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413X7/2021-144918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区发展改革局(区粮食物资局)
 成文日期: 2022- 06- 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椒江区“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6-09 15: 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椒江区“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一年十一月

 

 

 

 

     1

一、总则 1

(一)海洋经济的内涵 1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2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2

二、海洋经发展现状 3

(一)“十一五”发展 3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7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定位 9

(四)发展目标 11

(五)空间布局 12

四、主要任务 13

(一)提升发展海洋一产 14

(二)做大做强海洋二产 17

(三)培育发展海洋三产 20

(四)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3

(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5

(六)大陈岛(屿)海岛开发利用试验区建设 30

五、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32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32

(二)科学指导,依法管理 32

(三)科技兴海,自主创新 33

(四)对外开放,扩大外贸 33

(五)强化基础,完善服务 34

(六)创新机制,增加投入 36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海洋蓝色国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椒江区拥有海域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7倍,而且地处椒江入海口,属台州市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区,区位优势独特、海洋资源丰富,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台州市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海洋是椒江区空间拓展、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同时,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促进浙江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贯彻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台州市实施方案》促进浙江省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培育,推进海洋经济强区建设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发挥椒江区海洋资源优势,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海洋综合开发的步伐,客观分析椒江区海洋资源特点、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比较优势,充分认识椒江区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清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的发展思路、海洋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明确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区椒江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强区的建设目标,加快建设和谐、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为此,特制定《椒江区“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一、总则

(一)海洋经济的内涵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海洋产业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直接从海洋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2)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3)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5)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无论其所在地是否为沿海地区,均可视为海洋产业活动。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台州市椒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共台州市椒江区委、椒江区政府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意见 问号与区府办小丁联系(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整个椒江区,规划内容包括海洋经济所涉及的一、二、三产业;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重大项目展望到202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

二、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基础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椒江区海洋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会议精神及相关产业政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港兴工、海陆联动、拓展空间、合理开发”的方针充分发挥“渔、港、景、涂”四大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海上椒江”建设,推进沿海产业带、滨海工业区、椒北造船基地、十一塘围垦、椒江中心渔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涉海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已日益成为我区椒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1.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区海洋产业总产出达169.89亿元,年均增长10.66%(按现价计算,下同) ,比同期全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1.79个百分点;海洋产业增加值43.67亿元,年均增长3.39%。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2528%,2005年降低6.73个百分点。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0建议照一次啊2005年的数据补充上去6.6:63.1:30.355.737.3调整为2010年的7.58:47.87:44.5528.6:6735.16:“3055.38,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723.2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海洋第一产业平稳发展。海洋捕捞业作为我区椒江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区共实现海洋捕捞总产量21.26万吨,总产出10.55亿元(统计不包括2010年市直二公司加入后增加的3.14万吨产量和1.20亿元的产出这里不包括?下面制定目标时又包括,要与海洋部门协调好,否则就是逻辑矛盾。)“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88%和10.17%。水产养殖业由于受到十塘、十一塘围垦等因素影响,三甲、下陈等东部滩涂水产养殖面积大幅减少。但是,我区由于积极调整养殖策略,推进浅海和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转变养殖品种,初显成效。如2010年,大陈特色品种厚壳贻贝实现2000吨,以及蟹类暂养取得成效,另外,试养的26.85万尾观赏鱼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海洋第二产业发展态势强劲。船舶修造、海洋电力、水产品加工等产业日益壮大,2010年总产出分别达28.27、37.92、5.21亿元。特别是船舶修造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长30.05%。“十一五”期间,我区椒江船舶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规范化管理,船舶修造能力有较大提高,修造船行业也进一步完善,功能不断齐全,产业链日益延长,特别是船舶五金、电气技术方面走在全省市同行前列。

海洋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台州市中心区,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类渔家乐、农家乐应时兴起,特别是大陈岛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发展较快。2010年共计接待游客658.94万人次,总产出达到54.6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0.8030.8%和28.2%%。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点港口物流业稳步发展。港口物流业作为我区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一直保持平稳发展, 2010年我区椒江全区共有沿海运输船只203艘,全年实现吞吐量1531.5万吨,集装箱8万标箱;实现经济总产出9.43亿元,年均增长11.88%。海洋批零贸易餐饮业保持稳定。台州水产品交易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水产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之一。2010年全年实现海洋批零贸易餐饮业总产出15.11亿元。

综上所述,海洋渔业、船舶修造、海洋电力、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批零贸易餐饮等六大产业占全区海洋产业总产出的90%以上,海洋支柱产业效益凸显。

 

 

专栏:2010年椒江区主要海洋产业产出结构图

 

 

 

 

专栏:椒江区6大产业产出发展趋势图

 

 

3.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中心大道椒江段、白云山隧道、台州大道一期和二期等城市道路和台金高速东延段及连接线投入使用,台金高速东延段及连接线开发大道东延段即将通车,椒江二桥、东二路、75省道南延椒江段、74省道南延椒江段、82省道复线椒江段、台州大道三期、机场路二期等道路开工建设,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和完善,为椒江的港口物流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台电五期、220千伏外沙输变电、110千伏变、大陈岛风电场及输变电工程等陆续投入运营,为椒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另外,滩涂围垦工程保障了土地供给,在十塘一、二期围垦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了十塘三期十一塘的围垦,共计围垦面积28.4平方公里。从而很好的解决了生产性企业的用地问题。椒江国家级中心渔港经济区工程进展顺利,共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7座500吨级码头建成陆地工程占地面积达2100亩,目前工程I号标、II号标已全部完工,所涉村民也得到妥善安置,使得后方渔港经济区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更趋和谐。中避风港工程设完成,极大提高了大陈渔区作业渔船的抗风险能力。

4.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制订了《椒江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椒江区海洋预报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了海洋环境监测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了赤潮监视监测,扩大赤潮志愿者队伍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监视监测中的作用,及时掌握赤潮信息。开展近海海域污染现状及趋势监测和养殖功能区监测,组织开展海洋预报工作

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大陈省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到目前为止,保护区人工鱼礁建设初见成效,洋旗海域建成人工鱼礁区3.1万空方。“十一五”期间,投入65万元,放流各类苗种1000多万尾(只),其中,在浪通门海域放流了80万粒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生态公益林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共造林208亩、抚育山林8000多亩,通过了省沿海防护林建设验收。做好需相关规划的衔接后面也一样

5.海域管理工作有较大提高

加大海洋监督管理。2006年,中国海监椒江区大队成立,标志着椒江区海洋行政执法工作进入了阶段。国海监椒江区大队加强了对管辖海域(包括海岸带)的巡航管理,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开展专项海监执法行动。从2007年开始,正式实施“海盾”行动,对辖区内涉海项目进行检查,违法用海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严厉的打击明显减少。此外,联合市局把海门港海域管理专项整治列入了市、区政府部署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之一,并制定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通过这些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增强了用海者的依法用海意识,确保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综合分析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环境,我区椒江有很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面临机遇

从全球看,进入21世纪,海洋“蓝色圈地”运动方兴未艾,开发利用海洋成为滨海国家拓展生存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全国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百字方针,各沿海省市纷纷提出海洋经济战略,掀起海洋开发热潮。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函〔2011〕19号),为我区椒江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契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实施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为我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面临的挑战

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必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主要是全国沿海各地尤其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掀起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使椒江实现我区椒江海洋经济实现 “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明显增强我区海洋环境压力大、海洋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海洋环境压力较大,海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能力较弱,以及陆海统筹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等。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海洋战略意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遵循“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突出重点、特色发展,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椒江沿海产业带为主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做强大产业,促进大开放,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积极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大力推进大陈岛综合开发,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总量,在全市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港兴工原则

充分利用海门港口便利和海运成本低廉等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产业政策导向,着力发展高效、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培植经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技术先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高素质海洋产业体系。

2.坚持陆海联动原则

按照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加强陆域经济和海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把海洋产业发展与沿海、海岛的优势资源开发、特色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和临港工业园区,加快形成功能分工明确的海洋产业带,在陆海联动中实现海洋产业的调整和布局优化。

