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11331002002673268P/2022-145150  主题分类:
 体裁分类:  发布机构: 椒江区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2-06-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2- 06- 29 09: 3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椒江区人民政府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投身党史学习教育,接续奋斗、勇毅笃行,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精彩纷呈的答卷,实现了椒江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顺利开局。

(一)坚定红色领航,管党治党走向纵深。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滋养初心使命。全系统105个党支部学思践悟百年党史,构筑线上线下学习阵地,开展了系列陆岛红色实践。教育宣讲团赴学校、机关、社区开展党史宣讲百余场,持续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讲深讲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120余场,6万余学生参与,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爱党爱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以党建工作质效浇铸战斗堡垒。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党建示范学校、党员活动中心建设,完成机关党建示范点改造提升工作。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98人次,发展党员20名。完善教育系统“星级党支部”评选机制,评选“五星级”学校党组织6个。推进民办教育党建“双覆盖”提质攻坚行动,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党建“数据库”,逐步提升党组织覆盖面。三是以清廉教育建设淬炼过硬作风。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全面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深化“清廉学校”建设,全年查处违纪违规案件15件,处理有偿带生教师9人,评选区“清廉示范学校”6所,教育行风、政风、教风持续向好。

(二)狠抓资源统筹,教育品质稳步提升。一是扩容拓面优化校网布局。完成教育基建总投资9.86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椒江二中改扩建、下陈中学迁建等2个重点工程主体结顶,心海社区小学和文昌一小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22所、建成9所,3所公办园先后投用开园,东埭幼儿园入选“省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典型案例”。二是外引内培壮大教师队伍。首次招聘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26人,搭建3个省内外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骨干教师赴杭州名园跟岗培训。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50名,依托华东师大、浙师大等优质平台招聘优秀教师22名。培养浙江工匠2名,培育省市教坛新秀、市名师、市优秀教师共20名。引进特级教师10名、区外优秀教师19名,成立2个专家工作站。三是共富共育联动城乡学校。承办市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现场推进会,2所幼儿园作典型发言,18所幼儿园作经验展示。义务教育在原有教育教学共同体的基础上,创新形成“教育集团+”“高等名校+”“公办名校+”“民办名校+”等四大共同体模式,工作经验入选市共同富裕36法。

(三)坚持立德树人,学生素养全面发展。一是打好“双减”工作组合拳。牵头成立“双减”工作专班,高效协同拧紧“严审严入”链条,全区7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全部办结。同步建立联合治理机制,查处违规机构23家。“联防联控”防化风险,解决退费纠纷161起,妥善处置4家机构的舆情事件。培训机构全部入驻“培省心”监管平台,努力保障家长的利益。二是夯实教育教学主阵地。“五项管理”纳入责任督学首要任务,开展三轮“双减”专项督查。教研重心下移,深入教学一线,作业改革、命题设计等工作不断深化。学校建立作业分层、作业公示制度,创新各类体、美、劳等拓展作业。课后服务“一校一策”亮点纷呈,建成“1315+X”多层次课程体系,学生参与率84%,家长满意度达98%,我区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单位”称号。三是实现五育并举新突破。德育工作深入开展,我区蝉联“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组织特等奖”。学生体艺优势不断扩大,包揽市第四届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全部组别冠军,囊括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全部团体冠军。劳动教育模式成为省市样板,我区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四)注重教育改革,发展动能不断释放。一是教育智治迭代升级。教育数字化改革提升服务新效能,创成浙江省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物联网近视防控系统被列为“省教育数字化改革首批试点项目”,“爱眼通”应用入驻“浙里办”,工作成效获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上线“入学一掌通”服务平台,实现报名“零次跑”。二是评价改革激发活力。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幼儿园升等晋级持续发力,新评二级及以上幼儿园14所,覆盖面较上年提升7%。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机制”,5所学校创成省现代化学校。教师培训模式入选“省年度质量评价分析典型案例”。三是课程改革彰显特色。创成3所省级安吉游戏实践园,我区获评“浙江省安吉游戏实践区”,全市唯一。坚持“四课”引领,实施“6+1项目推进、组团发展”战略。STEAM教育连战连捷,优秀项目数量位居全市首位,省项目化学习挑战赛斩获20强中的2席。培智学校建成职业培训专用教室,增加烹饪、烘焙课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一职、二职获评省“双高”建设单位,创成10个省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

