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布洛芬只要10元,现在为什么要20元?为什么线上线下价格不同?椒江药店是不是乱涨价……近日,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我区各类药品投诉举报有所增多,区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出击,对群众反映的12起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投诉举报开展实地调查,坚决维护涉疫商品的市场价格秩序,并对市民咨询问题集中解疑答惑。
近期,有较多市民咨询,以前买一盒布洛芬只要10元,现在却要20元,商家是否哄抬物价了?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是不同厂家生产不同规格的布洛芬,经营者并未存在哄抬物价的行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相关负责人胡牧表示,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国家已明确放开价格的药品由药品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因此会出现不同品牌、不同生产厂家、不同规格药品,虽然药品名称相同,但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情况。
走访我区几家药店,记者注意到,同样药品名为布洛芬(缓释片),西南药业生产的20片装浙江省药店医保支付标准为每盒39.97元,而惠州大亚制药生产的24片装仅需每盒17.02元;布洛芬(缓释胶囊),辅仁药业生产的20粒装浙江省药店医保支付标准为每盒34.98元,南京易亨制药生产的24粒装仅需6.2元。
像头孢克洛胶囊这类抗菌药,不同厂家的价格也从6元到70多元不等。由于经营策略、经营成本等不同,同种药品在线上价格和线下实体店价格以及不同药店经营者之间也会一定差别。所以,不能简单的从价格高低来判断经营者存在哄抬物价行为,并且部分药品价格的上涨,与进货价格、物流成本的提高有关。
从近期市场巡查情况看,我区各药店的连花清瘟和布洛芬等少数药品出现过短缺现象,但各药店都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在补货。根据多个药店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出现的一些药品短缺现象主要是因为消费者盲目囤购,导致市场突发性供小于求。市场上大多数退烧药、止咳药、感冒药备货充足,无需恐慌,而连花清瘟和布洛芬并不是唯一推荐用药,有相当多的可替代药品。
近期,部分市民产生了备药用药焦虑,盲目囤药、焦虑囤药,非理智的购买大量药品,不科学,也没必要。例如,一盒24颗装的布洛芬胶囊就能满足4个人三天的基本用药量。并且个人倒卖药品属于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建议市民对照药品说明书,根据用法用量理性购买,不要盲目囤药造成医疗资源的紧张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