3.坚持科技兴海原则

加大对海洋科技的投入,不断提高我区椒江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海洋开发实用技术,有选择地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重大海洋基础研究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机制,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和海洋产业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4.坚持绿色增长原则

按照建设节能、低碳、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确保海洋经济发展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海洋环境生态化,促进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打造我区椒江沿海宜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三)发展定位

1.建成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基地

以海门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等临港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椒江布局。大力推进沿海岛屿、滩涂、近海海域的风能资源开发,积极筹建大陈近海风电基地,推进潮汐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海洋)打造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产业基地,标题是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基地,是否是两个基地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2.建成重要的港航物流业基地打造重要的港航物流业基地

重点加快大陈深水港区建设,完善海门港进港航道、疏港公路等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省内以及长三角区域港口合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港口物流。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参与航运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本地商业银行开发航运金融产品,推进金融创新实践,完善椒江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增强港航物流的服务能力,打造台州沿海重要的港航物流基地。

3.积极建设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

发挥我区民营经济机制灵活,民资丰裕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引导民营资本“上岛下海”,强化民营经济促进海陆联动和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重要海岛开发开放和保护利用,加快上大陈港口物流岛下大陈滨海旅游岛建设,发展成为全省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地区。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积极推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大陈岛成为全省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海洋资源优势向海洋经济效益转化,海洋经济在地方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确立,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具有较高集中度和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海洋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到2015年, “两港、四区”的海洋产业带和块状海洋经济区域初具规模;海洋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总产出达到400亿元;初步建成台州市重要的港航物流业基地、循环型临港产业示范基地、特色旅游基地和现代渔业基地基地太多,数据要切实

2.具体目标

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2015年,海洋产业总产出突破4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8%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继续保持在台州的领先位置。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2010年的2.6∶67.1∶30.3调整到2:60:38保持在50%以上

海洋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海洋产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高于台州市平均水平。2015年,海水产品产量达到2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3亿元,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实现港口吞吐量424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20万标箱,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出年均增长16.5%;滨海旅游业总产出年均增长18%以上;造船能力达到40140万吨以上,船舶修造业总产均增长29%力争达到75亿元;海洋生物制药、海洋风力发电、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海洋生物制药总产出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23.3%滨海旅游业总产出年均增长18%以上

附近近岸海域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2010年减少1012 以上为好%,海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区60%近海海域达到海洋功能区水质标准,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40%以上。有效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施海洋生态系统化管理,逐步完善环境监测和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体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海域水质继续保持在I类或II类,着力建设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

 

1  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2010

实际值

2015

目标值

年均增长(%)

海洋经济总量

全区海洋经济增加值(亿元)

43.67

100

18.0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

28.6

210以下

-0.5--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

6735.16

6040以下

-0.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3055.38

3850以上

1.1--

主要海洋一产

海洋渔业总产出(亿元)

12.86

15

3.1

海洋渔业总产量(万吨)

25.05

24

-0.9

主要海洋二产

临港工业总产出(亿元)

67.50

160

18.8

沿海电力总产出(亿元)

37.92

40

1.07

船舶修造工业总产(亿元)

28.26

75

19.1

水产品加工工业总产(亿元)

4.23

5

6.8

其他海洋二产产出

20

30

8.45

主要海洋三产

 

海运业产出(亿元)

9.43

30

21.5

码头泊位数量(个)

85.00

90

1.1

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1531.50

4240

22.6

滨海旅游业总产出(亿元)

54.62

72

10.0

 

(五)空间布局

充分利用台州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和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两港、四区”的空间架构(附图2),推动陆海生产力协调布局、产业联动发展。

1.做优“两港”

即海门港和大陈深水港。海门港(区)是台州组合港的中心港。要充分发挥海门港在对外贸易、能源运输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宗散货运输、仓储、能源转运及滨海旅游,加快建设葭和外沙物流园区。大陈深水港, 在杨府咀码头和大岙里码头基础上建设客货综合码头,结合观光渔村和风景区建设旅游专用码头,结合根据大石化项目推进进度,启动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

2.做强“四区”

四区即椒北现代工业区、椒南海洋服务区、东部产业集聚区及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椒北现代工业区,以章安、前所二个街道为主,突出港口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能源、船舶修造、新型、水产加工、仓储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椒南海洋服务区,以海门、白云及葭三个街道为主突出综合服务和创新特色,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含航运)、加工贸易、水产品市场流通、滨海旅游业,配套发展中介咨询、职业培训科技服务和金融创新服务等海洋服务业。东部产业集聚区,本区位于主城区的东部,即椒江沿海产业带南部区块疏港大道以东的沿海地区突出特色制造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家用电器、服装高端装备机械配件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按照“四岛四基地”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

四、主要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港口的龙头带动基地企业的载体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洋经济发展保障能力椒江建设海洋经济强区,要以建设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体系港航物流业为主导产业,以沿海能源(电力)、船舶修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水产品加工等临港工业为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物流产业基地、滨海大宗货集散基地力争大宗物资(石油)储运工程有大的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积极推进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一)提升发展海洋一产

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围绕发展质量安全的水产健康养殖业、调整稳定捕捞业、发展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加工业和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渔业、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事业、构建平安渔业、全面提升渔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化现代渔业基础支撑等重点环节,加速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1.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坚决压缩近海捕捞,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努力提升水产养殖,培育发展休闲渔业”的方针,继续有序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创新浅海生态型养殖模式。着力打造大陈岛大黄鱼浅海养殖精品园和大陈岛鱼、贝、藻主导产业养殖示范区,以抗风浪网箱养殖大黄鱼为重点,辅以贝藻养殖,主要品种为贻贝、扇贝、牡蛎、海带、羊栖菜、紫菜。充分利用保护区海域环境污染小,养殖鱼类生长快,病害少,品质好的特点,开展捕捞品种的中间暂养和养殖品种的驯养,提高养殖品质。继续控制近内海捕捞强度,探索远洋渔业发展途径,尝试境外和大洋性远洋渔业,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和远洋渔业生产、冷藏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渔区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大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工程进一步加快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加强转产渔民培训工作,引导渔民从事生态养殖、旅游服务等行业,不断拓展渔民就业渠道。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海岛资源,特别是大陈岛自然资源,大力建设美丽渔村,发展能体味渔港风光、领略渔村风情、品尝海鲜、可开展海上游钓、海上运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滨海游钓休闲渔业。按照多元化、精品化、规范化的要求,利用城郊区位、自然和人文优势,结合社会消费需求和现代渔业发展趋势,培育观赏鱼产业,建设集养殖生产、水族馆、展示厅等于一体的观赏鱼基地。加强产业引导和规范管理,结合渔业博览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在城郊周边养殖水域建设与发展休闲、垂钓、品鲜、展会、观光渔业等为主要内涵的城郊休闲观光渔业。

2.拓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

拓宽海水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贝藻类、低值鱼类等大宗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海洋药物、保健品和功能食品开发。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名牌产品和拥有省级著名商标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水产品,提升海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冷藏、配送能力,推广集装箱保鲜、气体置换包装保鲜、冻结保鲜等技术,提高国内外市场供应能力。建设前所水产品加工园区等椒江中心渔港两岸水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支持台州市华东水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等水产加工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对现有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完善水产品交易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包括冷藏设施、配送系统、信息网络、电脑结算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培育新型多元的水产交易平台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管理规范、高效动作的现代化水产品流通体系。鼓励水产品批发市场向生产基地延伸,支持市场向零售领域延伸,直接向零售终端配送,更好地发挥水产品流通体系商品集散、信息交流、价格形成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扶持水产加工、流通协会和龙头企业,在上海等国内大城市设立台州水产精品展示、展销窗口和产品配送中心等,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管理规范、高效动作的现代化水产品流通体系构建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水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市场功能,拓展市场的辐射能力,促进我市水产流通业的提升促进全区水产流通业的提升制定水产品拍卖的规范,支持和引导开展水产品拍卖,建立水产品拍卖中心,制定水产品拍卖规范,逐步试验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分级分类与规格化包装,推行中介代理、第三方结算的拍卖制。严格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标准化管理,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3.努力构建“安全渔业”