(五)聚焦和谐稳定,教育形象牢固树立。一是安全保障更有力度。全年安全建设投入1100万元,扎实推动消防演练、食品安全、防溺水等工作,新增3A级以上平安校园13所,创成健康促进金牌学校5所,72所学校建成“智慧食堂”。完成6场中高考及社会考试组考工作,1.7万考生顺利参加考试。全力以赴做好防疫工作,学生新冠疫苗接种率达102%,教师接种率达98%。二是惠民答卷更有厚度。高标准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共5件。青少年“光明行动”后劲增强,10所爱眼小屋启动近视干预,灯光改造项目顺利收尾。61件教育议提案圆满完成,数量位列全区首位,满意率100%。随迁子女“蓝天行动”持续加码,为新椒江人子女提供学位1400个。全年资助困难学生21430人次,累计金额2563万元。教工志愿服务队获评省最美志愿者组织,翁丽芬领衔志愿服务队斩获省赛金奖。三是教育宣传更有高度。全年各级媒体正面报道1000余篇,其中国家媒体47篇,省级媒体100篇。信息工作位列市教育系统首位,省市区录用共1921篇。区教育局入选浙报集团首批微融站,在全市教育宣传工作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荣获“浙江省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为全系统提炼亮点、提升形象夯实了基础。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椒江教育将锚定区十届一次党代会对教育提出的发展目标,奋进赶考之路,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破瓶颈、集聚优势,奋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走在最前列。

(一)突出思政教育的先导地位,开创铸魂育人新局面

将思政教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一号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推向前进,努力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下一代。

一是凝聚思政教育合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区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局层面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学校层面各学段作出行动示范,久久为功、挂图作战,构建起“区委统一领导、教育牵头实施、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格局,用“国之大者”的情怀担当,用高质量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深刻时代命题。

二是建强思政教育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项要求为指引,推动思政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健全思政教师准入和退出制度,通过人才引进、培优选拔、志愿招募、专家特聘等方式组建和打磨队伍,建立专题轮训和常规培训制度,不断发挥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腔真情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三是激活思政教育课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实效性。在“新”上下功夫,以新模式、新媒体等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在“乐”上下功夫,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育快乐情感,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行”上下功夫,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选树优秀典型,评选校级垦荒少年,遴选全区“十佳垦荒少年”,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

(二)拓宽共同富裕的教育路径,塑造湾区教育新品质

2022年,聚焦“普惠、优质、活力”三个教育关键词,做好“保资源供应、强人才支撑”两大任务,加快创建“三个区”,全力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贡献教育力量。

一是加快建设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启动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加大投入,对标对表补齐短板,重点在师资配备、民办薄弱园改造等方面夯实基础,逐步提升非编幼师待遇。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校网布局,新开工东方村、机关华师分园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续建工程15个,投用江南墅、万科城、旭辉府、妥桥等8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160个,力争公办幼儿园覆盖面达到60%。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广“安吉游戏”,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引进省内外名园发展团队,培养2-3个省精品课程园。

二是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以加快建设“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牵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校际均衡、提升保障水平。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椒江二中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下陈中学迁建工程主体建设,新开工育才二小、文昌一小、前所二小、港头徐小学,扩建文渊小学、古桥小学。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在“停止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审批”的基础上,全面规范“公参民”学校,严格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增量,大幅减少民办义务教育存量,为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夯实基础。

三是加快建设活力融合的职业教育。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在硬件建设、专业培育、产教融合、双高队伍培养上下功夫。强化内部挖潜,提升软实力,加快建设与椒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弯道超车。

(三)牢树人民至上的教育理念,构建学生成长新港湾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点亮光和热,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用力写好“双减”下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让学生在健康的教育生态中获得足够的成长动能和发展空间。1.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努力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增强质量立校意识,继续开展“五项管理”督查,推动学校强化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在提质增效中要用温暖的力量感染学生,成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2.打好校外治理主动战。提高部门联动水平,重点整治“无证无照”学科类培训班, 严格打击以咨询、文化传播、托管服务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行为。继续强化机构的办学监管、资金监管,提高风险稳控能力,大幅减少群众校外培训支出负担。3.做优课后服务大体系。建立非学科类课后服务项目白名单制度,为学校提供菜单式的项目服务。鼓励学校多层次开设各类拓展课程,继续推进戏剧、中医药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10个以上中医药宣教实践基地,实现中医药科普率达到98%以上。积极挖掘社会育人功能,持续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后及周末生活。

