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临近春节,有个李阿婆来镇里说,自己有100多只海鲜鸡滞销。大过年的,大陈镇的干部联合岛上卫生院、派出所等单位一统计,各个抢着要,瞬间销售一空,需求量还远远大于滞销商品。
“我们岛上的农产品、海产品是真的好,外面好多人想买买不到,我们想卖卖不出。” 李阿婆一句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如何建立起供求之间的桥梁,打响大陈海产品的品牌,成了岛民们的新期盼。
恰逢我区“共富工坊”建设如火如荼,大陈镇没有工业企业,其他地方的“共富工坊”建设模式无法在这里复制。打造具有“海味”的共富工坊,成了大陈另辟蹊径的求索。
“大陈海味”以大陈镇“红帆领航”党建联建为基础,创新通过“党建+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动的方式,将区域内“共富工坊”建设纳入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以镇带村、以企带农,打破过去各村各户各自为战的局面,以品牌带动“共富工坊”提质增效。
政府搭台 铺就海岛共富路
面对大陈岛农渔产品同质化较高、产销体系不完善、信息渠道闭塞、产品较为低廉、岛民增收不明显等情况,今年7月,“大陈海味”共富工坊开始筹建。大陈镇党委和3个行政村党支部,成立“大陈海味”共富工坊,采用村集体入股、岛民做工、企业分成合作的经营模式,海鲜干货、伴手礼包等产品加工。通过统一加工、包装、销售标准,专门设计logo扩大品牌影响力,成功孵化升级“大陈海味”品牌,引领带动传统的海岛“小作坊”式生产经营转变为上规模的工坊式发展模式。
该工坊坐落在梅花湾村,大陈岛人流最旺的地方。由大陈镇政府搭台,大陈岛惠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立,椒江中天水产养殖合作社进行加盟运营。
记者在“大陈海味”共富工坊看到,工坊分产品展示区、休息区、打包区和仓储区。
展示区里,分别有虾干、虾皮、鱼鲞、洋菜等6大海岛特色农副产品以及以黄鱼为代表的特色水产品,引得游客驻足,购买。打包区里,工作人员娴熟地将商品进行打包,“大陈海味”logo显得尤为醒目。
游客张爱萍告诉记者:“在这里买大陈特产比较放心,确实品质比岛上散卖的要好。而且海产品还提供冷链包装,打包快递,非常方便。”
据了解,“大陈海味”的运营过程包括捕捞、养殖、晾晒、包装、销售和辅助。以高品质管理和响亮的“大陈海味”品牌影响力赋能农渔产业发展,形成订单出单、产品包装、物流运输、宣传推广一体化的品牌链,提升农渔产品附加值,带动岛民就业增收。
工坊独创以平台化的服务理念,提供引导加盟、媒体共享、物流对接、技能培训、生产托管等10项特色服务,聚合资源打造大卖场、规模化养殖场和晒场。
“工坊运作一个多月,已有加盟合作的企业1家,意向合作的捕捞及黄鱼、贻贝养殖企业有8家,合作的常年生产加工的岛民有10户。”大陈镇副镇长夏自远说。
生产有保障 销售有兜底
据了解,大陈的岛民素来有晾晒海鲜干货的习惯,大多都是自产自销。岛民老徐告诉记者:“过去自己晒的鱼干虾干都是放在菜场和码头卖,游客多的时候销量好一点,一到淡季经常滞销。现在镇里和村里把我们的货都收起来,统一拿去卖,不用担心晒多了卖不完,倒是经常供不应求了。”
如今大陈镇开发“1+3+N”个晒场,包括1个300平方米的主晒场,3个100平方米的分散式晒场和N个家庭点位式晒场,便于岛民在“家门口”随时随地生产。
不仅在生产环节有专人把控品质,工坊还设计了富有海岛特色的“大陈海味”的logo和不同规格的包装。销售方面,工坊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往往供不应求。
在旅游旺季,联动岛上餐饮业、住宿业及旅游公司,通过企业分成等方式,全领域增加“大陈海味”的销售量。
在旅游淡季,鼓励引导村民积极加入工坊制作“大陈海味”干货系列产品。
在禁渔期,重点加工包装盒、手提袋等周边产品,按件计算酬劳,让岛民不分季节、不限时令实现增收。
“预计今年产量和销量可达27000多斤、产值约130万元,同时吸纳在岛闲置劳动力约21人,人均月增收400-800元。”夏自远说。
红帆引领 党建联建促共富
不久前,大陈渔嫂在装修一新的红色直播间,进行“大陈海味”的带货直播尝试。当晚,共有近3000粉丝观看直播,“大陈海味”销售火爆。
“受天气影响,今年晾晒的干货,还未全面上市。待上市,可以再组织几次直播,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工坊的运行注入力量。”红色直播间负责人说。
在“大陈海味”共富工坊建设伊始,大陈就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作用,通过与9家“红帆领航”党建联建成员单位和6家大陈岛红色地标“垦荒风扬”党建联建成员单位达成销售意向协议,不但依托他们推广大陈海味品牌和产品,同时也能拉动产品销售,解决年底部分产品可能滞销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依托“红色直播间”拓展线上平台,设置“大陈海味”线上店铺。还组织了渔民、渔嫂参加电商培训,及时升级岛民渔户经营发展理念和销售技能。“大陈海味”产品销售额在扣除运营成本及开支后,利润部分按股份比例直接纳入村集体增收。合作企业最后还以兜底性收购机制推动工坊增产、村民增收。
“大陈海味”以品牌带动聚民心,品牌集成畅销路,化解岛民心头忧,铺就海岛共富路。“我们鼓励多方力量投入共富工坊建设,选优配强工坊的经纪人、合伙人,整合全岛域人力、技术、土地等要素资源,及餐饮、住宿、商铺等行业资源,贯通产业上下游业务。盘活多方资源参与品牌创建,让‘大陈海味’品牌‘有血有肉’,让岛上群众真正有得有益。”大陈镇组织委员张楠说。