严格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标准化管理,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渔业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初级水产品等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水产品安全性。加快大宗特色养殖品种、技术规范、水产加工和速测技术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善水产养殖许可管理制度。深入实施“水产品放心工程”,强化对渔业用药的管理。完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和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应对水产品重大疫病的能力。建立完善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切实提高对生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继续加大对渔港、航标和海洋渔业安全通信网等与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泊位设施功能,完善加大椒江中心渔港后方基地建设,配套建设海岛型二、三级渔港,完善渔港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力争渔船就近避风率达到85%以上。

4.积极开展和谐渔区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现代渔业为主攻方向,统筹渔业基础设施和渔区渔村建设着力解决渔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着力加强渔港的改造建设,提升综合功能,聚集渔区人口,壮大渔港经济,以渔港建设带动周边渔村发展,形成渔港现代化、渔业产业化、渔区城镇化、临港产业多元化的现代渔港经济区。努力改善海岛渔区陆岛交通、供水供电、邮政通讯、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突破影响海岛渔民生产生活的瓶颈制约。做好渔民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和安置工作,维护渔民权益,化解渔区社会矛盾。鼓励、扶持渔业行业协会和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稳定推进渔业政策性保险和渔民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建设更加和谐发展的新渔区。

(二)做大做强海洋二产

充分利用优越的港口条件,大力发展需要通过港口大进大出的石化、能源、汽车等临港工业或配套产业;突出港口、临港工业园区和城市相互融合发展,通过项目组团带动,优化空间布局,打造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工业基地。

1.做强船舶修造业

船舶修造业的重点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立足现发展基础,通过船舶修造企业的整合和政府性公共资源有重点的倾斜扶持,努力推动形成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舶拆解、船用配套等较为完整、区域差异化发展特色明显的船舶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制、整合、重组,整合优化椒江两岸的造船企业,大力引进外资,加快形成3-5个有实力的企业集团;鼓励企业按照现代造船分段模式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流程、实行分段壳舾涂一体化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利用13公里的岸线资源,把椒江打造成为发展成为台州市船舶工业的技术、设计、物流服务中心和重要生产基地。

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2015年:形成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修理、船舶拆解、船用配套等较为完整、区域差异化发展特色明显的船舶产业体系;形成全市重要的船舶设计和船舶修理服务中心,新发展规模3万吨级以上船坞2座;船舶企业造船能力达到140万载重吨,实现船舶工业产出达到75亿元,利税总额超6亿元,成为椒江产出规模居第三位的主导产业和椒江沿海产业带建设范围新的龙头产业。

2.推进临港能源产业

利用大陈岛深水港口资源优势,以建设配合大型临港石化工业基地为目标——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扶持有意投资石化工业的企业,并与国内大型石化企业联合,招商引资,争取储运工程立项。至2015年,完成石油储运基地工程建设,总储油量达350万立方米,一期工程达到储油120万立方米,成品油30万立方米。筹建90万立方米的油品中转库1座30万吨级原油储运码头一座及若干座配套辅助码头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大陈海洋清洁能源(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的开发利用。积极筹建大陈岛海上风电场建设,使大陈风电成为椒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引导重点企业积极涉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LED产业新能源领域,做强我区的临港型新能源产业

3.发展其他临港重大产业

重点支持机电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等废旧设备再制造,完善再制造产品质量无损检测及评价体系。注重各类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环保控制,提升企业的环保发展水平,避免二次污染。依托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进一步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废旧金属拆解利用水平,形成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做贡献。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以汽车、船舶制造业为核心,打造大交通产业基地。以依托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为基础,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船舶制造业向大吨位、大马力、多用途、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争取布点大型修造船项目,逐步形成以大吨位散货船、集装箱船、危险品船(油轮)、工程船为主的四大船舶体系;支持发展船舶修理、船用设备等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使主要船用设备实现本地生产。

特色机械装备产业。依托汽车电机和刮雨器等生产基础,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依托缝制设备等优势产业集群为核心,打造全省特色机械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模具、机床行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装备、高精度数控机床、成套高精度模具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掌握高端技术的大型企业,提升机电一体化水平和制造工艺技术水平。

海洋装备制造。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强引进和培育,重点发展海洋环保设备制造。加快核电配套设备、风电成套设备以及太阳能利用设备、海水综合利用设备及港口机械研究、开发。

4.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原有海洋加工企业产业的改造和整合,联合国内、外科技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应用示范。扩大招商引资,吸收国内外知名的海洋生物技术企业和研究中心落户椒江。重点培育和扶持若干骨干企业和新兴海洋产品,加快海洋药物、海洋保健食品等开发研制,使之成为椒江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以研制具有知识产权的海洋新药为目标,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筛选技术,海洋药源微生物高通量筛选与化合物结构解析技术,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以及水产品加工下脚料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抗肿瘤、抗感染、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特效的海洋药物,加快海洋传统药源和中成药以及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步伐,建立健全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良性发展体系。重点开发藻类提取碘、胶及其系列产品,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扶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中试、产业化基地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产业化、中试基地建设,加大海洋药物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推进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着力在东部沿海产业集聚区建设一个海洋药业和保健品研究开发生产基地,研制、开发、生产一批高附加值、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海洋医药、保健型和功能型海洋食品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生物化妆品等,使“蓝色药业”成为新的海洋主导产业。

鼓励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要求,把海水利用作为一个综合性大产业来抓。针对椒江区用水紧张的实际情况,鼓励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在淡水资源紧张的大陈岛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技术,使海水成为海岛的第一用水水源。积极鼓励和引导临港区域使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大生活用水,尝试建设若干海水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三)培育发展海洋三产借用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突出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

1. 港航物流业

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加快调整船舶结构,重点开发和发展节能、高效的集装箱运输船,鼓励发展大动力、高效益的运输船舶,促进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海运队伍整体素质。沿海国内客运以发展客货滚装运输为主,适当发展高速轮和双体客轮,在滨海旅游区发展新型旅游船。加快海运业的优势整合,大力发展沿海运输、远洋运输和江海联运,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及其他国内外海运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推进航运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培育壮大2-3家海运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船队,鼓励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树立品牌意识;促进中小航运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专业化合组织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逐步增强行业竞争能力。

培育和发展现代港航物流业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区域功能、创新机制体制,推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构建现代港口物流体系,发挥港口作为现代物流核心和国际物流供应链主要环节的作用,把发展临港物流业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依托海门港和大陈深水港,大力推进港口物流园区建设,扶持、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推动物流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立足台州、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浙中沿海物流中心。努力构建葭现代物流园区努力完善提升葭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培育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积极在全国沿海(河)港拓展运输业务,建立港口、公路、铁路为主干的综合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推动海洋运输、仓储、货贷、船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

 

专栏:港口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工程

² 台州市现代物流园区(葭沚)园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到2012年止园区内企业家数达30多家,销售额达35亿。总用地1000亩。

² 台州市现代物流园区(葭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园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到2012年止园区内企业家数达30多家,销售额达35亿。总用地1000亩。

² 台州市瓯华医化物流配送中心:占地370亩,建设医化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各类化学原料成品150万吨的配送能力。

² 台州五星金属物流中心:占地270亩,整合提升现有的三山五星物流交易市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网上交易平台。

² 浙江泰和塑料原料及制品配送中心:占地面积85亩,建设仓储用房,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总建筑面积为22972.88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年配送各类塑料原料19.5万吨的生产运营规模。

² 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85亩,一期改扩建一座500吨级多用途码头,整合形成11万平方米港区集装箱堆场;二期建设120亩港外堆场,最终形成35万标箱和75万吨复杂的物流能力。

² 万隆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浙东物流中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建设仓储集散区、保税区、信息交易中心、配送中心、金融及其它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万吨级物流码头与装卸设施,形成年吞吐钢材等大宗金属物资200万吨的能力。

² 台州市农副产品集配中心:占地150亩,建设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仓储、信息中心等。

