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大数据"富矿"精准发力监督 |
发布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 来源: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
“作为公职人员,明知不能违规挂靠职业资格证书,我却心存侥幸,认为不会被发现。现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愿意上缴‘挂证’违纪所得,并接受组织处理。”5月10日,王某在接受台州市椒江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初核谈话时,无比懊悔地说道。 发现公职人员违规挂靠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兼职取酬的问题,大数据筛查与比对可谓功不可没。近年来,椒江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精准比对,全面筛查,让找问题这个费心费力、大海捞针的“人工活”变成了精准高效、一键集成的“智能活”,为精准监督装上了“火眼金睛”。 此前,在一次信访件核查中,部分公职人员的重复参保情况引起了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的关注。深入调查后,发现重复参保背后隐藏着的竟是违规兼职取酬的问题。为做细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达到“查办一案、治理一域”的效果,该派驻纪检监察组以此为切口,积极探索整治公职人员重复参保背后兼职取酬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公职人员重复参保数据库,对编办、人社等不同部门采集导入的各类基础数据进行比对,智能抓取异常数据,用大数据精准筛查违规兼职取酬人员。 鉴于大数据筛查发现的400多条异常数据涉及多个部门公职人员,椒江区纪委监委启动“组组联动”,由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督促对口监督单位逐条核实异常数据出现的原因。目前,该区纪委监委已发现问题线索6条,组织处理2人,涉及金额90.68万元。 数字化监督不但为查办案件提供了“源头之水”,还为司法权力规范运行套上了“紧箍咒”。为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区纪委监委派驻检察院纪检监察组运用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超过6个月未结的“积案”进行筛查,发现检察二部积案问题占全院积案的60%,个别员额检察官常年保持积案数高达30多个。对此,该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把脉问诊,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此外,区纪委监委派驻法院纪检监察组依托办案办公平台,关注法官与律师共同办案大数据,及时分析研判,通过查阅案件详情、开展常态化评查、谈话了解具体办案过程等方式,实时跟进,动态监督,着力防范法官与律师不正当交往问题。 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往往导致监管“真空带”的存在,自从监督安上数字“探灯”,这类“真空带”就被大大压缩。椒江区纪委监委会同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检察院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借助大数据对服刑人员名单、死亡人员名单和财政供养人员名单进行碰撞比对,有效清除了因为几个部门间信息壁垒产生的监管盲区,发现该区存在被救助人在失踪、服刑甚至死亡等情况下仍违规领取补助的情况。今年以来,全区筛查发现并及时取消残疾人护理补贴18人次、低保低边补助141人次、移民补助140人次、高龄老人补贴1416人次,追回多发补助45400元。 “发现问题是精准监督的生命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大数据‘富矿’,在精准监督上发力,提升监督效能,使监督更快、更准、更有力。”椒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