现大幅回落。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03亿元,比上年下降15.2%,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4.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渔业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渔船异地挂靠清零”行动影响,2021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3.24万吨,比上年下降37.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1.56万吨,比上年下降38.7%,海水养殖产量1.29万吨,比上年下降32.0%。种植业稳中向好,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全年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三增”新突破,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48万亩,比上年增长2.9%;粮食总产量3.19万吨,比上年增长20.5%;单位面积产量创26年来新高,达到426.88公斤/亩,比上年增长17.2% 。畜牧业稳定增长,生猪产能逐步恢复。全年生猪出栏1.46万头,是上年的9.8倍。猪肉产量1223吨,是上年的9.1倍。

(二)工业运行稳中趋缓,主导行业带动作用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延续稳中趋缓增长态势。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6%。受基数影响,工业在年初高位增长后迅速回落,下半年虽延续回落态势但逐步放缓,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均回落0.5个百分点,相较于上半年的月均回落9.9个百分点明显收窄。主导行业拉动有力。分行业来看,我区涉及的32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1.9%。全区六大主导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虽处于下降通道但降幅逐月收窄,两大行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下降3.0%和1.9%,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2.8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均保持增长态势,分别比上年增长32.0%、30.5%、24.6%和7.1%。上述六大主导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个百分点。部分新兴领域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幅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45.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蝶变跃升态势凸显,主要行业稳健增长。2021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GDP的比重为60.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9.1%12.2%10.2%9.2%8.0%5.6%2.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9.2%。重点行业普遍增势较好,涉及的10个门类行业中5个行业增速超过20%,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

二、投资、消费、出口顶压前行,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

(一)固定资产投资逐月放缓,结构投资表现各异。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速分别较前三季度和1-11月回落7.0和3.0个百分点。五大结构性指标呈现“三增两降”趋势,其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65.4%和37.0%。工业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前进化工年产15500吨活性染料项目、长鹰信质智能工厂项目等项目投资进度加快以及水晶光电年产4.7亿套智能终端用光学组件技改项目指标调整的拉动下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分别比上年增长23.4%和18.8%,增速分别较前三季度提高5.7和22.0个百分点。交通投资和民间投资受老项目支撑不足、新项目拉动有限等因素影响,分别比上年下降21.1%和1.7%。

(二)消费市场走势分化,基本生活类商品保供有序。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0.5%,低于疫情前水平(2019年末8.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6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零售业零售额220.17亿元,比上年增长9.0%;住宿和餐饮零售额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从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情况看,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回升态势,限额以上蔬菜类和粮油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较前三季度提高17.4和3.6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金银珠宝、化妆品类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0%和21.3%。另外,受政府优惠券促销活动拉动,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0.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在油价多次调涨的带动下,比上年增长32.3%,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

(三)对外贸易高位增长,外需潜能持续释放。在国际订单需求持续回流到国内作用下,202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3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4.9%;进口总额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从出口企业类型来看,占全区出口总额35.8%的外贸公司增势强劲,2021年实现出口额79.49亿元,增长164.3%,拉动全区出口额增长32.2个百分点。占全区出口总额46.4%和17.8%的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则分别增长16.5%和14.1%,分别拉动全区出口额增长9.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情况来看,全区4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外贸出口的企业占比达44.8%,全区出口总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有8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超过20%,分别比上年增长51.9%、27.0%、25.5%和21.5%。

三、两项收入双线增长,企业效益稳步改善

(一)财政收支平稳增长,金融市场稳健运行。202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8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5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主体税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28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从支出类型看,民生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6.4%和8.8%,分别高于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13.2、11.4和3.8个百分点。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4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幅较9月末提高0.7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226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和住户存款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1.0%和18.6%。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7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人民币贷款余额26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二)居民收入保持稳增,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021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83元,比上年增长1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77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93元,比上年增长9.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2021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35,比上年收窄0.00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是居民增收的主动力,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0、6.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多样化。2021年,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全面增长态势。从消费结构来看,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9、0.3和0.2个百分点,食品烟酒、衣着支出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5和0.1个百分点。

(三)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亏损状况逐步好转。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72亿元,比上年下降9.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25.7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31个大类行业中,17个行业利润总额上年扭亏为盈、亏损额减少或增长,行业增长面达54.8%。15个利润总额下降的行业中,9个行业降幅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收窄面达60.0%。利润总额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金属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实现高位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34.6%、56.5%、29.4%和26.9%。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91亿元,比上年增长60.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8.8%,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亏损状况逐步好转,12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80家,较9月末减少13家。亏损面为16.4%,较9月末收窄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共26家,较9月末减少7家。亏损面为20.2%,较9月末收窄5.4个百分点。

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总体来看,全区上下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实现了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固。但受内外形势影响,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挑战,稳中有忧、稳中承压的问题也需高度重视。