² 台州市危化品物流中心:占地300亩,一、二期共建石油和化工品储罐10万立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仓储2万平方米,办公1万平方米,集流通贸易、仓储保管、运输配送于一体。

² 台州医药物流中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医药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

² 台州水产交易中心异地搬迁:水产品交易市场15000平方米及管理用房、营业用房及停车场、道路、绿化带、水电、电子显示系统等。

 

2. 滨海旅游业

根据椒江主体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情况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从全局出发,依托优势资源构建旅游功能区,确定重点旅游区域和重点旅游景区,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并以此产生旅游的集聚、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旅游的全面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为“一心四区”。

 

专栏:“一心四区”

² 一心:重点打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品牌,成为椒江旅游发展的核心,包括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² 四区:椒北历史风情区,主要包括章安古街、九子生态观光园、大陆首航台湾纪念地等;洪家场浦生态休闲区,主要包括东山湖、洪家场浦等。滨海风情区,包括十一塘湿地公园,三甲海滨等。城市休闲旅游区,包括海门老街、白云阁、椒江沿江景观带等。

 

突出特色,加快景区建设。以一江山岛保存完好的战场遗迹为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对一江山岛进行适度的开发要做好一江山岛碉堡和壕沟等军事遗迹的保护和修复,着力推进一江山岛码头、游步道、公共厕所卫生设施、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一江山岛浓厚军事氛围,开展cs对抗、素质拓展等军事体验项目,开通椒江至一江山岛、一江山岛至大陈的航线,争取在“十二五”中早期一江山岛景区建成并对游客开放。

以大陈岛独特的海岛旅游资源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快大陈旅游岛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大陈岛景点的综合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岛上的旅游配套设施,重点抓好浪通门、大小浦、望夫礁、凤尾、双架岙、帽羽砂等六大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依托浪通门——屏风山景区,建设人工沙滩、海堤、观台中心,建成集沙滩休闲、海浪观赏于一体的浪通门休闲度假基地;依托大小浦渔村附近的度假设施进行建设,形成具有良好海景视线和现代渔村风貌的大小浦休闲度假基地;依托垦荒纪念碑景区南部良好的自然景观,建设篝火广场等休闲度假设施,形成具有垦荒文化和养生文化特色的望夫礁休闲度假基地;以凤尾休闲渔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海上运动项目开发,形成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环境宜人的凤尾休闲度假基地。依托双架岙的地理优势,建设具有典型海岛度假模式的双架岙休闲度假基地;以帽羽砂的沙滩、森林、岛礁等多种风景资源为依托,形成森林旅游、水上运动、疗养度假于一体的帽羽砂休闲度假基地

以章安的千年古郡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持良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快章安的旅游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九子生态观光园、章安古街、大陆首航台湾纪念地等景点项目的建设,使章安成为人们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以洪家场浦河道建设为契机,将洪家场浦两岸建成“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生态休闲带和景观新轴线。

以十一塘围垦地开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海涂的自然生态资源,加快十一塘湿地公园的建设,开发与之相配套的休闲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度假娱乐的又一胜地。

以江滨公园西进工程推进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椒江沿江一带的旅游开发,完善城市休闲旅游区的功能。

加强产业联动,完善配套设施。以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优势为依托,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促进餐饮、娱乐、商贸、会展及地方特色工艺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重点支持

鼓励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深入挖掘各地资源特色,发展以刺绣、玻雕为代表的艺术品,以大陈黄鱼、大陈海鲜鸡、章安杨梅、下陈葡萄、三甲青蟹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以及富含地方特色的休闲食品、纪念饰物等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支持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的建设。引导椒江特色餐饮业发展,提升码头大排档档次,在江滨公园西进中规划特色餐饮区。

 

专栏:旅游基地建设工程

²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一江山岛部分:碉堡、壕沟、标志性群雕等保护性项目建设和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供水、供电、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参与性项目的开发大陈岛部分:修建浪通门和帽羽砂海滨浴场,建设大陈竹屿海钓基地、游艇基地、洋旗岛领海基点景点,大小浦古渔村修复以及大陈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² 九子生态景观区:旧有河道的疏浚和大坝的修建,寺庙的修复、古桥和牌坊的复制、村落祠堂的修复、农业景观的营造和村落的整治。

² 章安古郡:古街保护与开发,重点包括古郡衙、老字号药铺、染坊、贞节牌坊、摄静寺、金鳌山、章安古港、常乐寺、崇梵寺、赤栏桥。

² 十一塘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营造,水上参与性项目开发、游步道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建设。

 

发展旅游文化,加强旅游营销。积极塑造椒江旅游品牌,对椒江的旅游形象进行整体包装,并通过文字、声音、视觉等各种形式进行传播。积极帮助和指导举办大陈海钓节、章安杨梅采摘节、油菜花节、椒江美食节、白云休闲生活购物周等活动,提高椒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省内的金华、丽水、衢州等离海较远、交通方便的县市以及江西、安徽等不靠海的省市,走差异化的营销道路。

深化改革措施,壮大旅游企业。全面推进旅游饭店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宣传、贯彻2010版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进一步调整全区旅游饭店结构、档次和布局。加快大陈岛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档次,鼓励大陈岛等海岛居民在当地开设家庭旅馆,满足旅游者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鼓励各旅游饭店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努力丰富饭店类型。引导兴建特色型饭店,如商务饭店、度假酒店等。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区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大力推进大小浦古渔村等特色主题饭店建设。

全面推进旅行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旅行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旅行社品质评定为抓手,督促指导旅行社规范经营,增强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不断满足游客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各旅行社争创品质旅行社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不同星级的品质旅行社2-3家。加快旅行社的网络化建设,引导旅行社做大做强,鼓励旅行社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推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开展网上销售和支付业务,扩大业务来源。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旅行社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椒江旅游。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015年,我区椒江旅游经济发展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十二五”期间,旅游人次年均递增10%,旅游收入年均递增10%,到2015年旅游规模达900万人次/年,旅游年收入达72亿元。二是旅游业居于海洋第三产业的主要地位,发展成为全区地方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总产出占我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15%左右三是旅游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四)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步伐,提高海洋经济发展保障能力。

1.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提炼一下交通网络,如几横几纵

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和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的原则,重点抓好海门港整治开发,加快外航道整治,开发大陈深水港,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以海门港为依托,建设港航物流中心。在三号码头、五号码头新建3000吨级散货泊位各1,新建1个海门外沙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1大陈、一江山港区以建设300500吨级客货码头、渔业码头和530万吨级以上石化码头为主。

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围绕增强港口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在椒江区疏港公路和铁路沿线椒江没有铁路,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推进城镇带和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椒江二桥及接线续建工程、75省道南延椒江二桥至温岭松门段工程椒江段续建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椒江段、头门港疏港公路椒江前所至台州火车站等23项综合交通和18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详见附表1),完善枢纽站场配套体系和通港交通体系建设,提高换乘、换载效率和港口疏通能力。

2.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引排水工程建设,新建永宁江江口引水工程等,提高沿海地区供水安全保障。加强防洪与海堤工程建设,重点加固侵蚀岸段防护工程,提高内陆流域防御洪水的标准,提高沿海地区防御海洋风暴潮能力。

3.完善能源保障网

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形成稳定的电力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东辉变、前所变、富强(明珠)变、大学变、山东变、建兴变、繁荣变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新堂变、椒北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详见附表1)

4.提升信息网络水平

大力推进信息咨询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市场的发育,逐步建立海洋信息服务体系,使其成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发展方针,整合利用全区海洋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以近海地区动态监测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海洋”,在数据基础平台上实现多功能、多用户、高精度、数字化的信息服务,依托海洋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努力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和管理信息化。以园区、产业基地、项目组团建设为载体,完善科技研发、金融服务、行业中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海洋产业集聚,推动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栏:海洋信息服务项目

² 船舶产业服务中心:增加服务项目、建设船舶总部大楼等前期研究。

² 防汛防台设施项目: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及物资储备中心建设。

² 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预警中心、台风探测基地。

 

(五)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响应浙江生态省建设目标,坚持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举、海洋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实行陆海兼顾、河海统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重点加强沿岸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海域保护,促进我区椒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1.海洋污染防治

