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椒江区下陈街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请问您最近有外出经历吗?”
“您好,请问您返椒前和社区报备了吗?有没有核酸检测报告?”……
近日,在下陈街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下陈防控指挥部)内,电话声不绝于耳,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们正忙着拨打电话,并将信息汇总、制表、上报。
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椒或境外人员入境来椒人员的信息收集和大数据推送人员的数据接转联络,建设全区高危人员动态管控库,做好高危人员管控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做好高危人员排摸反馈进度跟踪工作等。
徐双就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他们是守好外来返椒人员防疫“小门”的重要一环。
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
2021年11月5日晚上9点,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徐双的手机嗡嗡地震动起来,大数据显示有一位大伯从大连风险地旅游回到下陈。作为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小组长的徐双,立即拿起电话拨打大伯的电话,可能大伯正在睡梦中被吵醒,电话那头态度很不友好,极度不配合。
没办法,第二天,徐双马上联系下陈各大旅行社,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大伯报的团。经过调查,大伯虽然路过风险地,但只是机场转机了一会。大伯因为大连转机的时间已经超过14天的追溯期,工作人员让他去卫生院做核酸,第二天核酸报告出来阴性,打电话跟他说结果的时候,他很开心,也很感激防疫人员。
“虽然他没有风险地旅居史,但其名下手机号存在风险地漫游情况,我们的工作人员仍然会电话核实,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把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不漏一人。”徐双说。
“我们的工作没有时间概念”
“我们这里的工作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工作人员的手机电脑都是24小时不离身,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后半夜,只要一来推送表,全员都要开始打电话、报表。”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负责人陈亚英说。
有一次,晚上11点40分数据下来,徐双打电话排查,对方是个女的,睡意朦胧的她骂徐双是骗子,说想获取她个人信息,骗她钱财等。“当时真的觉得挺委屈的,我们每天打电话打到耳鸣,说到口干,得到的是居民的不理解。”采访时,徐双忽然眼睛红了一下,说:“想想也是,就像这个居民说的,如果不是骚扰电话,谁这么晚还打电话啊!”
其实,后半夜打电话排查对于指挥部来说是家常便饭。疫情防控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每次区里的推送表一下发,不管是几点,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就要开始工作。徐双不仅自己要打电话排查,也要将大量电话号码立即分配落实到组员,要第一时间将其中数据逐个筛查,杜绝无效数据,绝对不漏一人。
“遇到很配合的居民让我们感动”
除了个别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大部分居民还是很支持的。家住铭豪花苑的一位居民,其父亲在上海某医院住院,那时上海刚出来病例,属于风险地。他几乎每天都来指挥部沟通,了解上海那边的情况,怎样做到避开风险地等。“他们工作也很辛苦,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隐瞒,不给他们添麻烦。”这位居民说。后来,一直到上海解封后,这位居民才去上海看父亲。
“碰到这么配合的居民,往往让我们很感动。”徐双说。
还有一次,下陈的一位市民从外省非中高风险地区回来,不知什么原因,健康码变色了,在高速路口被拦住。徐双和同事们一边跟当地防疫部门联系,一边安慰他。在徐双他们的帮助下,该市民顺利下了高速。为此,这位市民还特地到下陈防控指挥部表示感谢。
15分钟内精准排查、1小时内数据落地
只有更快掌握疑似感染者的行动轨迹,才能尽早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时刻与时间赛跑。“我们要求从接到数据的一刻算起,15分钟精准排查,尽量1小时内数据落地,比规定时间提前完成。”徐双说,因为晚1分钟,病毒便会在不具名的地方多“逍遥”1分钟。只有更快掌握疑似感染者的行动轨迹和接触人群,才能尽早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防止更多人被传染。
徐双习惯性地在下班前把工作要用的工具包收拾妥当。晚上睡觉时,从里到外的衣物也要放在床边伸手够得着的地方。手机则全天候处于响铃或震动状态,确保第一时间接听。
这也是许多区域协查和高危管控组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他们没有所谓上下班时间。就像徐双,因为这几个月连续的工作造成生活不规律,得了胃病,有一天晚上胃痛得厉害,但因为值班,又出不去,只能让老公送药过来。“我有一个同事也忙得内分泌都失调了,有时忙起来,一星期回不了家,回到家里,儿子都对我陌生了,想想也挺心酸的。”徐双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有他们这样防疫战线上的工作者们放弃假期、不分昼夜、忠于职守,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