(一)工业增长面临较多制约因素。一是医化影响仍较大。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龙头企业前进化工和振港染料在限电影响叠加同期基数的逐步回升,增加值增速仍处于下降通道;医药制造业龙头企业海正药业和乐普药业药品集采价格大幅下降影响持续存在,2021年,两大行业合计拉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成本仍在高位。今年以来受能源、原材料、人工、海运等各类成本持续高企,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资金压力不断加大。我区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行业同质性较高,市场份额本身就比较低,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售价方面的议价能力弱,难以有效转嫁成本压力。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3.2元,比上年增加3.0元。营业收入利润率4.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2.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9.5%,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高成本、低利润率叠加高负债率,企业生存面临考验。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渐趋乏力。2021年,全区投资总额就已超过了300亿元,高基数基础上要实现快增长本身就十分困难。此外,长期支撑我区投资增长的房地产土地款存量也已不足,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土地款占大头,1-12月,全区房地产投资中仅土地款就占比55.8%,但目前土地款余量仅为14亿元,鸿安置业占绝大部分,其余土地款集中在少数几个房地产项目上。从新入库投资项目来看,2021年,全区新入库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3个,计划总投资额188.30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9.61亿元,对全区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拉动作用仅1.9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大的房地产项目入库较少,土地款只能靠存量项目支撑,新增项目拉动作用有限,下阶段增长乏力状况凸显。

(三)市场消费有待进一步恢复。2021年,我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这是基于上年疫情影响消费大幅减少态势下的恢复性增长,消除基数影响,两年年均仍为下降4.8%,这也意味着限额以上消费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别来看,当前的增长主要依靠权重较大的汽车和石油类零售来拉动,而这两类商品的快速增长与前期的购车政策性补贴推动石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扬有着紧密联系其他商品零售多数增长平缓,部商品甚至下降,如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3%。居民预期消费意愿减弱。根据金融数据显示,居民消费贷款增速有所放缓,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消费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8.6%,增速较11月末回落17.5个百分点。

(四)外贸出口和房地产市场面临变数。一是出口企业面临风险挑战加大。除原材料上涨外,出口企业普遍反映,物流紧缺与汇率波动影响也较突出。国际运费一直处于高位,12月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3265.41,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1819.33点,受舱位紧张、海运周期变长,国外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企业正常发货受限,违约风险增加、仓贮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为防止客户流失,甚至亏损也在接单。随着国内疫情的反弹,各大港口管控措施加强,运输链不畅对出口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持续加剧。另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自2020年最高点7.13下滑至目前的6.33。二是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码,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已经进入瓶颈期,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2021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月均23.59万平方米,下半年月均21.36万平方米,增速也呈现逐月放缓趋势。

五、2022年经济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2022年,全年疫情常态化持续,经济形势的复杂性、疫情的反复性、风险的传导性使得外部环境“变”的特征更加显著

从国际看,随着疫苗推广和各国恢复经济的不懈努力,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在波动中延续复苏势头,但复苏最快的阶段基本已经结束,复苏势头将有所放缓。同时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从国内看,我国将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有望稳中向好,但面临着经济潜在增速下行、人口老龄化加快、绿色转型等挑战。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压力较大。

情况来看,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人才、科技等政策深入实施、数字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改善,为全区发展带来新动。同时看到2022年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外部环境和局势的不断变化,或将催化、加速我区经济运行中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的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加剧。反映产业发展上领域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但不利因素明显增多。

(一)第一产业走势取决于渔业

我区渔业占一产的比重达到60%以上,因此渔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一产的走势。2021年9月份,全省“渔船异地挂靠清零”全面执行,我区渔船净减少300多艘致使运力渔业产量大幅度收缩。受基数影响2022年一产总体会呈现“前低后稳”的走势,三季度前不断消化前期基数,三季度后逐步稳。