以改善海域水质为目标,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生态修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陆源污染的控制。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加快海门港口、椒江城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实施重点陆源污染物直接排放单位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陆源污染排放。加强对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环境跟踪监测,实施环境保护动态管理。合理调整临港工业结构和布局,严格限制高污染项目在海门港区布点,临港企业逐步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依法对重大港区基础设施、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分别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论证,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开发项目。

 

专栏:重点地区陆源污染控制工程

² 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区块生态化改造项目:严格环境准入,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设备,搬迁不符合环境容量的项目,深化废气整治。2012年外沙区块实现转型升级,发酵、合成项目完成搬迁,“建设四中心,一基地”,岩头区块通过推出退出合成发酵项目,建设以原料药“精烘包”和制剂成药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² 垃圾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占地200亩。

² 区污水处理三期工程:20万吨/日。

 

加强海上污染管理。加大港口、船舶污染及垃圾处理力度,提高船舶和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新建港口码头必须配置回收船舶残油、废油、含油废水、压舱水和船舶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油码头必须配备防止油污染事故的处理设施。加强海洋工程和船舶溢油的管理,严防海上污染事故的发生。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重大海洋污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依法对海洋工程、海岸工程进行海洋环境动态跟踪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监测能力的标准化建设,建立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滨海旅游海洋环境质量信息公告制度。进一步加强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协作网络建设,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污染事故鉴定和应急处理能力。到2015年建成面向近海、重点养殖水域环境自动、立体、实时监测网络。

3.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重点是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形成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态修复。开展椒江河口、滨海湿地、海岛等特殊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切实加强大陈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近海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修复和治理,在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建设海洋生态监控区,强化海洋生态功能区的监测、保护和监管,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及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大陈岛综合开发。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强度,继续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和休渔制度,在大陈岛海域重点增养殖区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繁育区的保护,强化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定鱼、虾、贝增殖放流方案,规范增殖放流活动。重点抓好大陈海域的鱼、虾、贝增殖放流,提高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继续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和封岛栽培试点,探索保护濒危水生物种的有效方式,努力恢复近海生物资源。

4.海岸、河口和滩涂保护

进一步改善近海海域环境质量,重点治理和保护椒江河口和附近海域,继续保持未污染海域环境质量。

加强岸线资源的规划和保护。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海岸利用和保护规划,协调港口、航运、围垦、养殖、防汛、排涝、旅游和临港工业等开发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深水岸线,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和临港工业建设需要。加强对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严禁低滩围垦,严格保护沿海沼泽草地、芦苇湿地、等重要湿地和越冬场、洄游场、产卵场等天然水产种群重要活动场所。加快实施全区海堤强化加固工程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严禁非法采石挖砂,加强侵蚀岸段的治理。

加强河口综合治理。加强椒江水环境治理,完善入海口环境监测站点网络建设,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椒江出海河口要兼顾港口建设、城市发展及灾害防治等,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专栏:河口综合整治工程

² 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椒江段:新开河2.53公里、河道拓宽5.11公里(河口宽度达到38米),栅浦闸扩建、桥梁等。

² “强塘固房”海塘加固工程:对全区32.1公里海塘及2座水闸进行加固改造。“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山东十塘、外沙海塘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十二五”实施余下 20.384公里海塘及水闸。

² 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连接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东山湖至十一塘平原湖及出海口,全长19.19公里,拓宽河面宽100~300米。

² 永宁江江口引水工程:长度7.4公里,从现16米拓宽至36米。

² 七条河拓宽整治工程:洪家场浦至岩头闸。

² 椒江调蓄工程:研究通过椒江造闸,调蓄入海水量,改善温黄平原的水环境。

² 椒北防洪工程:华景闸改造;老鼠屿路堤加固,堤线总长1115.8米,五十年一遇标准。

² 河道整治:省市级河道69.28公里,区级河道181.09公里,乡村级河道408.07公里,整治及保洁。

 

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坚持“规划指导、综合论证、科学决策、依法围垦”原则,加快海门港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进程,合理确定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的围垦开发规模,确保滩涂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推进大陈岛象头岙滩涂围垦围海项目,建设“精品工程”;加强椒江口围垦工程前期工作,做好“十二五”重大围垦项目储备。建立健全对失海渔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5.海岛合理开发与保护

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分类推进,对有居民海岛加强引导,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推进综合开发利用,特别要以大陈岛开发为重点,建设“海洋第二经济带”。对无居民海岛实行“先保护、后开发”,严格评价制度,按照特殊保护岛屿、保护岛屿和适度利用岛屿分类开发利用与保护。继续对一些无居民岛实行封岛保护,对有科学意义的海岛,要减少人为干扰,建立海岛自然保护区。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海堤、渔港建设,完善海岛公路、交通码头、跨海通道改造建设,加快海岛水资源工程和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海岛饮用水安全问题。加快实施海岛电力联网工程和海岛农网改造,因地制宜进行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电站建设。加强海岛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全面更新全区海岛资源环境基础信息。

(六)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大陈岛开发要重点把握好“生态引领,民生推进,开发带动,陆岛联动四大发展战略。结合大陈镇的区域属性,从上、下大陈岛及临近海域,主要无居民海岛及临近海域两方面优化空间布局。合理推进上、下大陈岛开发,基本形成“四区两带”的空间布局。四区,即“生态产业区,旅游休闲区,环境协调区,石化园区石油储罐区”;两带,即“东部生态旅游发展带,西部现代渔业发展带

专栏: 上、下大陈岛布局——四区

生态产业区:主要位于上大陈岛及其周边的蛇山、黄屿、猪腰屿、油菜花屿、孔横岛、缸爿岛诸岛以及附近海域。

旅游休闲区:通过浪通门、大小浦、望夫礁、凤尾、双架岙、帽羽沙六大休闲度假基地建设,形成旅游品牌。

环境协调区:主要包括城镇建设用地、渔港建设、养殖区的周边陆地区域和海域,

石化园区:位于大岙里石油码头附近区域和双架岙石化配套产业的预留用地。

 

主要无居民海岛包括南一江山岛、北一江山岛、百夹山、小百夹山、蛇山岛、猪腰屿、油菜花屿、孔横岛、缸爿岛、黄屿、困龙山、望夫礁、困龙山、竹屿、南礁岛、西屿头、竹南岛、上屿、中屿、下屿,初步形成一区一场四中心”。一区,即“一江山红色旅游区”;一场,即“海洋牧场”;四中心,即“海岛体验中心,海岛运动中心,生态保育中心,科学研究中心”。

专栏:主要无居民岛屿布局

² 一区

一江山红色旅游区:包括南一江山岛、北一江山岛、百夹山岛及其周边海域。

² 一场

海洋牧场:位于洋旗屿、竹屿周围海域及中咀湾。

² 四中心

海岛体验中心:中心建设的主要岛屿为百夹山、小百夹山、蛇山岛、竹屿、南礁岛、西屿头、竹南岛,重点推进百夹山和竹屿的体验中心拓展。

海岛运动中心:中心建设的主要岛屿为望夫礁和竹屿。

生态保育中心:中心建设的主要岛屿为百夹山、猪腰屿、油菜花屿、孔横岛、缸爿岛、黄屿、困龙山。困龙山的生态保育要与下大陈岛的开发保持协调性,猪腰屿、油菜花屿、孔横岛、缸爿岛、黄屿的开发要与上大陈岛发展保持协同性。

科学研究中心:中心分别建设在上屿岛和竹屿岛。

     

“十二五”期间,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将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服务业发展,以现代制造业提升工业化生态型循环型产业水平以观光农业带动相关产业开发,形成休闲渔业、生态旅游、港口物流及其他海岛综合产业现代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区。重点是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建成人工鱼礁区5万空立方藻类、贝类增养殖场1500亩积极保护竹屿岛礁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和洋旗人工鱼礁渔场建设区掘垦荒文化和军事文化,打造海岛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完成大陈渔港大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潮、抗台、排涝能力,建设客货综合码头、旅游专用码头和产业码头,直升机场,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专栏:大陈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² 大陈岛交通设施建设工程:水咀头至鸡笼头至土地堂公路,四级公路5公里;环岛公路屏风山路段,四级公路4公里;椒江至大陈车客渡码头,1500吨级泊位、21000吨级泊位;南岙客货运码头,1500吨级泊位;石化码头(15万吨级泊位)。