(二)用心打造安心工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和红线,用我们的良心做出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幸福教育。一是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坚决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常态化安全隐患治理制度,形成闭环机制,切忌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局层面统一推进“智安校园”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隔离升降柱、电子围栏入侵报警系统等方面建设,形成“一校一网一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式。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校园应急响应和处置水平,全力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打造学生心灵家园。不断推进学校心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在课程、课时和师资方面予以保证。加强全员教师的心育培训,经常性组织师生谈心谈话,及时排解学生的困惑和不良情绪。发挥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作用,完善心理关怀、预防、分析、疏导、干预等机制,注重以孩子的视角,走进孩子的内心。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体验创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给予孩子更多的养分,把学校真正打造成学生心灵的避风港,让他们收获一段美好的、多彩的、有成就感的人生历练。三是搭建家校共育桥梁。把加强家校共育工作作为提升教育质效的重要抓手,局层面统筹推进家长数字学校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的良好沟通平台,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和线上课程,不断满足家长的咨询、交流和学习需求,引导家长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促使家长关注和参与孩子成长过程。

(三)用情涵养校园文化成色。把文化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软实力。一是增强文化强校意识。深刻把握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把内涵式发展放在全校工作的突出位置,用文化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发展,形成校班子及师生员工高度认同、人人主动参与、学生家庭积极配合的良好氛围。二是营造文化共建氛围。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标准化学校创建和薄弱学校改造结合起来,与中小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等结合起来,努力把学校建成艺术殿堂、科学摇篮、文化基地。不断挖掘和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才艺和特长,让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师生自我教育、感受成功与享受幸福的过程。三是打造校园文化体系。坚持文化育人总基调,积极挖掘学校的历史和区域的传统文化,精细化布局,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生硬的口号。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防止和克服学校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确保每个学段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每一处设计布局都有育人的目的和成效,努力做到一砖一瓦皆有诗意、春夏秋冬包涵韵味。

四、抢抓改革攻坚的战略机遇,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

精准把握教育政策导向,打好改革牌、创新牌,抓住数字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不断增强教育的发展动力活力。

(一)建强一支善作善成的教育队伍。一是狠抓“服务型”机关建设。局各科室自觉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品牌意识,既要做好“发令员”,更要当好“勤务员”,服务好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全局机关联系学校制度,落实局班子、机关干部进校指导、推门听课等机制,用实际行动做到关心学校发展、聆听教师诉求,形成全心全意服务学校、齐心协力办好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狠抓学校班子建设。将“校班子兼课、推门听课制度”作为解决编制不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校长、书记带头上足、上好课时,树立高效课堂的行动示范。落实新时代好校长标准,提前谋划和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后备干部,把业务精湛的教师吸收到学校班子中去。各位校长、园长要勤思善谋、精雕细琢,把每项工作干出彩,用教育匠心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优质园。三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骨干教师带编交流力度,均衡城乡校际的师资配备。深化教师攀升行动,不断提高教育教科研水平。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的作用,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提高骨干教师的活力。加强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选树先进典型,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拓展一批多跨协同的数智场景。加快教育应用迭代升级,多渠道建设教育应用新场景。一是推动数字赋能“科学决策”。启动“教育魔方”建设工程,推广普及全民数字学习平台,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成教育智治一张图,在教育资源布局、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发展、教育生态监测等方面形成辅助决策支持能力。二是推动数字赋能“精细治理”。升级“椒江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和服务平台”,实施采购审批、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完善“椒江区中小学食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商品名称、规格及价格, 实现对食品配送企业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三是推动数字赋能“高效服务”。进一步拓展升级“爱眼通”功能,为家长提供视力查询、预约检测、预防监督、爱眼知识等六大服务。完善“椒江区入学一掌通”建设,增加“流动人口积分制查询”功能,为外来人员子女提供便利化入学服务。

(三)建成一套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启动学生评价改革,开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学校五育工作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作为学校督导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数纳入学生学业评价,逐步扭转重分数轻素质办学行为,促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五、夯实党建引领的坚强保障,奋发建功立业新作为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定“两个确立”,担好政治之责。全区教育系统要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二)建强基层堡垒,夯实发展之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和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实施党支部“满天星”强基工程,建立重点任务进展月报制度。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组织各学校设立党务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制定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培训计划,实施“红领名师培育工程”,培树一批优秀教师党员,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落实重大任务中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深化正风肃纪,恪守清廉之本。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及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加大有偿带生治理力度,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深化源头治本,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监督体系,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推动全系统以更加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