(二)第二产业新增长点极少,负压前行仍是常态

从工业几大重点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医药制造业总体平稳发展,但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较大。龙头企业海正药业前期欧盟认证不符合项的原料药车间虽有望在2022年4、5月份重新通过认证,但是前期已经流失的客户难以挽回,重新抢占市场份额仍需时日。另外,海正药业首个降血脂创新药海博麦布片目前已获批生产,该药物于2022年1月1日起纳入医保目录,但是由于降血脂类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在提高新药品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化工行业谨慎乐观。从龙头企业振港染料和前进化工了解,预测2022年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可能会有所提高,企业订单量会稳定增加,加之新产品量化生产,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但是也要看到,能源双控以及环保整顿对企业的影响依然存在,产能受限问题也依然较为严峻,从2021年四季度以来数据看,企业实际产量仅达到目标量的80%。专用设备制造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在行业出口增长惯性有望延续,中美关系预期趋向缓和;越南疫情解封红利释放拉动服装产业复苏;欧美下游行业补库拉动需求回升;海外缝制设备经销滞后需求释放以及我国服装行业投资有望在2022年改善的五大因素拉动下,全行业有望步入恢复性发展。但是受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起;海运、汇率等影响持续;全球性金融风险隐存的影响,2022年的发展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出口形势依旧严峻以及原材料持续高位震荡,叠加市场需求提前透支,后劲可能不足,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其中,龙头企业星星冷链受海运费高涨大部分客户不愿意发货影响,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另外,竞争对手美的有特殊出口渠道,海运费仅为市场价格的一半左右,导致企业面临产能无法完全释放和客户流失的尴尬境地。长鹰信质2022年传统汽车定转子业务及电动车业务发展较为稳定,订单量预计维持上年水平;但是受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可能不断上涨的影响,企业为了维持稳定客源,不得不挤压自身的利润空间。而新增的新能源汽车定转子业务市场需求尚不明确,拉动作用有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望高位增长。龙头企业水晶光电2022年发展前景较为可观,分版块看, 5G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升所带来的差异化设计及光学性能升级加之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带来的智能手表整体出货量的快速增长,为企业智能手机及智能可穿戴设备业务带来机遇。AR视频眼镜业务在近年来AR/VR行业增长步伐逐渐加快的影响下,产业发展红利十分可观。另外,随着企业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积极推动AR业务在汽车尤其是汽车智能座舱中的应用,为2022年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智能马桶行业明年预期增长较好。骨干企业怡和卫浴将延续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另外企业有一款新产品壁挂式马桶将于2022年年初开始量产。

从增量企业来看,工业小升规企业增添一部分新动能,但贡献度未明。2021年椒江区本级共47家小升规企业(包含4家月度新增投产企业)入库,成为规上工业经济重要补充。台州星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有望借助福特汽车前排双屏车载盖板以及华为穿戴手表3D表盖两大业务2022年成为新的增长点。但从整体规模来看超四成小升规企业收入在2000万至5000万之间,总体偏小,贡献度仍有待观望

建筑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总量长居全区首位,但2021年以来后劲明显不足2022年也不容乐观。方远国强两家企业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60%以上,由于2021年四季度发生建筑安全事故,两家企业6个月内无法承接业务,直接影响2022年建筑业增长。此外在地方保护和房地产限制政策建筑业增长更是难上加难

(三)第三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较大

一是高基数对部分行业增长形成较大压力。金融存贷款余额、房地产销售面积等指标总量全市最大,其中金融存贷款余额总量占到全市20%以上,房地产销售面积总量占全市25%以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全市仅次于温岭,占全市的16%,这些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显著大于其他县市区。二是行业发展潜力不多,批发零售业2021年主要是受汽车补贴政策和油价连续上涨拉动,2022年虽有望保持继续增长,但大概率是增长趋缓。其他营利性服务业,2022年不再有类似星星集团的包袱,预计会有所好转,但从增长潜力来看,高质量的新增企业缺乏,引进的重点项目如达达,量也较小,贡献不大。

综合来说,2022年我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基本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区上下要继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守住“六保”底线,夯实“六稳”基础,统筹推进促发展、抓创新、扩内需、保稳定等各项措施,全面聚焦短板弱项,着力破解瓶颈制约,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在的发展成效践行“拥江向海、全域蝶变”的使命担当。

1.稳生产,全面提升助企服务水平。一是精准发力促进重点行业稳增长。稳住缝制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等主导行业增长势头,重点关注企业在融资贵、原材料涨价、海运费高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落细落实服务举措,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提升落实能耗“双控”工作的精确性,细致开展高耗能行业、企业的梳理甄别,对产出效率、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企业引导其加快技术改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优化供给结构。三是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政府对接高校,搭建平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发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新生代人才,助力企业招工难的难题。四是做好节后用工保障。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财政、金融、社保等纾困政策,重点关注节后重点企业可能出现的用工难、招工难情况,全力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2.扩内需,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一是完善“招大引强”机制,突出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引进头部企业总部,以招大引强的突破带动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效率,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信息消费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商业街区商圈建设,培育消费新热点。做好春节等假日消费文章,通过消费券、集中促销活动等形式提振消费需求,紧抓消费带动力和支撑力较强的重点商品和服务,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培育壮大文化服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四是着眼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积极补足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短板,更新农民消费理念,鼓励农民增加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旅游消费等提高生活品质与质量等消费支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3.促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提速提效。一是要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快新经济培育,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同时,抢抓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新契机和新机遇,加大数据要素投入,搭建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供应链,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联互动、融合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二是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创新政策支持力度,推出更有力度的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相关龙头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装备等的研发突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释放新动能。同时促进成果转化平台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利用金融资本力量健全科技创新、成功转化、产业投入的链条,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更好地将资本和技术、创新、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内生互动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