² 大陈渔港浪通门港区修复:浪通门大坝120米,300吨码头2座,护岸2000米及水电配套。

² 大陈城镇设施建设工程:供水管网20803米,新建净水厂1座、改建2座;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下大陈各2个,处理能力0.1万立方米/日,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场,上下大陈各1个,下大陈处理能力2000/年,上大陈800/年。

 

五、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对策和措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要进一步强化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部门责任。海洋经济领导小组是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规划的实施和指导协调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调整充实人员力量,研究制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海洋管理工作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主管部门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恪尽职守、敢于负责,并主动与各涉海部门协商,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密切合作的工作氛围。涉海部门要建立联席制度,健全海洋管理工作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定期发布海洋管理工作政务信息。同时海洋(海监、渔政)、交通(港监)和边防等部门已有的海上执法队伍要相互配合,全面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上经济活动。

(二)科学指导,依法管理

海洋立法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保证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依法治海的依据。随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我区椒江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满足海洋经济管理的需要,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要依法审批海洋开发活动。有关部门审批各类用海开发项目时,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要严格实行涉海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严禁违规审批、越权审批和重复审批。海洋、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三)科技兴海,自主创新

现代海洋经济是一项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领域,涉及众多学科和行业。海洋开发必须走科教兴海之路,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实行全程发展战略,推动海洋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海洋开发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海洋科技、教育与海洋开发活动紧密结合,以现代科技带动整个海洋产业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的改造提升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要以项目为中心、经济利益为纽带,不断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水平。要以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材料、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能源开发等技术和产品为重点,继续鼓励和支持与我区有良好合作的有关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和民间资本联合组建海洋开发研究机构、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强对海洋科技的研究开发,加快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提高高新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要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海洋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集引进、开发、创新、培训、推广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园区及连结连接科研和推广的纽带,使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承担起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良种研制、繁育、引进及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加快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四)对外开放,扩大外贸

扩大对外合作,实施海洋产业全方位开放,是加速我区椒江海洋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鼓励有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海水养殖业、近海工程服务、海洋运输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国外投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精心设计海洋开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境外大企业、大财团的资金投向浅海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滨海旅游、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引进国外海洋高科技项目、工艺和设备,对我区海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选派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海洋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按照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沿海省市(特别是上海、宁波、舟山等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增强我市弱势产业实力,促进共同发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加强与内地合作,增强沿海地区的辐射能力,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拓市场空间。

(五)强化基础,完善服务

为了保障海上和沿海地带各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防御和减轻海洋自然灾害,提高海洋开发综合效益,重点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建设:

1.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在目前的海洋预报和预警系统及海上搜救中心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区海域和各功能区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常规技术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建设仪器设备配套、观测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加大对用海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监测力度。对所有入海河口进行长期监测,对排污口、海上倾倒区、增养殖区和流动污染源实行全面监测,定期评价和发布海洋环境质量信息,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各有关部门应当相互提供与海洋环境有关的监测资料。

2.建设海洋信息服务系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信息服务是指以海洋资源环境数据、经济统计资料、情报文献和科技档案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要逐步发展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海洋经济和统计信息系统、海洋文献档案信息系统、海洋管理法规信息系统、海洋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海洋制图和信息产品制作系统、海洋信息技术支持系统等子系统,不断扩大信息,提高信息加工能力和质量,为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3.依靠科学手段,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海洋综合管理是一项崭新的政府职能,要把海洋科技作为海洋管理的重要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依靠科学拟定环境与发展政策,增加现实决策对未来影响的准确预见,减少不确定因素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影响;依靠科学规划区域性的海洋经济,运用科学手段规范管理涉海各业的开发活动;依靠科学,抑制和减少陆地污染物,建立污染监测,减灾防灾;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引入海洋综合管理,倡导应用体现发展可持续性的成本核算制度,处理边际成本最大化与发展成本最小化的关系,全面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为“数字海洋”奠定基础。

4.制定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做好赤潮等防治和减灾工作

海洋渔业局要会同环保局、科技局等部门做好赤潮的预防、控制和治理工作,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在赤潮频发海域划定重点监控区,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发布赤潮预警报信息,确保在赤潮信息发布24小时内对相关海域采取管制与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轻赤潮灾害对渔业和旅游业等造成的损失。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赤潮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理的研究,加快科技攻关进程,研究提出治本措施。

(六)创新机制,增加投入

海洋开发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多,因此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方面投资开发海洋的积极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开放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把海洋经济的投资划分为竞争性项目投资、基础性项目投资和公益性项目投资,并据此重新确定各类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对于市场竞争力比较强、投资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投融资方式;对于投资比较大、收益相对较低的项目,主要是基础设施和一些基础工业项目,既要增加政府的投入,同时也鼓励多方筹资;对直接经济效益较差、主要是社会效益的公益性项目,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和开发示范试验项目,如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的基础性研究等,难以用市场机制调节,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另外,对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成为海洋开发项目的投资主体。在海洋开发的起步阶段,各级财政应尽可能增加海洋开发的引导性投入,形成财政对海洋开发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以财政投资的不断增加来引导其他资金的投入,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广泛吸引民营、私营企业、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以及有条件的个人,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投入海洋产业,参与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并选择一批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安排上市发行股票,吸引社会资金。对于己建成的海洋基础设施(如港口、码头)可将产权与经营权分开,采用BOT等方式回收资金。设立海洋开发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海洋产业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和国家的政策性贷款的支持。


 

附图1 椒江区域示意图(图中蓝色虚线所围区域)


 

附图2 椒江区十二五海洋经济区域布局为港、四区格局示意图


附件1

台州市椒江区十二五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内容和规模

规划总投资(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亿元)

项目建设        起止时间

资金来源

合计

      724.33

      514.16

海洋产业转型提升工程(39项)

315.76

277.86

(一)

临港制造业(21项)

236.44

210.34

1

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药物制剂和生物制剂产业化建设

续建

年产1亿瓶无菌抗生素、10亿粒克林系列及高端API产业化建设和培南关键中间体扩产建设,生物制药结合雌激素产业化等项目

15.9

14

2010-2014

自筹

2

浙江利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大型装备关键部件建设项目

续建

征地341亩,总建筑面积98256平方米,形成年产2000套发电设备、石化设备、船舶、冶金设备、重型机械等专用设备重大关键部件的生产能力

14.32

12.72

2010-2015

自筹

3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沙厂区原料药产品搬迁及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

续建

用地156亩,建筑面积53537平方米,形成5t/a米尔贝霉素肟、5t/a替加环素、25t/a潮霉素、36t/a阿佛菌素、1500t/a泰乐菌素等5个抗病毒药品的生产能力

6.1

5.5

2010-2012

自筹

4

雅赛利(台州)制药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项目

续建

用地约72亩,形成年产原料药万古霉素30吨,莫匹罗星、莫匹罗星钙、杆菌肽、杆菌肽锌、替考拉宁35吨的能力

3.33

2.1

2008-2013

自筹

5

台州市百达电器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和铝压铸件生产线技改项目

续建

总用地113亩,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新增年产5200万件汽车零部件、800万件铝压铸件生产能力

2.3

1.7

2010-2012

自筹

6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项目(新增)

新建

工业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按照集聚区产业导向安排企业入园,企业建设厂房、生产线,形成产能

75

65

2011-2016

自筹

7

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配套项目

新建

30万吨级原油码头、油品中转库(库容90万立方米)、上大陈油品库区围海工程等

26.5

26.5

2011-2015

自筹

8

物流园区

新建

用地300亩,布局临港工业和物流业

5

5

2011-2015

自筹

9

浙江海正集团高分子生物材料项目(椒江基地)

新建

用地1000亩,年产5万吨聚乳酸(PLA)、4万吨四氢呋喃均聚醚(PTMEG)、4万吨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规模

14

10

2011-2016

自筹

10

飞跃集团特种管道及制衣成套设备项目

新建

征用土地300亩,建造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引进制衣成套设备生产线10,引进国内外特种管道生产线8条。最终形成年产25万站服装悬吊系统和5万吨多口径系列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生产能力

11

11

2011-2014

自筹

11

印刷产业园区

新建

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集中安排印刷行业企业

10

10

2012-2014

自筹

12

青岛啤酒(台州)有限公司迁扩建项目

新建

用地280亩,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形成每年20万吨的生产能力;二期投资2.5亿元;项目最终建成后,形成40万吨的生产能力

7

7

2011-2014

自筹

13

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新建

以水晶光电和星星瑞金科技为龙头,集中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以滤光器件等精密薄膜光学电子元器件及视窗防护屏等产品为主导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4

9

2011-2015

自筹

14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沙生物产业园

新建

改造外沙原料药车间,建设形成年产重组人胰岛素1200kg及年产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2400万支的生产能力

5.17

4

2011-2016

自筹

15

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项目

新建

新征地220亩,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形成年产80万台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生产能力

2.9

2.9

2011-2013

自筹

16

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新建

扩大“精、烘、包”及水基化生物农药制剂生产规模,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2

2

2011-2013

自筹

17

浙江摩尔舒卫生设备有限公司卫浴洁具项目(一期)

新建

总用地124.92亩,总建筑面积66053平方米,建成9条卫浴生产线,形成年产60万件节能环保型、35万件保温抗菌型水暖洁具的生产能力

1.42

1.42

2010-2012

自筹

18

浙江方远夜视丽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微棱镜反光膜项目

新建

新建厂房2万平方米,年新增150万平方米微棱镜反光膜

1.1

1.1

2011-2012

自筹

19

椒北工业园区工业投资项目

新建

工业用地面积800

10.4

10.4

2011-2015

自筹

20

沿海产业带中小企业创业园

新建

占地600亩,建设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8

8

2011-2015

各级财政

21

前所船舶综合大楼

新建

占地30

1

1

2011-2013

自筹

(二)

现代海洋服务业(18项)

79.32

67.52

1

船舶产业服务中心

续建

2010-2016

2

台州市现代物流园区(葭

续建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和信息服务平台、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园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到2012年止园区内企业家数达30多家,销售额达35亿。总用地1000

22.2

14

2005-2015

自筹

3

台州港椒江航道服务区及椒北物流中心

占地65亩,23000吨级(兼靠5000吨级)泊位、栈桥2座,以及后方陆域船员服务楼、综合办公楼(含航道管理服务)、堆场、仓库等

1.49

1.49

2011-2012

自筹放到服务业中

4

台州市瓯华医化物流配送中心

续建

占地370亩,建设医化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各类化学原料用成品150万吨的配送能力

5.4

5

2010-2015

自筹

5

台州五星金属物流中心

续建

占地270亩,整合提升现有的三山五星物流交易市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仓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网上交易平台

1.71

1.2

2010-2013

自筹

6

浙江泰和塑料原料及制品配送中心

续建

占地面积85亩,建设仓储用房,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总建筑面积为22972.88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年配送各类塑料原料19.5万吨的生产运营规模

1.29

0.6

2009-2011

自筹

7

万隆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浙东物流中心

新建

占地6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建设仓储集散区、保税区、信息交易中心、配送中心、金融及其它综合服务区,配套建设万吨级物流码头与装卸设施,形成年吞吐钢材等大宗金属物资200万吨的能力

6.5

6.5

2012-2014

自筹

8

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

新建

占地面积285亩,一期改扩建一座500吨级多用途码头,整合形成11万平方米港区集装箱堆场;二期建设120亩港外堆场,最终形成35万标箱和75万吨复杂的物流能力

4.5

4.5

2011-2014

自筹

9

台州兴旺水产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项目总用地72590平方米,其中净用地57063平方米。建成八条水产品深加工生产线、5万吨冷藏库及其他配套库房,形成每年深加工7万吨水产品和每年26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的能力。

2.62

2.62

2011-2015

自筹、贷款

10

台州市危化品物流中心

新建

占地300亩,一、二期共建石油和化工品储罐10万立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仓储2万平方米,办公1万平方米,集流通贸易、仓储保管、运输配送于一体

2

2

2011-2012

自筹

11

台州医药物流中心

新建

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设医药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

1.65

1.65

2011-2014

自筹

12

台州市椒江粮食储备中心

新建

占地128.25亩,建设办公楼、原料仓、麻袋仓、成品仓、辅助用房、加工厂房、门卫等总建筑面积为27963.1平方米,形成5.5万吨仓容、日加工大米100吨的生产规模

1.46

1.46

2011-2013

自筹

13

台州水产交易中心异地搬迁

新建

水产品交易市场15000平方米及管理用房、营业用房及停车场、道路、绿化带、水电、电子显示系统等

1

1

2011-2015

财政、贷款

14

章安沿江商业中心

新建

占地520

10

10

2011-2015

自筹

15

椒江中心渔港后方基地一期

新建

总用地规模23.99公顷,包括商住用地开发、主干道路及绿化景观建设等

5

5

2011-2015

贷款、财政

16

章安古郡

新建

古街保护与开发,重点包括古郡衙、老字号药铺、染坊、贞节牌坊、摄静寺、金鳌山、章安古港、常乐寺、崇梵寺、赤栏桥

1.5

1.5

2011-2015

财政

17

台州心海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

新建

总面积14.4万平方米,建设涉海产品展示区、海外珍品回归展示区、私立博物馆群区、民间文化主流中心去、文化创意实验工作区、沿河文化生态休闲街区等

10

8

2012-2016

自筹、贷款

18

九子生态景观区

新建

旧有河道的疏浚和大坝的修建,寺庙的修复、古桥和牌坊的复制、村落祠堂的修复、农业景观的营造和村落的整治

1

1

2011-2015

财政投入0.5亿元,招商引资0.5亿元

基础设施提升工程(53项)

      297.01

214.24

(一)

综合交通(20)

155.05

117.93

1

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

续建

一级公路8公里,道感堂至现代大道,宽32米,其中大桥长3550米,总宽39.5

16.35

12

2008-2012

贷款、自筹

2

椒江口外航道整治工程

续建

干线航道28.8公里

13.4

10

2010-2016

财政

3

75省道南延椒江二桥至温岭松门段工程椒江段

续建

一级公路11公里

8.5

6.4

2010-2013

财政、省补

4

椒江至路桥机场公路扩建工程二期

续建

一级公路4公里

2.5

2

2010-2012

财政、省补

5

82省道复线椒江大桥至马鞍山工程椒江段

续建

一级公路6公里

1.9

0.73

2010-2012

财政、省补

6

海门外沙物资码头

续建

1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

1.5

1

2010-2012

财政

7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椒江段

新建

高速公路14公里

42

42

2011-2015

财政、省高速投资公司

8

头门港疏港公路椒江前所至台州火车站

新建

一级公路28公里

20

2

2015-2018

财政

9

三甲沿海村至路桥长浦公路

新建

一级公路12公里

7.8

7.8

2014-2015

财政

10

82省道复线东延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

新建

一级公路9.5公里

7.6

5

2014-2017

财政

11

76省道复线北延工程椒江段

新建

一级公路2公里

2

2

2011-2013

财政、省补

12

区滨海客运站

新建

占地30

0.5

0.5

2014-2015

财政

13

海门港区码头工程

新建

三号码头、五号码头(3000吨级散货泊位各1个)

0.4

0.4

2012-2014

财政

14

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市区连接线

前期研究

高速公路4公里

4.5

15

74省道南延三门毛张至椒江二桥工程椒江段

续建

一级公路4.8公里

3.1

3.1

2010-2013

财政、省补

16

83省道道感堂至道头金公路改建工程

新建

一级公路20公里

12

12

2011-2014

各级财政

17

台金高速东延至沿海高速

新建

高速公路5公里

5

5

2011-2014

财政

18

沿江大道

新建

设计全长6.1公里,双向四车道

2.5

2.5

2011-2014

各级财政

19

83省道道感堂至道头金公路整治工程

新建

一级(二级加宽)公路19公里

2.3

2.3

2011-2013

各级财政

20

74省道连接线工程

新建

椒江二桥收费站至前所下浦大转盘,长3公里,宽36

1.2

1.2

2012-2014

各级财政

(二)

城市基础设施(18

88.42

51.37

1

东二路椒江段

续建

总长5536米,其中5055米,宽度50米,481米,宽度42

4

2.8

2010-2011

财政

2

东二路连接线市府大道东延段工程

续建

台东快速路至东二路,一级主干道,全长4258米,宽50

3.5

3.15

2010-2012

财政

3

江滨公园西延

新建

占地2800

28

10

2011-2018

财政

4

海城路工程

新建

东二路至白云山南路,长12527米,宽42

10.2

10.2

2011-2015

各级财政

5

东海大道东延工程

新建

椒金路至东二路,长3850米,宽50

3

3

2013-2015

财政

6

联升路拓宽工程

新建

椒金路至路桥,长5650米,宽26

2.65

2.65

2012-2014

各级财政

7

现代大道东西延工程

新建

椒金路至东二路,长3600米,宽50米;中心大道至井马,长5388米,宽50

2.2

2.2

2011-2015

财政

8

椒北快速路

新建

椒江大桥至台东大道,长8290米,宽50

7

5

2014-2016

各级财政

9

滨江大道

新建

椒江大桥至建电路,长5118米,宽36

3

3

2011-2012

各级财政

10

椒北大街西延、东延

新建

4公里,其中西延部分宽36米,东延部分宽50

2.5

2.5

2011-2013

各级财政

11

北环路

新建

椒江大桥至章安大道,长3880米,宽36

2.4

2.4

2013-2015

各级财政

12

椒北供水二期工程

新建

2.5万吨/

0.5

0.5

2014-2015

各级财政

13

椒北垃圾填埋场

新建

占地100

0.5

0.5

2012-2013

各级财政

14

东二路连接线枫南东路东延段工程

新建

椒金路至东二路,长2500米,宽42

1.67

1.67

2011-2012

财政

15

中心大道北延

新建

葭止大转盘至工人路,长828米,宽62

1.4

1.4

2011-2015

财政

16

椒江南北供水联网工程

新建

跨江管线2公里,管径800毫米

0.4

0.4

2012-2013

财政

17

椒江三桥

前期研究

桥长1500米,双向四车道

10

18

椒江过江隧道

前期研究

2100米,宽16

5.5

(三)

能源(2

6.02

6.02

1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

110kV东辉变、前所变、富强(明珠)变、大学变、山东变、建兴变、繁荣变

3.5

3.5

2011-2015

自筹

2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

220kV新堂变、椒北变

2.52

2.52

2011-2015

自筹

(四)

水利(13

47.52

38.92

1

十一塘围垦工程

续建

围垦面积40013亩,海堤总长度10500米,新建水闸2座,海堤防洪标准50年一遇

8.81

2.91

2007-2012

自筹

2

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椒江段

续建

新开河2.53公里、河道拓宽5.11公里(河口宽度达到38米),栅浦闸扩建、桥梁等

3

3

2010-2015

财政

3

“强塘固房”海塘加固工程

续建

对全区32.1公里海塘及2座水闸进行加固改造。“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山东十塘、外沙海塘加固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十二五”实施余下 20.384公里海塘及水闸

1.34

0.94

2008-2012

财政

4

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

新建

连接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东山湖至十一塘平原湖及出海口,全长19.19公里,拓宽河面宽100300

25.9

24.5

2011-2020

财政

5

十一塘造地工程

新建

造地8750

3.72

3.72

2011-2015

自筹

6

十一塘围区框架道路路基一期工程

新建

海城路及十一条河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总长11751米,宽15

1.32

1.32

2011-2012

自筹

7

永宁江江口引水工程

新建

长度7.4公里,从现16米拓宽至36

1.2

1.2

2014-2015

上级补助、财政

8

七条河拓宽整治工程

新建

洪家场浦至岩头闸

1

0.1

2011-2020

财政

9

防汛防台设施项目

新建

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及物资储备中心建设

0.4

0.4

2011-2015

财政

10

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

新建

预警中心、台风探测基地

0.35

0.35

2011-2015

中央财政、区财政

11

椒江口围垦工程

前期研究

12

椒江调蓄工程

前期研究

研究通过椒江造闸,调蓄入海水量,改善温黄平原的水环境

13

椒北防洪工程

新建

华景闸改造;老鼠屿路堤加固,堤线总长1115.8米,五十年一遇标准

0.48

0.48

2012-2014

上级补助、财政

海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6项)

33.84

15.34

1

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区块生态化改造项目

续建

严格环境准入,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设备,搬迁不符合环境容量的项目,深化废气整治.2012年外沙区块实现转型升级,发酵、合成项目完成搬迁;2020年,岩头区块建成以原料药“精烘包”和制剂成药为主体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3

10

2006-2020

企业投资为主

2

十一塘湿地公园

新建

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景观营造,水上参与性项目开发、游步道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建设

5

2

2012-2020

财政、自筹

3

河道整治

新建

省市级河道69.28公里,区级河道181.09公里,乡村级河道408.07公里,整治及保洁

1.5

1.5

2011-2015

财政

4

海洋及无居民海岛生态环境系统建设

新建

十一塘海岸、海线修复;实施《椒江碧海行动计划》,保护、恢复、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与生态环境;实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生态利用工程;实施近海海域污染物排放防治工程、重点港湾海洋垃圾清理工程;建设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域水质污染及环境预测预警系统、海洋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和海洋环境执法队伍

1.04

1.04

2011-2015

财政

5

垃圾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

新建

占地200

0.8

0.8

2014-2015

财政

6

区污水处理三期工程

前期研究

20万吨/

2.5

2013-2018

大陈岛(屿)海岛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建设(8项)

77.72

6.72

1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

续建

一江山岛部分:碉堡、壕沟、标志性群雕等保护性项目建设和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供水、供电、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参与性项目的开发

3.5

2.5

2008-2020

财政投入1.5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

大陈岛部分:修建浪通门和帽羽砂海滨浴场,建设大陈竹屿海钓基地、游艇基地、洋旗岛领海基点景点,大小浦古渔村修复以及大陈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

大陈岛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

水咀头至鸡笼头至土地堂公路,四级公路5公里;环岛公路屏风山路段,四级公路4公里;椒江至大陈车客渡码头,1500吨级泊位、21000吨级泊位;南岙客货运码头,1500吨级泊位;石化码头(15万吨级泊位)

2.19

2.19

2011-2015

各级财政、省补

3

大陈渔港浪通门港区修复

新建

浪通门大坝120米,300吨码头2座,护岸2000米及水电配套

0.45

0.45

2011-2013

各级财政(争取上级补助30~60%

4

大陈城镇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

供水管网20803米,新建净水厂1座、改建2座;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下大陈各2个,处理能力0.1万立方米/日,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场,上下大陈各1个,下大陈处理能力2000/年,上大陈800/

0.4

0.4

2011-2015

财政、省补

5

海洋牧场

新建

修复海洋资源,在中咀建育苗场

0.38

0.38

2011-2015

财政、中央财政补助60%

6

大陈岛休闲与设施渔业建设项目

新建

围海412.5亩,防浪堤521米,建设养殖、育苗、垂钓、观光旅游及餐饮服务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

0.5

0.5

2012-2014

自筹

7

海洋特别保护区

新建

领海基点保护、人工鱼礁渔场、陆域植被生态、岛礁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开发、岛礁周围海域渔业资源恢复

0.3

0.3

2011-2015

争取省财政补助30%,其余自筹

8

大陈岛连岛工程

前期研究

总长26公里,其中上大陈黄屿至西廊岛跨海大桥22公里,西廊至三山涂筑坝公里4公里,再由接线公路连至十一塘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